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晶 沈米翔 余珂
【摘 要】中國作為一個不斷壯大的世界經濟體國家,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建立和健全符合現代市場經濟需求的社會信用體系是十分重要和緊迫的。面對國內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艱巨任務,我們需要提出一些建設我國信用體系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社會信用;體系;現狀;問題;對策
一、我國社會的信用體系現狀
從全國看,我國現狀處于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初級階段,經濟體制、法律體系以及市場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國外模式,必須在中國特殊國情下尋找符合自己發展趨勢的道路。
二、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
不可諱言,在我國目前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進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上沒有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信用意識和與之相配的道德規范。在我國,一方面誠實守信是幾千年優秀的文化傳統,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的市場經濟作為新生事物發育不充分,信用經濟發育較晚,市場信用交易不發達,真正的社會信用關系十分淡薄,因此,作為經濟主體,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個人,都缺乏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信用意識和與之相配的信用道德觀念的培養。加上國家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失信懲罰機制不健全,信用的失衡成為社會比較普遍的現象。
(二)社會信用中介服務的成熟度和市場化程度均很低。我國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發展滯后,雖然也有一些企業提供信用服務的市場運作機構,但不僅市場規模很小,經營分散,而且行業整體水平不高,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學的信用調查和評價體系。一方面針對信用服務行業所提供服務的有效需求不足,社會和企業對信用產品的認識浮淺,需求十分有限,企業普遍缺乏信用產品的意識,不清楚此類產品和服務將給自身帶來的效益和好處。另一方面,從信用服務的供給來看,國內有實力提供高質量信用產品和服務的機構或企業非常少。
(三)社會缺乏企業和個人信息的正常獲取和檢查途徑,信用數據的市場開放度低。在征信國家,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數據的開放和市場化運作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一般來說,采集和共享的信息包括銀行內的借貸信息和政府有關機構的公開記錄等。征信服務機構可以通過公開和正常的渠道取得和檢索法律規定可以公開的信息。但我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并不健全,政府部門和一些專門機構掌握的可以公開的企業和個人信息并沒有開放,增加了企業信息獲取的難度,減弱了已有征信數據的適用性和完整性。
(四)法律規范和信用管理制度缺失,缺乏有效的失信懲罰機制。征信國家大都有比較健全的信用法規和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在立法方面,我國的《民法通則》、《合同法》中雖然都有誠實守信的法律原則,《刑法》中也有對詐騙等犯罪行為處以刑罰的規定,但這些仍不足以對社會的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針對信用方面的立法仍然滯后。社會上更是缺乏嚴格的失信懲罰機制,尚未達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為得不到相應的懲罰,不講信用的企業和個人也不能受到社會的譴責。
三、解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真實誠信是經濟個體的自主行為,當失信造成的損失遠大于其得來的利益的時候,虛假就會減少以至于被杜絕。
(一)強化整個社會和市場主體的信用觀念和信用意識。大力弘揚信用文化,積極培育信用道德。在全社會形成守信為榮,違約失信為恥的道德風尚。表彰誠信典型,曝光失信案例。以信用建設為主題,普及信用知識,營造社會氛圍,積極爭取社會更大的支持。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固然需要法律體系的必要的制度安排,但也必須認識到信用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會主體之間的信任和誠信的理念來維系,靠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道德規范來維系。這種意識和理念要通過各種宣傳,教育,典型示范來進行,通過加強全社會范圍內的信用教育,科研和培訓來實現。
(二)推進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強信用方面的執法。參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必須立法先行,加以規范,當立法條件尚未成熟時,也必須出臺相關的法規或部門規章,對市場進行信用規范。為了保證各個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各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本部門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和方案,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中國也可以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立法,尤其應強調的是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懲罰機制,明確在市場經濟中,失信的法律邊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將給予何種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過這種失信懲罰機制的設立,加大企業或個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為趨向守信。
(三)引導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和成熟。信用信息的市場化是信用服務行業發展的客觀基礎,是建設信用體系的必由之路。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規范公共信息,征信數據的取得和使用程序,即使對于那些不宜在全社會公開的信用信息,政府也應有一套信用管理和獲得信息的規范有效的渠道。一方面是明確信用數據的開放程度,通過一定正規的方式和渠道獲得的信息應通過一定的渠道和途徑盡快開放,增強社會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在涉及消費者個人隱私方面的信息應有相關的法律約束。通過競爭優勝劣汰的方式,使其業務逐步向有規模,有影響的征信公司集中。
(四)建立并逐步完善的政府信用監督和管理體系。政府應積極建立失信約束和懲罰機制并監督信用行業的規范發展,而不參與主辦信用管理服務機構,否則就失去了信用管理服務的中立,公正性質。政府有必要大力扶持和監督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積極推動這方面的立法,并保證政府各部門的公共信息向社會開放,讓大家平等地取得和使用,同時監督市場經濟主體間依法公平,公正地披露信息,保證取得使用信息的義務和權利得以實現,保護公平競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信用是金融業的生命。金融部門要從自身做起,努力成為社會信用的積極捍衛者和規范社會信用秩序的楷模。要高度重視和維護銀行信用,防范支付風險,保證客戶支付,切實履行信貸合同和授信協議,建立起新型的銀企關系。金融部門應積極主動參與創建“金融安全區”、“信用工程”等活動,完善,開發和利用銀行貸款登記咨詢系統,充分發揮其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改善社會信用環境中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