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興芳
摘 要:問題探究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來展開活動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結合物理課堂教學,研究問題探究法的作用、原則及應用。
關鍵詞:物理教學;應用;問題探究
問題探究法就是在教師組織課堂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組織誘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師生互動討論分析問題,激發創新思維,挖掘學生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發現意識和解析意識,旨在通過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掌握一種技能。問題探究法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應用好了,能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一、問題探究法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先給學生設計一個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融入探究氛圍,給學生提供學習探究的平臺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定理、概念和結論,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自實踐和合作探究,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應用價值。初中學生活潑好動,但是知識內容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他們愿意通過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樂于討論一些有有趣的問題并發表個人見解,這就為實施問題探究法奠定了基礎。在物理教學中使用問題探究法,不僅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夠在教師主導的作用下,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真正實現多元化發展的目標。
二、問題探究法應遵循的三個原則
在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問題探究方法時,教師必須把握啟發性、層次性、有效性原則,并落實相應的教學措施。
(1)啟發性原則。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問題與學生學過的知識、現有經驗間的不協調處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學生自己提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為什么”,自己解決問題,提高認識問題的水平。如在學習“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后,提問:“氣壓越低,那么液體的沸點越低,如果在真空中,水的沸點有可能是多少呢?”還有在“物體的浮與沉”一節的教學中,提問學生:“如果把重10牛的鐵塊和重10牛的木塊都放進水里,為什么木塊浮上來,鐵塊卻沉下去呢?”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層次性原則。系統而科學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教學目標的途徑。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設問”,在階梯式問題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層層深入問題的中心。其次,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點的過程中,讓學生分析自己學習物理的優勢和劣勢,明確自己的學習特點,讓學生把握正確的思維方向,提高概括能力,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總之,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中應循序漸進、分層設計,緊扣本章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知識層次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不等的問題,循序漸進,現場生發符合學生思路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建立一個網狀立體式的知識系統,獲取能力的良性遷移。
(3)有效性原則。教師給學生呈現的探究問題應當圍繞教學主要內容,既不能脫離中心任務,又不能蜻蜓點水的設計問題,必須達到一定的有效性。現在,確實有一部分教師擔心學生的練習題量太少,不能夠達到熟練的程度,在課堂上一節課的時間里事無巨細,提問太多太雜,無法體現重難點,減少了思考練習的時間,導致學生負擔過重。因此,教師應根據生活和社會中的科學實例來設計問題,以一個主題為中心,設計一環扣一環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深入中收獲重要的知識信息。
三、問題探究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1)創設問題情境,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指在學生求知心理和講授內容間創造一種不易實現的矛盾差距,將學生逐步引入有關的問題情境中。我們身處生活環境之中,生活中時時處處有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切入口,即通過刺激引起強烈反應的環節。在課堂的起始階段,我們可根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學生的知識層次及年齡特點,創設符合物理學科要求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盡快進入興奮的思維狀態,這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所以,我們要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在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環節,主要從觀察現象、設計實驗、分析數據以及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后,是以問題為中心的發現、分析、探究、解決的過程,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者和執行者變成了主動的發現者、探索者。在學生設計科學探究實驗時,為了避免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師在關鍵的時候可以對學生加以指導,保證實驗不會有方向性的錯誤。
(3)尊重學生個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一般而言,教師擁有較高的創造性,有利于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我們要努力爭取做到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見解。同時,對學生的錯誤多寬容,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及產生奇幻的想法,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課堂教學活動中感受學習物理的諸多樂趣,讓學生放飛思維與想象的翅膀,在和諧、寬松、合作的氛圍中,形成質疑、探究、求異的習慣,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個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揚平等民主的教學作風。在課堂設計中,一方面要求情境創設、課程內容、活動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具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求通過科學的實驗過程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的內在潛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采用問題探究方法,注重探究的過程和情感的體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發展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能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
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譚波.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M].中學物理,
2012(7).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