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榕
摘 要 《魯豫有約》是一檔成功的訪談節目,本文從禮貌原則角度分析這檔訪談節目成功的因素。
關鍵詞 禮貌原則 《魯豫有約》 成功因素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Explore the Factors of Successful Talk Show from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YANG Xinrong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A Date with Luyu" is a successful talk show. This article aims to find out the key factors of its suc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Key words Politeness Principle; "A Date with Luyu"; factors of success
0 引言
《魯豫有約》是由著名主持人陳魯豫所主持的一檔談話類節目,自1998年開播至今,一直受到觀眾們的喜愛。改版后的《魯豫有約》更名為《說出你的故事》,不僅優化名人訪談,更加大平民草根人物的選題,突出人文關懷與溫暖。作為一檔談話類節目,要使嘉賓在節目里自然地“說出他們的故事”、流露出他們的真感情,這需要主持人具備一定的談話藝術和技巧。因此,談話主持人在訪問時所說的語言成為一檔節目是否能夠順利、成功進行的基礎。主持人若思維清晰、思想活躍,但卻沒能用恰當的語言表述出來,勢必會引起嘉賓和觀眾的反感,影響其與嘉賓的溝通與信賴。本文認為,若要建立起主持人與嘉賓良好溝通和信任的橋梁,堅持“禮貌”相待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則。因此,本文則從Leech的禮貌原則入手,以2013年6月28日播出的《魯豫有約》(駱家輝夫婦——美國路、中國情)為研究對象,探討主持人在談話中的禮貌原則。
1 禮貌原則回顧
有很多西方學者都對交際中的禮貌問題進行了研究。最早是由美國著名語言學家Grice(1975)于1967年提出了交際中應遵守的“合作原則”,即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遵守的一套規則,以求順利地完成交際任務、達到交際目的。合作原則包含四條準則:數量準則、質量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
然而Grice的合作原則指告訴了人們在交際的時候要說什么,卻忽略了說話時要注意的方式。因此,英國著名學者Leech則提出了禮貌原則。該原則建立在Grice合作原則的基礎上,同時又彌補了合作原則的不足。Leech(1993)效法合作原則,也將禮貌原則分為六條準則,分別為:(1)得體準則(Tact Maxim),即盡量少讓別人吃虧,盡量多使別人受益;(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指盡量少使自己得益,盡量多讓自己虧損;(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盡量少貶低別人,盡量多贊譽別人;(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是指少贊譽自己,多貶低自己;(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指減少雙方分歧,增加一致;(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是指減少雙方的反感,增加同情。
在日常交際中,人們也許不清楚這一套禮貌原則理論,但是若想順利完成交際任務,人們在潛意識里卻時時遵守著禮貌原則。在談話節目中,主持人若想成功做完一期訪問、真誠地與嘉賓交流、探求出事實的真相,禮貌原則是其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
2 主持人話語中的禮貌原則
在2013年6月28日播出的《魯豫有約》中,訪談的嘉賓是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和他的夫人。在這期節目中,這位政界人物表現得十分放松,現場氣氛也相當融洽。本文則從禮貌原則的角度出發,探尋這期節目成功的因素。
2.1 主持人的開場詞
在節目的開始,主持人陳魯豫說了一段開場詞來介紹駱家輝,她是這樣說的:
“他是美國人、講英文,但是我相信如果你在北京街頭碰到他的話,你可能也不會太注意到他,因為他的外表和你我差不多,很像我們中的一員。但是,很快你又會注意到他,你很有可能掏出手機要跟他拍照,因為他在中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可能比他在美國、至少不遜色于他在美國,可能比在美國時候那種關注度還要更大。這一切都源于他華裔的身份,也因為華裔的身份,他在美國的政界擁有很多個第一:美國政壇第一個華裔州長、第一位華裔美國商務部長、第一位美國華裔駐華大使。在很多人心目當中,他也是一個很好的丈夫、很好的父親。他就是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
在這段開場詞中提到了駱家輝的知名度,主持人把他在中國和在美國的知名度做了一個比較,說他的關注度在中國要更大,至少不遜色于他在美國,并且總結了他的很多個“第一”,最后還強調他是“很好的丈夫、很好的父親”。這些都是對駱家輝的一些溢美之詞,體現了禮貌原則中的贊譽準則。當主持人利用這條準則介紹嘉賓時,會給嘉賓一種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感,在節目一開始就能夠拉近主持人和嘉賓的距離,這樣會為之后的順利溝通做好鋪墊。
在駱家輝和夫人上場后,魯豫也表示了歡迎,她對駱家輝說:“我剛剛還在說我在1995或者1996年在西雅圖見過您,您一點都沒變?!瘪樇逸x回應:“非常感謝,聽到這個很高興。”魯豫接著說:“可能多了一些白頭發?!瘪樇逸x回答:“多了好多白發,我的頭發變得短多了。”對話中,主持人話語同樣體現了贊譽準則,但又補充了一點“可能多了一些白頭發”。這句話雖然沒有贊譽嘉賓,但魯豫用了“可能”二字,使得稍顯負面的話語變得柔和,并更容易使得嘉賓接受,這也體現了得體準則,就是盡量讓嘉賓少吃虧。所以,駱家輝也表示了贊同“多了好多白發”,同時現場氣氛并未因此而尷尬。
2.2 主持人在采訪中的話語
在這期《魯豫有約》中,主持人在讓駱家輝說出他的故事時,并沒有反復的通過提問的方式向嘉賓發問,而是用提問和陳述兩種方式對嘉賓進行采訪。例如,主持人用提問的方式使駱家輝談及他小時候的往事和他的父親,主持人問:“你小的時候是一個好學生嗎?……你父親那個時候是做什么的?……他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呢?……你會時常夢到他嗎?”這些問題將嘉賓的思緒牽到了小時候,他自然而然的談起了他小時候學習的故事以及和父親相處時的趣事。當談及夫婦二人的浪漫愛情故事時,主持人說:“跟我們說一下你們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吧,我聽說你們是相親的?!衣犝f你(駱家輝)相親時穿的很隨意?!?/p>
通過主持人的這兩種引導話題的方式,使嘉賓不會有咄咄逼人的感覺,而是像正常朋友間的聊天一樣,很愿意傾吐自己的心聲。主持人并沒有展示自己出眾的口才、口若懸河,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讓給嘉賓,使他們有充分的空間盡情地訴說,并且不總是向嘉賓發問,減少其反感。這些技巧顯示出了得體準則、慷慨準則和同情準則。
訪談中,當嘉賓陳述完一段故事時,主持人也會適時地說表示贊同或肯定性的語言,以求增加雙方的一致性,增強談話雙方的感情紐帶,體現了一致準則。例如,駱家輝夫人在談及其第一次相親時駱家輝的穿著很隨意時,明顯帶有不滿情緒。這時,魯豫也表示贊同:“我覺得這有點過了。你是不是故意的?”她先表示出了贊同大使夫人的觀點,而后又用開玩笑的語氣問大使“是不是故意的”,這也避免了尷尬。
3 結語
在成功的訪談節目中,主持更主要是作為一個引導者、節奏的控制者,要在尊重嘉賓的前提下適時、自然的將話題引到既定目標上。并且主持人的語量要少,不要滔滔不絕,因為觀眾主要是想聆聽嘉賓的故事而不是欣賞主持人的口才。所以,主持人可以充分利用禮貌原則,使自己的訪談更加成功。
參考文獻
[1]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In Cole, P. & Morgan, J.(eds.) Syntax and Semantics[J].Vo1.3: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2] Leech, Geo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M].New York: Longman,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