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
【摘 要】《高頻電子線路》是通信技術專業職業技術能力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工程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目前,高頻電子線路教材存在理論課時過多、內容廣,學生理解困難、實踐項目內容少等問題,不能夠完全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需要對原有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構、更新和優化,開發項目化教材,這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人才培養;項目化教材; 職業能力
【Abstract】“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is the cor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It has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cludes too many contents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ment of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is very significant to improve occup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Occupation ability
0 引言
隨著當今通信技術、電路設計、以及集成電路的迅猛發展,高頻電子線路設計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系統設計的關鍵技術,因而通信行業亟需大量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經驗兼備的高科技人才,可以說《高頻電子線路》是通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培養上述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現有高職院校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普遍存在理論課時過多、內容廣,學生理解困難、實踐項目內容少等問題。因此,結合目前通信領域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對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重構、更新和優化。開發高職《高頻電子線路》項目化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增強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滿足職業能力培養要求[1-2]。
1 項目化教材開發的依據和原則
項目化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典型產品或工作對象所設計的項目為載體,以從事的崗位需求為依據,從而讓學生學會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通過工程情景過程導入學習任務,了解真實工作崗位的知識和能力需求,培養了學生工程化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突破了單純的理論講解和先理論后實驗的教學模式,適應了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3]。
以此為依據,在《高頻電子線路》課程項目化教材開發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體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新理念。把原本相對獨立的一些課程內容,設計成幾個具體的項目,按照工作的相關性設置知識與技能。從而使學生在完成這些項目的工作過程中,既學會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又鍛煉和培養了各種能力。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工作發展的需要[4]。
(2)從職業能力分析與崗位任務入手,以“適度,夠用”為指導思想,參照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通過行業、企業一線工程師及教學團隊的論證,精心分析選擇、確定項目任務模型。緊跟當今通信技術的發展腳步,為將來從事通信領域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注重教學案例的介紹,增加實驗(訓)教學的比例,且與實際的工程應用聯系緊密。以設計實現電路功能為學習目的,盡量避免過多的數學推導,能夠較好地解決教材的通用性和各專業學生的實際基礎知識結構差異性的問題。
(4)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緊跟行業最新動態,突出教材內容的先進性。為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滿足企業用人的需要,在及時引進企業正在運用的規范、規程、標準等內容的同時,保證編入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和新案例。
(5)充分利用校外校內實訓基地。近年來,我校通信技術專業圓滿完成了國家級專業建設,其間陸續與多個企業合作共建,不僅共建了校內實訓基地,還為我校培養符合共建專業日常授課所需的雙師型教師,并派企業專業工程師參與校內典型課程的授課工作,以便共同開發“項目化”專業課程新體系,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2 高頻電子線路項目化教材開發的實施方案
作為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一部分,教學團隊已經對《高頻電子線路》課程進行了典型工作崗位的調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崗位技能的分析與總結,歸納分析出行業企業中現有高頻電子線路相關崗位的技能要求。根據這些技能要求,將原有課程內容劃分為以下幾個學習情境: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設計與制作、高頻諧振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制作、正弦波振蕩器的設計與制作、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和FM調制解調電路的制作測試。如圖1所示。
圖1 《高頻電子線路》學習情境
這些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其中每一個學習情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任務,突破了原有以學科體系為中心的教材編寫方式。每個項目任務都嚴格按照項目化教學所必要的情境任務描述、任務的制定、任務的實施、總結評價等過程構成。同時,每個項目內容都以高頻電子線路中基本單元電路的實際設計過程為主線,對高頻電路的原理展開詳盡地闡述,其中配有豐富的零件圖及PCB印刷電路板圖,具有較高的實際參考價值。對照項目技能目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實際效果,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情境四“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中,教材中將其分解為幾個學習任務,如表1所示。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明確設計要求,能夠按照技術參數的要求制定設計方案,然后應用電子CAD軟件繪制出電路圖,列出元器件清單,購買所需元器件;其次正確組裝、焊接電路;測量各級電路性能、調試好收音機。最后項目組的學生對于所設計電路及成果進行總體評價,并由課程教師做出評價。
項目任務的目標就是使得學生能夠了解電子產品的裝配全過程。掌握元器件的識別,簡易測試,及整機調試工藝。通過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逐漸使學生對高頻電路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最終建立起整機的概念。與此同時,運用“做中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團隊協作精神,進而完成某個項目,并撰寫詳實的設計報告。通過每個項目的實施,以期培養學生實現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
3 結論
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采用原來的學科體系的教學方案難以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項目化教材開發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后續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開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適應了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培養定位。
【參考文獻】
[1]趙志群.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費利克斯·勞耐爾,趙志群,吉利.職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測評KOMET理論基礎與方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32-40.
[3]吳獻文,陳承歡,等.基于項目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材開發思考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9):77-79.
[4]薛亞平.《單片機應用技術》項目化教材開發的探討與分析[J].科技視界,2012(30):135.
