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剛 陳肖
【摘 要】受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及國際能源結構變局影響,中國煤炭價格將進入一個長期的買方市場。煤炭行業必須直面產能過剩的嚴冬,只有加大精細化成本管理,以期得以存續與發展。過去十年那種高投入、高產出、高盈利的發展模式將難以為繼,煤炭產業將由以往的投資驅動進入精細化成本管理階段,黃金十年期間形成的行業格局將逐漸松動,企業間逐步由產量和規模的競爭轉向成本管控能力的競爭,在這形勢下,加強企業的精細化成本管理就更加重要。
【關鍵詞】煤炭;低煤價;精細化;成本管理
葛泉礦2013年銷售收入達10億,企業利潤達1.7億。各項生產經營指標能夠完成,尤其是在這么嚴峻的煤炭市場環境下超額完成,難能可貴,成績得取得,既有產量提升帶來的增收,也有精細化管理深入推進帶來的節支,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精細化的成本管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對其他煤炭企業有借鑒意義。
一、完善制度,強化措施,保證執行嚴管理
為了對成本控制提供制度保障,葛泉礦先后制定出臺了《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材料消耗考核管理辦法》、《計件工資管理辦法》、《地面單位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能源考核及車輛維修費用管理辦法》、《液壓支架使用管理辦法》、《煤質考核辦法》、《建設工程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對材料、人工、能源、修理等定額進行了重新細化修訂完善,加強了對材料、人工、能源及修理費等大額成本的管控力度。堅持每月定期召開經營分析會和預算平衡會,分析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整改提高的辦法和措施,公布單項考核結果,增強了內部考核的時效性,提高了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為各項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二、打破瓶頸,全面提升,質量效益樹樣板
今年,葛泉礦借助東井更換主井電控系統的有利時機,充分挖掘東井生產潛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東井產量,東井以300多人的建制,承擔了葛泉礦整整一半80萬噸的產量任務。原煤生產人員效率達到8.29噸/工,原煤直接工效達到28.1噸/工,可謂徹底打破了產量瓶頸,東井實現利潤占總利潤的70%。
精細化成本管理的實施要求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一些小改小革、引進創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帶來了可觀效益:一是自創支架防誤操作裝置。該裝置使用自制的鐵架,固定支架閥組操作桿,防止行人誤碰導致支架動作;二是創新使用移動設備列車。11912工作面由于供電供液距離長,電壓大易導致設備啟動困難,供液管路阻力損失較大不能保證支架初撐。為此使用了移動設備列車。列車隨工作面推進不斷前移,節省供、回液兩趟高壓管路(1800m)和1140Kv電纜(4*800m),方便短距離停送電和檢修,減少了供液壓力損耗、電壓損耗及維護費用,減少了大量工時和材料投入,效果非常好;三是使用自制單軌移線車。考慮到穿過工作面電纜多,移架時易擠壞電纜水管等實際情況,通過自行設計、制作了單軌移線車,成功解決了電纜的吊掛和移動問題,減少了電纜被單體等重物擠損的可能,增加了運料巷的空間,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節約了50余萬元的購買成本。
三、清理外包,減少外委,提高素質降成本
由于葛泉礦地質條件復雜,歷年來外委打鉆注漿費用都在 1000萬元以上,為改變井下化學注漿需由外來人員施工,每年支付高額技術服務費的現狀,葛泉礦培訓自己的鉆機隊伍,逐漸由開掘單位自己承擔開掘頭面的底板超前、煤層鉆探任務,2013年外委鉆探費用徹底取消,大大降低了成本費用。加大外包用工清理力度,采取定崗、定員、定編,減少用工數量,提高用工效率。
加大設備外委修理的管理,對礦機修廠實行了內部承包,堅持能自修絕不外委的原則,既提高了職工鉆研技術提高素質的工作積極性,又減少了外委修理費用,全年外委修理費同比減少265萬元。
四、全面預算,統籌物資,市場核算減浪費
施行全面預算管理,年初制定《2013年全面預算管理辦法》,修訂、完善了各項考核制度,匯編成《葛泉礦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匯編》和《葛泉礦全面預算管理定額手冊》。對原有的洗煤廠、機修廠模擬市場化管理辦法進行了完善,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將材料費、電費、修理費等費用指標與工資捆綁使用,制定了綜合單價,同時把生產任務完成、安全、文明生產、產品質量等作為調節指標與工資掛鉤,有效激發了有關人員節支降耗、增收創效的積極性,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果,以洗煤廠為例,僅材料費一項就較去年同期降低了150多萬元。
物資管理方面,積極開展“清倉利庫”活動,徹底取消基層單位小倉庫,對基層單位過剩存料進行了全面清理;在原有井口物資超市(本部)、東井物資超市的基礎上新建了機修物資超市、洗煤物資超市;同時加強了井下材料的回收復用,成立了物管科分揀中心并設專人負責,加大對材料的分揀和復用力度,全年回收材料計330余萬元,復用材料近270余萬元,材料單位成本減低7元/噸。
五、精細化成本管理努力的方向
隨著精細化成本管理理論的不斷完善及管理者認知度的提高,管理的范圍將不僅限于對一 些經濟目標的管控,而且向安全管理、技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資本運營等專業管理擴展。每一個相對獨立的管理專業均形成本專業一整套精細化成本管理方法、流程和標準,實施過程監控,使精細化成本管理向專業管理,尤其是過程管理推進。
作者簡介:
李利剛(1982.04-),河北省沙河市,會計師,研究方向:精細化管理、成本管制、預算管理;陳肖(1983.09-),河北省隆堯縣,講師,研究方向: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