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慶杰
【摘要】目的: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之后發生感染的情況開展統計分析,找出可能導致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控制預防對策。方法:跟蹤記錄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某院進行血液透析的167例患者的感染情況,并對其感染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和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167例患者有83例患者發生了醫院感染,大部分為呼吸道、泌尿道、血管通路感染。這些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年齡均大于60歲,透析齡均超過1年,體內的血紅蛋白含量小于60g/L,大多數人患有糖尿病,這些差異都非常的明顯,具有統計學的意義。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主要有高齡、透析齡較長、貧血、糖尿病。故而要預防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就要積極地治療基礎疾病,加強身體鍛煉,增強人體免疫力。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醫院必須要按操作規范上下機,盡量減少由于操作等外界因素導致的交叉感染,從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血液透析;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對策
對于尿毒癥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他們維持生命的主要方法,然而隨著透析齡的增加,各種并發癥就會逐漸顯現出來,而其中醫院感染就是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因而,作者對2010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醫院開展血液透析的尿毒病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現就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2010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7例,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6例;年齡23~82歲,透析的周期是每周1~3次。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嚴格按照衛生部所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結果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在前往某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167例患者中發生醫院感染83次,例次感染率是49.7%。各個部位的感染率依次是:呼吸道感染48.1%,泌尿道感染25.5%,血管通路感染19.6%,敗血癥3.3%,其他占3.0%。
對發生醫院感染的這83例尿毒癥病患的醫院感染病原菌進行培養,最終培養出72例陽性標本。檢測出其中含有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標本有38例(52.7%),病原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的有15例(20.8%),革蘭氏陽性菌17例(23.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為主的有10例(13.8%),真菌主要是白色假絲酵母菌,占25.6%。
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見表1。
討論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危害: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發生醫院感染也屬于一種常見情況,在本次研究調查資料中得出醫院感染率為49.7%。據相關研究證明,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致死的第二大殺手,世界上約有1/4的尿毒癥患者是由于感染致死[1]。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原因分析:從表1中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容易致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因素有貧血、年齡、透析齡等。當患者的血紅蛋白有<60g/L時其感染率高達90.1%,相比較血紅蛋白≥60g/L的患者,相差極為顯著,說明貧血患者抗感染的能力非常弱,而且,年齡越大,透析齡越長,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也越差,故而也是極易發生醫院感染的[2]。另外,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由于尿毒癥毒素的原因,長期需要血液透析,細胞在不斷的被激活,對感染極其敏感,使得人體機能一直處于應激狀態中,更由于血液透析等相關原因,食欲不振,腸胃功能失調,營養成分攝入嚴重不足,使得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3]。
預防與對策:①由于大多數醫院感染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其基礎疾病共同導致的,故而為了預防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就要增強其自身免疫能力,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并將其控制在一個基本正常狀態。例如:對于糖尿病腎病要使用一定的降糖藥物和進行適當運動來將血糖進行控制[4];對于貧血者,給患者使用促紅細胞生長素、補充鐵劑、增加飲食等,對患者加強營養治療,以盡可能地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緩貧血。②在透析時,醫師應該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操作,保持周圍的環境清潔衛生,減少由于操作不規范而導致的交叉感染。在透析之前,對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給予重視,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手衛生制度,提高規范洗手消毒的依從性,確保操作人員手衛生檢測達標[5-6]。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執行血液透析,防止導管感染。對復用透析器要規范處理,普通患者和感染患者的透析器必須要嚴格隔離處理與儲存,檢測出感染的標志物呈陽性的透析器不可復用。
參考文獻
[1]王樞群,等.主編.醫院感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
[2]吳惠蘭,孫秋凌.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2).
[3]舒琴,占桂香.改進血液透析灌沖排氣管防止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8).
[4]王偉銘,章慧娣,朱萍,錢瑩,任紅,陳楠.慢性腎衰竭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7(3).
[5]黃文壇,李家燕,龔智峰,閉閔,唐盛,曾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分布及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3).
[6]戴兆燕,楊雪英,陳華.246例老年患者醫院感染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22).
