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熙
摘 要:大學,作為人生的主要階段,也是一個讓人自我認知的一個重要階段。在校的大學生,肩負著時代建設的后備力量重任,不管家庭還是社會,都對大學生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在大學校園里,不斷地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以便能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應時代需求出現的新課改,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大學生學習素養提出了要求。本文就此問題,簡述新課改視野下大學生學習素養培養所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新課改;大學生 ;學習素養
教育改革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腳步,課程改革的呼聲也未曾停歇過。作為課程改革主力軍的教師,既要抓好新課改的發展命脈,又要保證新課改教育與學生學習適應能力之間的接軌,考慮兩者之間差距的調整。為了有效推進新課改的進程,打造良好教育平臺,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素養,成了教育者力求新課改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
一、新課改視野下要求大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的概念雖不是新課改時才提出的,卻是新課改出現以來越來越引起教育者和學習者關注的;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里處處體現“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那么新課改視野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素養,也是教育者一并探究和緊抓的問題。
如今的大學生,進入到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的“90后”的一代。由于種種客觀因素,無論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來看,這一代的大學生的心智都是不夠成熟的,加之社會復雜的環境給他們太多的干擾,以致于他們在生活、學習上都無法達到比較理想的“自主”的境界。現代教育者要從心理上幫助他們逐漸走向成熟和獨立,首先,要正確引導他們逐漸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學習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學會自主駕馭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活動。其次,要使他們明確大學時期的學習目的,鞭策他們培養目標意識,這對自主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不同的階段設置其目標意識;可塑性的目標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追求自我體現的動力;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實現自我體現的動力,直接影響了學習自主性的形成。最后,要培養他們的情感特別是學習情感。如今的90后的大學生,情感上似乎有些“冷漠”,這一代的大學生之所以“冷漠”,這與他們成長的時期有著重要的關系。因此,培養他們熱愛學習的情感比之一味地強調他們努力努力再努力更加重要。
二、新課改視野下要求大學生具有創新學習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僅存在,而且學習結果差異十分顯著。雖然學習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并無優劣之別,但“創新”是針對以往的“盲目接受”的學習現狀而提出的,它并非是對其他學習方式的徹底否定。所以,新課改視野下也要求學生具有創新學習能力。創新要求大學生不僅具有一般繼承性的學習方法和能力,更要求大學生擁有能適應社會高速發展的創新知識和能力;首先,在牢牢確立創新意識的前提下, 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堅持多問幾個為什么,堅持運用多向思維,甚至是逆向思維, 堅持找尋多途徑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能人云亦云,凡事都采取中庸的學習態度。其次,要積極參與探究,關注基礎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過程能真正成為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勇于開創新的學習方法。最后,要有創新的學習思維,即是創新的思考方式,教師要培養大學生逐漸養成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好習慣。如果能多一些思考, 思考已發生、正發生的以及可能將要發生的一切,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在學習上事半功倍。
三、新課改視野下要求學生具有娛樂學習法能力
社會的飛速前行給予當代大學生很多機會的同時,也給予他們很大的壓力。發展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為具體化和細節化,使得在校大學生,不管是學習目標還是學習手段都面臨著不一般的挑戰;有時候,過大的壓力,不僅沒能成為學生的學習動力,反而成為學習的障礙。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改課程的實施,教學環節要求大學生放開視野,大膽嘗試開發學習平臺,讓學習走向一個新的臺階。在壓力面前,娛樂學習法值得我們去探究與嘗試。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時常我們看到有些大學生,他們有良好的學習愿望和刻苦的學習精神,從早到晚不停地看書做作業,但他們的學習效果并不一定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理想。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疲勞學習的結果;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對學生的學習素養要求得更加嚴格。
1.新課改提出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事實證明,“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死記硬背式學習方法已經過時了。新課改“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更加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經驗。面對新課改,大學生們更需要具有新的學習理念、新的學習方法,才能成為新時代的“新學生”。我們要對大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充分的了解,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引導大學生不再把學習活動當作是一種乏味的任務來完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寓樂于教,引導他們如何在娛樂中也能輕松地完成他們的學習任務;教會他們學會時刻把學習活動當作是一種快樂的娛樂活動來實施;當壓力不再是壓力而是動力、當乏味不再是乏味而是變成豐富多彩的“娛樂行為”時,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演化過程,就是學生的學習理念發生根本性轉變的過程。
2.新課改提出素質教育觀
娛樂并不是不講課堂紀律,而是課堂紀律的“他律”被內化為“自律”。馬卡連柯說:“我們的紀律永遠應該是自覺的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最根本的特征是形成自覺的紀律。”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完善,課堂紀律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地延伸和豐富。根據如今的學生特點,課堂紀律的他律與自律的統一比較符合當下的需求。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師生可以共同探討、約定開展學習規則,依照優化課堂的原則,使規則在辨證中循秩漸進,且行且完善,持之以恒,直至學生學會更好地把握自控能力。
四、新課改視野下要求學生具有多元化的學習方法
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是獲得更多知識的保證。目前被動學習仍有存在,也有必要存在;但是主動學習志在必行,也是新課改首要倡導的學習方法之一;但不管怎樣,單一的學習方法所獲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新課改的要求。“傳統的課堂教學較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學習,強調學生個體對知識的領悟與記憶,學生之間真正的合作、互動與交流很少。長而久之,造成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低下。而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學會合作是當今社會生存的條件之一,沒有合作意識和能力的人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多元化的學習也包括合作學習。實踐告訴我們,結合實際,采取多元化的學習引導和培養,講求探究的實際和多樣化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前提。
新課改的呼聲要求我們具有多元化學習方法,只要我們堅持新課改的宗旨,把“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落到實處,那么,引導和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素養就會大大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 浪,凌 云.高職院校人文教育討論的熱點與盲點[J].職教論壇,2004(21).
[2]梁 勵.論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歷史學習方式的變革[J],歷史教學,2004(4).
(作者單位: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