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梅
摘?要:職業教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教育,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是職校教學的價值取向,本文探討在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價值取向的背景下,正確把握中職語文教學環節。
關鍵詞:職業素養?教育?價值取向?中職語文?教學環節
一、職業素養與中職語文教學目標
1.職業素養
就中職學生個體而言,職業素養包括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知識、職業技術和職業能力等,涵蓋了中職學生“德”與“才”兩大方面的內容。注重對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理應成為中職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
2.中職語文教學目標
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中職語文教學既承載著培養中職學生適應社會所需要的基本語文能力的重任,還必須圍繞“職業”,以努力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素養為己任。語文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人文特點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獨特優勢,從而增強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信心。
二、把握教學環節,彰顯語文職業素養價值取向
1.在備課中挖掘
在備課中,語文教師應以職業素養教育的眼光看待教材文本。首先要緊扣學生職業素養這一教學目標,在文本中挖掘富有職業素養的篇章,積極滲透素質教育,啟迪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與精神。其次,教師在備課時還應有意識地融合學生生活資源,開發地方資源,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使語文更加生活化,培養學生喜愛地方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
2.在閱讀中延伸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在文章中吸取更多的語文知識,從中感受社會的百態,通過閱讀熏陶,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事實上,許多中職學生還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應謹記閱讀方面的教學目標,以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作為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逐步了解和認識職業素養,感受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3.在聽講中熏陶
聽講環節,就是教師對課文內容的解讀講授與學生的傾聽思索。中職語文課本所選篇目多為優秀的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情壯志;有荷塘月色的清美……這些優美的文字都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都會給學生有益的思想教育和心靈啟迪。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用特有的語言魅力解讀課文。其實課文的解讀過程,就是審美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實施過程,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中學會傾聽,在傾聽中審美,在審美中享受,在享受中感染,在感染中潛移默化,最終讓培訓職業素養成為學生的自覺。
4.在口語中訓練
中職學生最終將會走向職場,期間兩大問題很關鍵:一是求職,二是在職場的形象。面試是求職的關鍵,在求職成功后,在職業崗位上的言談舉止也會影響職場形象和后續發展。因此,語文教學不可忽視口語交際的訓練,這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要,教學中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加以訓練:由聽話與說話、自我介紹、介紹事物、交談上升到演講、應聘、接待、洽談等,學生的交際能力、語言技巧會得到逐步訓練。
5.在寫作中感悟
寫作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可通過對自身生活的體會和價值觀念的思考,將自身的情感思想和內心想法通過寫作得以呈現。因此,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寫作中體會職業素養。教師可以收集相關的寫作素材,使寫作素材蘊含吃苦耐勞、責任感、愛崗敬業等優秀的職業品質,讓學生將自己與優秀人物進行比照,發現自身的不足。另外,教師可通過應用文寫作,從條據、啟事、通知到求職信、應聘書,使學生學以致用,不斷增強應用能力,也能使語文教學更具有職教特色。
6.在活動中體驗
對于活潑好動的中職學生來說,積極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進課堂,更能體現以素養帶技能的職教特色。教師可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更直觀地接觸語文教學資源,鼓勵學生邁出傳統課堂,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現象。此外,可以組織學生觀摩人才市場招聘會,感受職場氣氛,實現用人單位需求與教學接軌;布置社會調查,撰寫市場調查報告等。通過這些形式,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提升職業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
7.在評價中提升
中職語文教學的評價也應樹立“為發展學生職業素養而評價”的理念,要立足教學過程,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尋找職業素養中的不足,從而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發展性功能。評價中要突出職業精神、職業態度、職業能力的考核,在形式上應努力改變過去純粹筆試的做法,比如可以用朗讀短文、即興演講、情景對話、小論文寫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老師評,讓學生在考核中提升職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