[責任編輯:湯靜]
【摘 要】《高頻電子線路》是通信技術專業職業技術能力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工程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目前,高頻電子線路教材存在理論課時過多、內容廣,學生理解困難、實踐項目內容少等問題,不能夠完全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需要對原有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構、更新和優化,開發項目化教材,這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人才培養;項目化教材; 職業能力
【Abstract】“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is the cor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It has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cludes too many contents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ment of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is very significant to improve occup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Occupation ability
0 引言
隨著當今通信技術、電路設計、以及集成電路的迅猛發展,高頻電子線路設計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系統設計的關鍵技術,因而通信行業亟需大量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經驗兼備的高科技人才,可以說《高頻電子線路》是通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培養上述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現有高職院校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普遍存在理論課時過多、內容廣,學生理解困難、實踐項目內容少等問題。因此,結合目前通信領域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對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重構、更新和優化。開發高職《高頻電子線路》項目化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增強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滿足職業能力培養要求[1-2]。
1 項目化教材開發的依據和原則
項目化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典型產品或工作對象所設計的項目為載體,以從事的崗位需求為依據,從而讓學生學會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通過工程情景過程導入學習任務,了解真實工作崗位的知識和能力需求,培養了學生工程化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突破了單純的理論講解和先理論后實驗的教學模式,適應了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3]。
以此為依據,在《高頻電子線路》課程項目化教材開發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體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新理念。把原本相對獨立的一些課程內容,設計成幾個具體的項目,按照工作的相關性設置知識與技能。從而使學生在完成這些項目的工作過程中,既學會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又鍛煉和培養了各種能力。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工作發展的需要[4]。
(2)從職業能力分析與崗位任務入手,以“適度,夠用”為指導思想,參照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通過行業、企業一線工程師及教學團隊的論證,精心分析選擇、確定項目任務模型。緊跟當今通信技術的發展腳步,為將來從事通信領域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注重教學案例的介紹,增加實驗(訓)教學的比例,且與實際的工程應用聯系緊密。以設計實現電路功能為學習目的,盡量避免過多的數學推導,能夠較好地解決教材的通用性和各專業學生的實際基礎知識結構差異性的問題。
(4)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緊跟行業最新動態,突出教材內容的先進性。為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滿足企業用人的需要,在及時引進企業正在運用的規范、規程、標準等內容的同時,保證編入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和新案例。
(5)充分利用校外校內實訓基地。近年來,我校通信技術專業圓滿完成了國家級專業建設,其間陸續與多個企業合作共建,不僅共建了校內實訓基地,還為我校培養符合共建專業日常授課所需的雙師型教師,并派企業專業工程師參與校內典型課程的授課工作,以便共同開發“項目化”專業課程新體系,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2 高頻電子線路項目化教材開發的實施方案
作為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一部分,教學團隊已經對《高頻電子線路》課程進行了典型工作崗位的調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崗位技能的分析與總結,歸納分析出行業企業中現有高頻電子線路相關崗位的技能要求。根據這些技能要求,將原有課程內容劃分為以下幾個學習情境: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設計與制作、高頻諧振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制作、正弦波振蕩器的設計與制作、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和FM調制解調電路的制作測試。如圖1所示。
圖1 《高頻電子線路》學習情境
這些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其中每一個學習情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任務,突破了原有以學科體系為中心的教材編寫方式。每個項目任務都嚴格按照項目化教學所必要的情境任務描述、任務的制定、任務的實施、總結評價等過程構成。同時,每個項目內容都以高頻電子線路中基本單元電路的實際設計過程為主線,對高頻電路的原理展開詳盡地闡述,其中配有豐富的零件圖及PCB印刷電路板圖,具有較高的實際參考價值。對照項目技能目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實際效果,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情境四“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中,教材中將其分解為幾個學習任務,如表1所示。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明確設計要求,能夠按照技術參數的要求制定設計方案,然后應用電子CAD軟件繪制出電路圖,列出元器件清單,購買所需元器件;其次正確組裝、焊接電路;測量各級電路性能、調試好收音機。最后項目組的學生對于所設計電路及成果進行總體評價,并由課程教師做出評價。
項目任務的目標就是使得學生能夠了解電子產品的裝配全過程。掌握元器件的識別,簡易測試,及整機調試工藝。通過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逐漸使學生對高頻電路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最終建立起整機的概念。與此同時,運用“做中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團隊協作精神,進而完成某個項目,并撰寫詳實的設計報告。通過每個項目的實施,以期培養學生實現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
3 結論
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采用原來的學科體系的教學方案難以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項目化教材開發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后續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開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適應了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培養定位。
【參考文獻】
[1]趙志群.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費利克斯·勞耐爾,趙志群,吉利.職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測評KOMET理論基礎與方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32-40.
[3]吳獻文,陳承歡,等.基于項目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材開發思考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9):77-79.
[4]薛亞平.《單片機應用技術》項目化教材開發的探討與分析[J].科技視界,2012(30):135.