【摘要】目的: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之后發生感染的情況開展統計分析,找出可能導致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控制預防對策。方法:跟蹤記錄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某院進行血液透析的167例患者的感染情況,并對其感染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和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167例患者有83例患者發生了醫院感染,大部分為呼吸道、泌尿道、血管通路感染。這些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年齡均大于60歲,透析齡均超過1年,體內的血紅蛋白含量小于60g/L,大多數人患有糖尿病,這些差異都非常的明顯,具有統計學的意義。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主要有高齡、透析齡較長、貧血、糖尿病。故而要預防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就要積極地治療基礎疾病,加強身體鍛煉,增強人體免疫力。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醫院必須要按操作規范上下機,盡量減少由于操作等外界因素導致的交叉感染,從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血液透析;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對策
對于尿毒癥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他們維持生命的主要方法,然而隨著透析齡的增加,各種并發癥就會逐漸顯現出來,而其中醫院感染就是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因而,作者對2010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醫院開展血液透析的尿毒病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現就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2010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7例,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6例;年齡23~82歲,透析的周期是每周1~3次。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嚴格按照衛生部所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結果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在前往某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167例患者中發生醫院感染83次,例次感染率是49.7%。各個部位的感染率依次是:呼吸道感染48.1%,泌尿道感染25.5%,血管通路感染19.6%,敗血癥3.3%,其他占3.0%。
對發生醫院感染的這83例尿毒癥病患的醫院感染病原菌進行培養,最終培養出72例陽性標本。檢測出其中含有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標本有38例(52.7%),病原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的有15例(20.8%),革蘭氏陽性菌17例(23.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為主的有10例(13.8%),真菌主要是白色假絲酵母菌,占25.6%。
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見表1。
討論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危害: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發生醫院感染也屬于一種常見情況,在本次研究調查資料中得出醫院感染率為49.7%。據相關研究證明,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致死的第二大殺手,世界上約有1/4的尿毒癥患者是由于感染致死[1]。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原因分析:從表1中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容易致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因素有貧血、年齡、透析齡等。當患者的血紅蛋白有<60g/L時其感染率高達90.1%,相比較血紅蛋白≥60g/L的患者,相差極為顯著,說明貧血患者抗感染的能力非常弱,而且,年齡越大,透析齡越長,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也越差,故而也是極易發生醫院感染的[2]。另外,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由于尿毒癥毒素的原因,長期需要血液透析,細胞在不斷的被激活,對感染極其敏感,使得人體機能一直處于應激狀態中,更由于血液透析等相關原因,食欲不振,腸胃功能失調,營養成分攝入嚴重不足,使得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3]。
預防與對策:①由于大多數醫院感染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其基礎疾病共同導致的,故而為了預防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就要增強其自身免疫能力,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并將其控制在一個基本正常狀態。例如:對于糖尿病腎病要使用一定的降糖藥物和進行適當運動來將血糖進行控制[4];對于貧血者,給患者使用促紅細胞生長素、補充鐵劑、增加飲食等,對患者加強營養治療,以盡可能地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緩貧血。②在透析時,醫師應該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操作,保持周圍的環境清潔衛生,減少由于操作不規范而導致的交叉感染。在透析之前,對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給予重視,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手衛生制度,提高規范洗手消毒的依從性,確保操作人員手衛生檢測達標[5-6]。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執行血液透析,防止導管感染。對復用透析器要規范處理,普通患者和感染患者的透析器必須要嚴格隔離處理與儲存,檢測出感染的標志物呈陽性的透析器不可復用。
參考文獻
[1]王樞群,等.主編.醫院感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
[2]吳惠蘭,孫秋凌.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2).
[3]舒琴,占桂香.改進血液透析灌沖排氣管防止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8).
[4]王偉銘,章慧娣,朱萍,錢瑩,任紅,陳楠.慢性腎衰竭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7(3).
[5]黃文壇,李家燕,龔智峰,閉閔,唐盛,曾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分布及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3).
[6]戴兆燕,楊雪英,陳華.246例老年患者醫院感染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22).
