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要:本文闡述了合格政工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論述了加強政工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途徑方法
一、政工干部隊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要具備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的理論基礎,是指導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是政工干部必須具備的理論素養。
要具備敏銳的政治眼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堅強的黨性觀念。政工干部是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的骨干,是各級黨組織的參謀和助手,無論任何情況、任何條件下,都要首先站在黨的立場上想問題,做決定。二是強烈的大局意識。無論對國家大事、集體事項還是個人問題,觀察或發表意見時,都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用發展的、變化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作出正確的判斷。三是平和的處事心態。要以平和心理看待事物、處理矛盾、解決問題。
要具備堅定的法制觀念。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夠自覺地用公共道德標準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作為國家機器的政黨和組織。對于違背公共道德標準的人。可以運用思想教育和法律手段等。促使或迫使他們遵循、執行這些公共道德準則和行為準則。
要有較強的溝通表達能力。政工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通過“說”和“寫”來進行深入地溝通,當然還要注重“行”。“說”就是說理。無論理論輔導、黨課教育,還是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都要說。而起草動員講話,發表新聞稿件或理論文章,都要靠“寫”來完成。從這一點上講,“寫”比“說”更困難。因此,政工干部一定要練就一副好筆頭,善于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情感,以起到發動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的作用。
要具備高尚的人格修養。高尚的人格修養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證。政工干部只有使自己的個人品質、作風修養、自身行為成為工作對象的榜樣,才能取得人們的信任。使工作的開展有根基、有底蘊、有成就。
二、加強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要在把好入口關上下功夫。選拔政工干部標準要高。第一,政治要堅定。要具備一定的政治敏銳性和是非辨別能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堅定,在名利誘惑面前不動心,在大事大非面前不糊涂,尤其要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作為選拔任用政工干部的基本標準。第二,學歷要高:學歷應該在大專以上。第三。培訓要嚴格。提任政工干部一定要堅持上崗前培訓制度,使他們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第四,要堅持“四個優先”。即:思想先進的優先;理論素養好的優先;會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先;文化程度高的優先。
要在加強思想建設上下功夫。政工干部要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確立科學發展觀在各項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對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要真信、真學、真用,使之真正進入思想、進入決策、進入工作,成為指導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尤其是單位黨委書記,更要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在各種政治風浪考驗面前做到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要在工作的高標準上下功夫。政工干部必須把工作標準定在“一流”和“過硬”上。一是要拿得起工作。總的要求就是要“能說、會寫、善協調”。能說,就是能夠把自己的想法、了解的情況向上級和領導進行準確嚴謹的反映,并把上級的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地向下級傳達。會寫,是政工干部的基本功。要善于向領導學習,向書本學習,勇于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善協調,就是要充分認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積極加強上下協調、內外關系協調,并在協調中講究方法藝術。二是要經得起批評。“干多多挨批。干少少挨批,不干不挨批”。這種做法往往會挫傷政工干部的積極性,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但政工干部在努力提高工作質量的同時,要有敢于接受批評的勇氣,把批評當動力,在接受批評中輕裝前進。三是要對驗,看自己究竟對推動人類歷史發展做出了那些貢獻,不能碌碌無為,白來世上走一遭。
要在完善激勵機制上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激勵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評選表彰制度,并把評選活動與立功受獎、晉職晉級掛起鉤來。要打破常規,做到不以任職長短劃杠杠,不以資歷深淺定框框,不以個人親疏分厚薄,對那些業績突出、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政工干部要給予適當的精神獎勵或物質獎勵,充分發揮其才干,提拔重用。
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政工干部要克服各種名利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加強道德修養。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要堅持真理,糾正錯誤;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謙虛謹慎,真誠待人;要雷厲風行,認真負責。反對弄虛作假、撥弄是非、言行不一、不關心職工疾苦的不良作風;堅決克服各種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要公道正派,熱心服務,堅定執著,樂觀向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耐得住寂寞。要耐得住職務升遷上的寂寞。正確對待名利得失,在名利上要有勇于謙讓的寬廣胸懷,在進步上要有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要耐得住經濟上的寂寞。政工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利益所困,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
參考文獻:
[1] 《政工之友》2010年第1期
[2]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1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