[責任編輯:湯靜]
【摘 要】《高頻電子線路》是通信技術專業職業技術能力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工程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目前,高頻電子線路教材存在理論課時過多、內容廣,學生理解困難、實踐項目內容少等問題,不能夠完全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需求,需要對原有教材的內容進行重構、更新和優化,開發項目化教材,這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人才培養;項目化教材; 職業能力
【Abstract】“The high 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is the cor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ystem. It has very strong practicality.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cludes too many contents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ment of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is very significant to improve occup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Project-based curriculum; Occupation ability
0 引言
隨著當今通信技術、電路設計、以及集成電路的迅猛發展,高頻電子線路設計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系統設計的關鍵技術,因而通信行業亟需大量理論知識基礎和實踐經驗兼備的高科技人才,可以說《高頻電子線路》是通信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對于培養上述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現有高職院校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普遍存在理論課時過多、內容廣,學生理解困難、實踐項目內容少等問題。因此,結合目前通信領域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對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相應的重構、更新和優化。開發高職《高頻電子線路》項目化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增強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滿足職業能力培養要求[1-2]。
1 項目化教材開發的依據和原則
項目化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典型產品或工作對象所設計的項目為載體,以從事的崗位需求為依據,從而讓學生學會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課程模式。這種課程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通過工程情景過程導入學習任務,了解真實工作崗位的知識和能力需求,培養了學生工程化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突破了單純的理論講解和先理論后實驗的教學模式,適應了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3]。
以此為依據,在《高頻電子線路》課程項目化教材開發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體現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與教材建設新理念。把原本相對獨立的一些課程內容,設計成幾個具體的項目,按照工作的相關性設置知識與技能。從而使學生在完成這些項目的工作過程中,既學會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又鍛煉和培養了各種能力。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今后工作發展的需要[4]。
(2)從職業能力分析與崗位任務入手,以“適度,夠用”為指導思想,參照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通過行業、企業一線工程師及教學團隊的論證,精心分析選擇、確定項目任務模型。緊跟當今通信技術的發展腳步,為將來從事通信領域相關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注重教學案例的介紹,增加實驗(訓)教學的比例,且與實際的工程應用聯系緊密。以設計實現電路功能為學習目的,盡量避免過多的數學推導,能夠較好地解決教材的通用性和各專業學生的實際基礎知識結構差異性的問題。
(4)加強校企合作深度,緊跟行業最新動態,突出教材內容的先進性。為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滿足企業用人的需要,在及時引進企業正在運用的規范、規程、標準等內容的同時,保證編入行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和新案例。
(5)充分利用校外校內實訓基地。近年來,我校通信技術專業圓滿完成了國家級專業建設,其間陸續與多個企業合作共建,不僅共建了校內實訓基地,還為我校培養符合共建專業日常授課所需的雙師型教師,并派企業專業工程師參與校內典型課程的授課工作,以便共同開發“項目化”專業課程新體系,培養符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2 高頻電子線路項目化教材開發的實施方案
作為蘇州市職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一部分,教學團隊已經對《高頻電子線路》課程進行了典型工作崗位的調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崗位技能的分析與總結,歸納分析出行業企業中現有高頻電子線路相關崗位的技能要求。根據這些技能要求,將原有課程內容劃分為以下幾個學習情境: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設計與制作、高頻諧振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制作、正弦波振蕩器的設計與制作、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和FM調制解調電路的制作測試。如圖1所示。
圖1 《高頻電子線路》學習情境
這些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其中每一個學習情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任務,突破了原有以學科體系為中心的教材編寫方式。每個項目任務都嚴格按照項目化教學所必要的情境任務描述、任務的制定、任務的實施、總結評價等過程構成。同時,每個項目內容都以高頻電子線路中基本單元電路的實際設計過程為主線,對高頻電路的原理展開詳盡地闡述,其中配有豐富的零件圖及PCB印刷電路板圖,具有較高的實際參考價值。對照項目技能目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實際效果,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情境四“收音機的裝配與調試”中,教材中將其分解為幾個學習任務,如表1所示。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明確設計要求,能夠按照技術參數的要求制定設計方案,然后應用電子CAD軟件繪制出電路圖,列出元器件清單,購買所需元器件;其次正確組裝、焊接電路;測量各級電路性能、調試好收音機。最后項目組的學生對于所設計電路及成果進行總體評價,并由課程教師做出評價。
項目任務的目標就是使得學生能夠了解電子產品的裝配全過程。掌握元器件的識別,簡易測試,及整機調試工藝。通過每一項任務的完成,逐漸使學生對高頻電路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最終建立起整機的概念。與此同時,運用“做中學”模式,將學生分成小組,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團隊協作精神,進而完成某個項目,并撰寫詳實的設計報告。通過每個項目的實施,以期培養學生實現能力目標和職業素養目標。
3 結論
高頻電子線路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采用原來的學科體系的教學方案難以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項目化教材開發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后續項目化教學的實施開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適應了職業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培養定位。
【參考文獻】
[1]趙志群.工學結合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費利克斯·勞耐爾,趙志群,吉利.職業能力與職業能力測評KOMET理論基礎與方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32-40.
[3]吳獻文,陳承歡,等.基于項目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材開發思考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9):77-79.
[4]薛亞平.《單片機應用技術》項目化教材開發的探討與分析[J].科技視界,2012(30):135.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