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勇
摘要:《幸福歌》這些已瀕臨遺忘的民歌重新被人們傳唱,人們以不同的歌唱形式和不同的演唱風格來演繹這首民歌。怎樣能更好地繼承和傳唱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演唱 方言聲調 語氣語勢 自然樸實
《幸福歌》是由何伙填詞,湖北省著名歌唱家蔣桂英根據湖北天門民間小調改編而成的一首民歌。近年來,由于全國各地掀起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潮,《幸福歌》這些已瀕臨遺忘的民歌重新被人們傳唱,從鄉間到學堂,從田間地頭到演唱會舞臺,人們以不同的歌唱形式和不同的演唱風格來演繹這首民歌。如今,該民歌被錄入中國唱片社《湖北民歌》專輯,被選入“湖北省中小學音樂教材”。然而,怎樣能更好的繼承和傳唱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出生于荊楚大地的民族聲樂教師,筆者從小聽著《幸福歌》長大,后又對《幸福歌》的首唱蔣桂英老師做過專訪并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在這里,對這首歌的演唱作簡單的分析,以期幫助人們更好地演唱這首《幸福歌》。
一、地方民歌要用地方方言演唱
《幸福歌》要用湖北天門方言演唱,如果用普通話唱,有很多地方的歌詞會讓人產生歧義,民間藝人稱之為“倒字”。為了唱好天門方言,筆者請教武漢音樂學院老教師學習方言聲調,并針對《幸福歌》歌詞制作出普通話和方言聲調的對照表,下面是《幸福歌》歌詞北京聲調和天門聲調的對照(上面一行是普通話聲調,下面一行是天門方言聲調)。
普通話四聲:陰平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51。
天門方言四聲:陰平45、陰平313、上聲22、去聲33、入聲13。
“太陽當頂”的“頂”,根據普通話就會唱成“定”;“太陽落土”的“土”,根據普通話會唱成“吐”;“白米飯”的“白”,根據普通話會唱成“拜”;“婆婆無牙” 這幾個字根據普通話就會唱成“破破烏鴉”,這樣會產生歧義。
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在這首歌的演唱之初,大多數會出現“倒字”現象。演唱者因為不熟悉方言聲調,唱出的歌詞會讓人產生歧義,民間藝人稱之為“倒字”。大多數學生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地方方言,用普通話演唱,出現“倒字”現象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不用地方方言演唱地方民歌,是很難唱出地方民歌的內涵和風格的。
二、準確把握歌曲演唱的語氣語勢
《幸福歌》是一首勞動號子,我們要根據歌詞所表達的內容,把握好演唱的語氣、語勢。比如,“太陽(啊)一出(哎)笑哎呵呵(哎)”,“太”、“一”、“笑”、“呵”這四個字在強拍上,理所當然的應稍強,“出”就語氣弱一些,“笑呵呵”后的襯詞“哎”尤其強且重,表現出田歌中熱火朝天的氣勢,這也是當地方言特有的語氣。又如“社里新事比星多”,“社”、“新字稍強,“多”語氣、語勢更強,突出“多”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這個“多”字,為表現出自豪、喜悅的心情,有一個非常強的甩腔,這也是因為地方方言的語氣特色。筆者這里所說得演唱的語氣語勢也與當地方言語氣語勢的強弱特點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生們在演唱前,要用心的學習蔣桂英這一代老藝術家的音像資料,從模仿到掌握,直到能應用自如,才能演唱。
三、自然、樸實的演唱
民歌來自田間地頭,來自山野村寨,反映的是民間勞動人民的生活。2009年,筆者專訪了蔣桂英老師,她談到當年深入勞動一線為廣大勞動人民演唱《幸福歌》的情景。她每次到勞動現場都會親自參加勞動,真切體會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和勞動人民斗志昂揚的戰斗激情,這樣,她才能做到自然樸實,包含著激情一氣呵成,酣暢淋漓的演唱。
在本文撰寫之前,筆者在網絡上搜索了很多關于《幸福歌》的音響視頻資料,有當前知名歌唱家演唱的,也有湖北當地民歌手演唱的。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著名歌唱家王宏偉在央視《同一首歌》欄目中演唱的《幸福歌》。他仔細分析了湖北老藝術家們的演唱,并仔細學習了當地方言的聲調,才能這么準確的演繹這首《幸福歌》。他沒有去刻意彰顯自己高亢嘹亮的聲音特點和風格,而是用自然樸實的聲音演唱,充分展示了這首歌曲勞動號子的特點。
因此,我們在演唱這首民歌時,一定要向老一輩藝術家們請教學習,而不要單憑歌曲簡單的旋律和歌詞來解讀它的內涵。因為一首優秀的地方民歌更深的內涵來自于它的創作背景,來自于它的方言聲調,和當地人們自然樸實的發聲習慣。
參考文獻:
[1]黃中駿.湖北民間歌曲探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2.
[2]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