【摘要】目的: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之后發生感染的情況開展統計分析,找出可能導致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并提出相關的控制預防對策。方法:跟蹤記錄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某院進行血液透析的167例患者的感染情況,并對其感染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和感染相關的危險因素,并進行統計學處理。結果:167例患者有83例患者發生了醫院感染,大部分為呼吸道、泌尿道、血管通路感染。這些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年齡均大于60歲,透析齡均超過1年,體內的血紅蛋白含量小于60g/L,大多數人患有糖尿病,這些差異都非常的明顯,具有統計學的意義。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主要有高齡、透析齡較長、貧血、糖尿病。故而要預防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就要積極地治療基礎疾病,加強身體鍛煉,增強人體免疫力。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醫院必須要按操作規范上下機,盡量減少由于操作等外界因素導致的交叉感染,從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血液透析;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對策
對于尿毒癥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他們維持生命的主要方法,然而隨著透析齡的增加,各種并發癥就會逐漸顯現出來,而其中醫院感染就是并發癥中常見的一種。因而,作者對2010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醫院開展血液透析的尿毒病患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現就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2010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某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67例,其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76例;年齡23~82歲,透析的周期是每周1~3次。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嚴格按照衛生部所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結果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率及感染部位 在前往某醫院進行血液透析的167例患者中發生醫院感染83次,例次感染率是49.7%。各個部位的感染率依次是:呼吸道感染48.1%,泌尿道感染25.5%,血管通路感染19.6%,敗血癥3.3%,其他占3.0%。
對發生醫院感染的這83例尿毒癥病患的醫院感染病原菌進行培養,最終培養出72例陽性標本。檢測出其中含有革蘭氏陰性桿菌的標本有38例(52.7%),病原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為主的有15例(20.8%),革蘭氏陽性菌17例(23.6%),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為主的有10例(13.8%),真菌主要是白色假絲酵母菌,占25.6%。
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見表1。
討論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危害: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發生醫院感染也屬于一種常見情況,在本次研究調查資料中得出醫院感染率為49.7%。據相關研究證明,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致死的第二大殺手,世界上約有1/4的尿毒癥患者是由于感染致死[1]。
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原因分析:從表1中可以清楚的觀察到容易致使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因素有貧血、年齡、透析齡等。當患者的血紅蛋白有<60g/L時其感染率高達90.1%,相比較血紅蛋白≥60g/L的患者,相差極為顯著,說明貧血患者抗感染的能力非常弱,而且,年齡越大,透析齡越長,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也越差,故而也是極易發生醫院感染的[2]。另外,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由于尿毒癥毒素的原因,長期需要血液透析,細胞在不斷的被激活,對感染極其敏感,使得人體機能一直處于應激狀態中,更由于血液透析等相關原因,食欲不振,腸胃功能失調,營養成分攝入嚴重不足,使得機體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3]。
預防與對策:①由于大多數醫院感染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和其基礎疾病共同導致的,故而為了預防血液透析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就要增強其自身免疫能力,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并將其控制在一個基本正常狀態。例如:對于糖尿病腎病要使用一定的降糖藥物和進行適當運動來將血糖進行控制[4];對于貧血者,給患者使用促紅細胞生長素、補充鐵劑、增加飲食等,對患者加強營養治療,以盡可能地提高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減緩貧血。②在透析時,醫師應該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操作,保持周圍的環境清潔衛生,減少由于操作不規范而導致的交叉感染。在透析之前,對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給予重視,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手衛生制度,提高規范洗手消毒的依從性,確保操作人員手衛生檢測達標[5-6]。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執行血液透析,防止導管感染。對復用透析器要規范處理,普通患者和感染患者的透析器必須要嚴格隔離處理與儲存,檢測出感染的標志物呈陽性的透析器不可復用。
參考文獻
[1]王樞群,等.主編.醫院感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
[2]吳惠蘭,孫秋凌.血液透析患者醫院感染的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2).
[3]舒琴,占桂香.改進血液透析灌沖排氣管防止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8).
[4]王偉銘,章慧娣,朱萍,錢瑩,任紅,陳楠.慢性腎衰竭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7(3).
[5]黃文壇,李家燕,龔智峰,閉閔,唐盛,曾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分布及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7(3).
[6]戴兆燕,楊雪英,陳華.246例老年患者醫院感染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