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婷
摘 要:當前,報紙媒體依舊是人們所信賴的重要媒體之一。本文以《南方周末》為例,對媒體怎樣體現人文關懷進行了深入闡述。
關鍵詞:報紙媒體;人文關懷;新聞報道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報紙作為一種重要的媒體,其報道的范圍與深度與以往相比均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隨著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不少報紙為了增加發行量,博取受眾的眼球,不惜采用了各類庸俗化的報道內容和模式,喪失了對人的關心、愛護和尊重。報紙是典型的大眾媒體,承擔著天然的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此也是體現人文關懷的主要載體。本文著重分析當前報紙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現象,并以《南方周末》為例,闡述傳媒行業加強人文關懷的策略和路徑。
2 人文關懷概述
“人文關懷”的概念來自文藝復興時期,在當今依舊具有很現實的意義,可以將人文關懷的核心理解為對人的存在與人的自然性的關心。人文關懷理念同時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有機組成部分。媒體的人文關懷,就是在自身的報道中充分體現出對人的生存狀況、人的尊嚴的積極關注,通過以人為本的新聞從業理念,實現對所有人的關心、愛護和尊重。當前由于社會轉型期社會觀念轉型的影響以及思維傳統的制約,不少媒體的新聞報道存在著庸俗化、媚俗化、人文關懷缺失的現象。
3 報紙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的體現
3.1 關注社會焦點問題,啟發受眾思考
報紙作為社會公眾媒體,應該在呈現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啟發受眾進行理性深入的思考。這一點在報道負面新聞的時候尤為關鍵。當負面新聞見報的時候,受眾的第一反應往往憤慨和不滿,媒體此時應該以必要的背景分析、專家解讀以及事件的后續報道等形式,逐步引導受眾能夠通過理性分析來尋找負面新聞發生的背景與原因,使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消解掉,避免進一步的激化。《南方周末》在2013年報道的日本不顧國際反對參拜所謂“靖國神社”的新聞,便是一個典型的負面新聞,但《南方周末》在報道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必要的冷靜與客觀。在同一期報紙中配合此條新聞,刊出了另一篇《換個角度看日本》的評論,該評論直接剖析了日本人“不覺得羞愧,也不覺得羞恥”的特點;同時在本期的文化版,則刊出了張純如寫完《南京大屠殺》后自殺的回顧。這些報道的組合能夠有效地引導讀者認識到:日本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是民眾的憤慨就能夠解決??梢娫撁襟w在堅持新聞報道客觀理性的同時,充分尊重歷史,理解歷史,表現出一家合格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與人文精神。
3.2 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喚起受眾良知
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弱勢群體的訴求,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媒體只有充分體察社會底層民眾的生活,客觀地報道其生活的原生態,才能夠真正體現出人文關懷精神。新聞界的學者李希光曾經說過:“當今關心民眾命運的時間在變少,而關心別人的丑聞的熱情正在增多。”媒體應該肯花時間和精力為普通百姓與社會底層捉筆,以低的落筆姿態與高的眼界體現出人文情懷。依舊以《南方周末》為例2013年某期對一個普通發廊女的報道,以完全平等的角度采寫的一名發廊女的所有經歷。以客觀紀實性的語言風格,以平實的文字為讀者展現了一名女子從農村走向城市的辛酸、苦難而又滿含著希望的生活。該報道完全客觀地還原了一名“發廊女”作為一個“人”的生活,令讀者感慨和唏噓。類似的報道還有許多,此處不再列舉。這些報道均能夠對社會底層人物與弱勢群體的生活進行真實的再現,觸動受眾的內心,并在不知不覺之中喚起受眾的良知和責任感。
3.3 勇于面對事實,不憚自我批評
我國一貫倡導批評與自我批評,但是在當今各類思潮層出不窮的背景中,自我批評已屬不易。報紙媒體屬于社會喉舌,但智者千慮必有一疏,在報道之不犯錯誤是不可能的。只有勇于面對事實,不憚自我批評,才能在受眾中維護自身的公信力,承擔起媒體的天然職責?!赌戏街苣酚幸粋€十分醒目的欄目叫做“有錯即改”,刊登了每期的讀者糾錯以及報社誠懇的道歉或者說明,充分體現出媒體敬業、負責的態度。例如南方周末第1454期20111229A4民聲版《監管者說:第一線的憂思》“一頭豬都管不好”部分第8段,“中山大學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應為“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這些細小的錯誤,報紙均以十分醒目的方式刊登出來,并在后面附加更改聲明??梢钥闯觥赌戏街苣返母矣谧晕遗Z的勇氣及尊重人的理念。
4 結束語
雖然各類新媒體層出不窮,報紙媒體依舊是人們所信賴的重要媒體之一。媒體在提供各類新聞服務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在文化層面上能夠為受眾提供一種精神方面的正面激勵,通過積極關注百姓生活,扶助弱勢群體,在社會上倡導一種求善、求真之風,從而為受眾構筑一種健康積極的價值觀,體現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與職業道德,塑造媒體公信力。
參考文獻
[1]凱瑟琳·拉比,艾爾斯佩斯·普羅賓.遙控:新媒體.新職業道德[M].墨爾本港:劍橋大學出版社,2013.
[2]安德魯·貝爾斯.媒體的專業準則,規律和質量.應用準則介紹[M].牛津:布來克威爾出版社,2013.
[3]當代新聞職業道德編寫組.調查新聞職業道德現狀四家新聞院系提出報告[J].新聞記者,2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