陳海剛
摘?要:本文根據職業對應聘者體能的要求,提出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方案,即對高職學生可以采取滲入式、基礎加選項和體育俱樂部等課程設置模式,以期提高其體能素質。
關鍵詞:高職體育?職業導向?課程設計
我國高職體育一直沿用本科體育的模式,沒有體現高職體育的職業性,缺乏明確的指導目標。為此,筆者提出高職體育課程改革應該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加強學生職業崗位體能結合起來,構建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
一、課程目標定位
高職體育教學應面向職業崗位,即根據職業崗位的特點,培養學生面向職業崗位的體能。高職體育教學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身體健康屬性,還要考慮學生的職業屬性。也就是說,高職體育要注重對高職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以高職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成為目標,培養高職學生樹立職業體育的意識,從而根據職業對員工體能的要求,形成具有職業特色的高職體育教學體系。
二、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內容
1.合理分類
高職專業門類繁多,體育教學對每一專業的學生都給予相應體能的教學是不現實的。為此,筆者根據專業對體能素質的要求,將專業分成四大類:流動對外交往類、靜態站姿類、靜態坐姿類、工場操作類。其中,流動對外交往類主要對應的專業,如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要求發展腰、腿部力量、速度、耐力等體能素質;靜態站姿類主要對應的專業如旅游管理和幼師教育專業等,要求培養學生的腰部和腿部力量;靜態坐姿類專業主要對應會計專業和電子商務專業等,要求培養學生的頸肩部力量和指腕力量;工場操作類專業對應機械機電專業,要求培養學生的上肢力量、腰腹肌力量等。
2.課程模式
為實現職業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改革,可采取模塊化教學的思路。課堂教學可設計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主要進行理論教學,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體能、保健和健康方面的知識;第二層次,與職業掛鉤,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體能訓練。為此,可以采用三種課程設置模式:滲入式、基礎加選項式和體育俱樂部式。
(1)滲入式課程設置模式。這種模式要求在安排學生健康體能教學的基礎上,考慮未來職業崗位的要求,安排一些特殊的身體體能鍛煉和培養。比如針對會秘專業等靜態坐姿類專業的學生,可以采用在兩節連續的課中,安排一節課進行基礎教學、另一節課作為選項課的課程教學模式。因為文秘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因此選項課可以安排乒乓球和舞蹈這類體育課程。
(2)基礎加選項式課程設置模式。在大一的時候,按大綱要求安排基礎課;選項課的設計可以在同類專業體能培養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選項課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在大二的時候,可以安排選項課。在體育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安排如“跑跳投”等基本體能體育項目。其中,“跑”主要開設五十米短跑和男子一千米跑(女子安排八百米跑),跳可以選擇跳高、跳遠、三級跳遠和立定跳遠中的任意一項,“投”可以選擇鉛球、鐵餅和標槍中的任意一項。可以看出,滲入式課程設置和基礎加選項式課程設置兩種模式的教學任務和考核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教學內容的安排時間存在差別而已。
(3)體育俱樂部式課程設置模式。這種模式適用于對學生身體素質要求高的專業。如學習建筑專業的學生,未來就業工作崗位對體能的要求比較高,學生除了要具備身體協調性、動作敏捷性外,由于建筑行業工作相對艱苦,對體能的要求更高。針對這些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加大教學任務量,強化學生的體能適應性訓練,可以開設一些體能消耗大的體育項目。如籃球、足球、摔跤和爬樓梯等項目,這些項目對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體能非常有益,又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教師若任教建筑專業體育課,可對新生進行體能測試,體能測試成績優異的學生直接進入體育俱樂部式課程模式教學,體能測試中等的學生可采用基礎加選項式課程模式,體能較差的學生采用滲入式課程模式。用這樣分層教學的方式,因材施教,可以比較好地解決分層教學的問題。
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應把握以下原則:在保證基本體能鍛煉和培養外,以職業為導向,再以興趣為基礎,根據學生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職體育教學質量,并培養學生學有所長。
參考文獻:
[1]盛立強.基于行動導向的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0(15).
[2]曾永忠,董倫紅,趙蘇.高職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模塊化設計構想[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4).
(作者單位:江西冶金職業技術學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