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松鈺
【摘 要】近幾年,在新課改要求之下,關注學生的呼聲很高,有效教學也成了熱門話題。最近聽了胡健老師上的《散步》一課,讓我對于關注學生,實施有效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我認為除了在45分鐘的課堂上要關注學生,課前、課后對于學生的關注則是進行有效教學前提和補充。
【關鍵詞】關注學生;有效教學;過程
七月下旬,很有幸參加了江蘇省農村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同時也很有幸觀摩了我市優秀青年教師胡健老師上的《散步》,受益頗多。胡老師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關注,是這節課成為有效課,高效課的關鍵。
我認為胡老師在上課時關注了以下幾點:
一、關注學生學習心態,走進學生內心世界
1.導入親和
還未正式上課,胡老師就和學生們聊上了,“你們說我像崔永元么?”胡老師問完后還很帥氣地摸了摸他的寸板頭。本來還有些沉悶的氣氛瞬時就打開了,畢竟是200多人聽課的課堂,學生們還是難免有些緊張的。“你們平時散步嗎?”“你們家幾口人?平時誰拿主意?”就這樣在拉家長似的交流中,學生們很樂意和老師,和伙伴去交流,去分享。其中有個女學生的回答讓我們聽課的老師都笑了。她回答道:“我們家意見統一時聽爸爸的,意見不統一的時候聽媽媽的。”小姑娘巧妙的回答讓剛剛上課的課堂掀起了一個小高潮。在教師的鼓勵之下,聽到了更多學生精彩的回答。如此生活的話題,打開了學生們的話閘,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我一直認為,語文教育最根本的就是應該教會學生去交流,讓學生終身受用。
2.指導得當
課堂的第三個環節是給畫面擬標題,請學生就一家四口在田邊散步的情景擬一個小標題。學生們的答案五彩紛呈。有些答案還有些叫人驚喜。比如說:“背上的世界”、“愛在路上”……聽過不少課,像這樣開放型的話題,只要學生說得有理由,教師一般都算對的,尤其是在一些公開課上,都快聽不到老師點評學生答案了。因為在課堂上對學生得答案進行恰當地指導還是需要考驗教師的智慧和能力的。所以有些教師在上課時就會刻意地去避免。這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不可取的。
二、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行為,不讓學生“被學習”
“被”字在這幾年成為了熱門的網絡語言,有“被工作”“被讀書”等等,在學習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被學習”也就是說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少主動性。
陶行知說:“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如果強迫學生學習,把知識硬灌給學生,學生是學不進去的。但若讓他自主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效果就好得多。”
三、關注學生學習品質,拋開繁華形式
胡老師這節課上環節確實很多,足足有八個環節,同時采用了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了不少畫面,但是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卻不花哨。在課堂中胡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得學習的品質。我市提出簡約教學的帶頭人丁衛東老師曾經概括了學習品質的內容。它包括:敏言、靜思、善辯、傾聽、速記、自己得法。說得直白點就是:會積極交流、會安靜思考,善于答辯,會傾聽,會快速的記筆記,會自己總結方法。在這節課中,胡老師也基本做到了。比如有好幾個環節,都設置成對話交流,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在不斷追問中,學生敏言、靜思、善辯、傾聽。
四、關注集體,給每個孩子表現的機會
要讓自己的課堂更高效,除了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那我們在課前、課后需要做什么呢?
(一)關注文本,不濫用參考書
教師對文本的關注應該是準確的、深刻的,甚至是個性化的,而不是一種淺嘗輒止、水過地皮濕式的。對于一篇文章,從表面的文字內容到背后的寫作背景,乃至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的內心活動,思想感情等,都要去讀、品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去駕馭課堂,才能居高臨下的去引導點撥學生。
(二)關注學情,確定教什么,怎么教
《散步》這篇文章,內容上學生很容易把握,對于“親情”這個主題詞的挖掘,學生很容易就做到了。所以胡老師將側重點放在了第二個主題詞“責任”上。在幫助學生挖掘第二個主題詞時,胡老師采用了諸多形式,比如談父母聽完這篇文章后的感受,從文中找出能打動你的句子,伴樂朗讀,拓展閱讀(席慕容《嚴父》)等等形式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突破難點,走進文本,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而且這些環節,我相信胡老師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環環相扣,又層層深化。
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后,都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后,還剩下什么?十年,幾十年后,我們能給他們留下些什么?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科學。
(三)關注課后,布置有效作業
從很我認為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要做到以下幾點:
1.布置一些與生活實際有聯系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2.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不是非做不可的,可做可不做的作業堅決不做。
3.在課堂教學中摒棄滿堂灌的陳舊教學形式,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后,并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
4.增強作業的開放性,注意學生個體之間的固有差異。我們應從作業難易層次、設計形式和完成時間等方面進行開放,促進學生自主選擇,有效參與。
關注學生得口號是響亮的,教師也明白它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我認為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得調整心態,改變我們的行為。比如,把一節課交給孩子,把一個單元交給孩子,閱讀主題化,教學生活化等等。
還要有觀察的細心,比如留意學生學習中的困難,采取相應的方法正確指導同時還要有一顆智慧的心,在處理課堂甚至課后的一些機動生成的問題時,要用一顆智慧的心來解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