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敏
摘要:
消費時代的來臨促進了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個人形象設計將藝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使人的現世生存最終成為一種美的生存方式,它的迅猛發展體現了人們處于現代社會消費時代的特殊背景下對生活藝術化的極致追求。
關鍵詞:后現代美學;消費時代;個人形象設計;審美意識
人形象設計正是將“藝術”與“生活”進行接縫的極致證明,隨著物質財富的積累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有更多的條件來呵護自己,關愛自己,將自己當作一件與眾不同的、風格獨特的藝術品來進行雕琢。個人形象設計是人們在消費時代傳達精神世界的外在媒體,反映的是一種文化思潮和精神。
一、 消費時代的來臨
全球化時代的到來,除了引起世界經濟一體化、科技標準化、媒體普遍化等現象的出現外,消費意識形態的擴展乃至消費文化的出現,己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應當說,無論是人們生活方式與生存狀態的變化,還是人類審美的發展,都標志著消費時代的到來,我們無一例外地受其影響與制約。
什么是消費?為什么要消費?本文所講的消費指個人消費,簡單來說,消費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于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包括自然必需品和面子必需品。
隨著社會思潮的變更,這種新型消費概念也逐漸走進尋常大眾生活。“我消費故我在”的嶄新消費理念,將會成為更多現代人在消費中體會人生存在的真實寫照。
二、消費時代個人審美意識的覺醒
消費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它倡導了一種全新的價值判斷理念,這種價值判斷主要是建立在一個人的消費方式和審美意識上的。
首先,消費求新求變,審美意識多元化發展。經濟實力的提升,在釋放消費欲望的同時,使得人們的消費更加趨于自由,根據個人審美需求來選擇消費的機會增多。城市居民在消費的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出注重個性和求新求變的特點。
《2006年中國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時尚指數研究報告》發現,74.5%的人希望“自己的服飾、用品和別人的不一樣,有自己的特點”。這種差異化需求使得產品在消費過程中產生了內在的競爭力,產品選擇趨于多樣化,居民消費空間不斷擴大。
其次,時尚消費時代來臨,“跨位消費”嶄露頭角。傳統消費以滿足需求為主,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費則增添了很多時尚化的色彩,從以使用功能為主的耐用產品的消費逐步演變為對體現個人風格和獨特品味的符號化產品的消費。《2006年中國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時尚指數研究報告》顯示:被調查的城市人群中,有74.5%的人希望“自己的服飾和別人的不一樣,有自己的特點”。 為了達到“求新求異”的效果,人們換衣服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尤其是年輕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費普遍具有向上選擇的進取性,出現了“跨位消費”的現象。比較不同時尚消費占總支出的比例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
再次,消費時代的到來推進了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發展。傳統美學總是要求審美尺度具有一種距離感,如:典型論、移情論、距離說等,都認為藝術不同于生活,不能等同于生活,藝術只有與人的現實生活拉開距離才會給人以審美感受。消費現代的后現代美學拋棄了傳統美學觀,后現代主義的全部特征就是距離感的消失。福柯說:“生活是藝術品,人生是藝術品。”福柯關于生活藝術化的主張,有意取消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界限,他強調了一種全新的審美感受力和對待世界人生的方式。
三、消費時代與個人形象設計
個人形象設計將日常生活以審美的方式呈現,現在我們所說的日常生活審美化,是針對普通大眾生活方式的審美化而言的,它與消費文化的繁榮興旺密不可分。
首先,個人形象設計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外在表現形式。
藝術與生活界限的消解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重要內容,它主張把個體生命當作藝術品來經營,使其具有某種美學風格。藝術已從高貴的神壇走下來日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學,人人都是藝術家。說到底,人是社會的人,也是審美的人。
今天消費文化中對趣味、嗜好、作風的強調,對生活方式的反復提及并不是無本之木。個人形象設計在生命各種外在形式上近乎瘋狂的熱情,可以在過往的文化中覓到蹤影。這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個人形象設計的另一條思路,即不僅僅把它視為對生產體制的服從,也把它看成是藝術精神的越界。
個人形象設計更多地是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例如對新奇感的贊頌,對獨特型的推崇以及對生活方式的強調等。關于生活審美化,生活風格化這一命題,并不是橫空出世,而是已經具有悠久的歷史了。我們可以從西方十九世紀的紈绔風說起。科技與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消費時代,在為人類創造了過去無可比擬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促使人們反思精神生活的匱乏。于是,關注日常生活的“藝術化”問題,努力營造一種風格化、審美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成為大眾的共識,審美已經從傳統的理論思辯和純文藝領域急劇擴展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其次,消費時代的來臨促進了個人形象設計的發展。我們知道,消費文化和個人形象設計都與現代都市化、產業化的進程密不可分,是現代科技水平和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結果。可是,如果沒有消費時代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作鋪墊,個人形象設計也不會有如此好的發展契機。
消費時代人們的個體審美意識覺醒,對形象的自覺意識與自覺塑造越來越突出。以往人們飯后茶余談論形象設計,往往只會聯想到美容、美發等字眼。而形象設計不同于簡單的美容、美發,它是基于人體美學理論來研究人體美的特點及其塑造的一門學科,重在人體的形態構造與生命過程規律的協調與修飾,不僅要裝扮外在形體之美,還要提高內在的氣質修養。
【參考文獻】
[1]粟世來.消費主義與審美生活轉向[D]:[碩士論文].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2]艾秀梅.藝術是一種生活風格——談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藝術學效應[J].藝術百家,2005(03)
[3]袁志準.論消費時代的審美訴求[J].理論與創作,2007(03)
[4]范玉吉.消費時代的審美趣味[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