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魅力課堂、靈動課堂的創設,建立扎實平實、互動生成和智慧共長的課堂教學環境,全面提升課堂效率,實現課堂效果的最優化。本文提出了“魅力課堂,靈活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從具體的解讀和實施兩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與各位同仁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魅力;靈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這個指導思想下,提出了“魅力課堂,靈活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從具體的解讀和實施兩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與各位同仁共同進步。
1.小學語文教學魅力靈動課堂解讀
1.1靈動課堂的意蘊
“靈動”表示有了靈氣,如果讓課堂有了靈氣,學生就能夠在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感受到自己努力的具體方向,享受學習所帶來的身心愉快。靈動課堂真正的意蘊在于:第一,學生要享受課堂。傳統課堂的創造過程中,學習過程是學生“受折磨”的過程,致使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談學色變”,避之惟恐不遠。靈動課堂的設計要利用多媒體豐富內容,利用互動暢所欲言,讓學生充分享受課堂,享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的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使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第二,教師要運用好課堂。
靈動的課堂,就是珍惜課堂的生成資源,教師要用好課堂生成資源,教師關鍵要做好課堂生成信息的“重組者”,把有價值的信息和問題轉化為新的教學問題,納入教學內容,成為教學的閃光點。盡量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課堂的核心是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教練,要善于讓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探索、去爭論、去總結,在學習體驗中提升與發展,激勵學生質疑問難,想方設法推動學生質疑問難,科學地解決學生的質疑問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時間需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需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學設計運轉,并在運轉的過程中努力發現學生思想的閃光點,進而加以引導,讓學生的思維能與教師同步。
1.2視角的獨特詮釋
富有魅力靈動的課堂教學要從獨特的視角展開教學內容。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統一的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語文學科就是學習生字、分析課文、背誦、解決問題等一系列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中,教師完成第一步,學生就知道下面要做什么了,這樣的課堂缺乏靈動性,學生也會感覺厭倦。教師要從獨特的視角來組織課堂內容:首先,教師要完善教學設計。在制定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課堂教學設計,是重在以教學技術的視角,來設計課堂教學;在基本的教學設計下注重課堂教學的審美設計,則是重在以教學藝術的視角,來設計課堂教學。其次,要保證課堂效益的最大化。要想創設靈動課堂、打造高效課堂,就必須學會用“心”備課,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為學生的能力提升才是最終的學習目標,比如,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組織合作,爭辯探究。比如,交流時的尊重他人、傾聽、問題歸納,展示時的自信、大方、表述風度、聲音等等。
2.小學語文教學魅力靈動課堂的策略
2.1扎實平實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魅力、靈動四射的課堂構建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是扎實平實的,看上去兩者似乎有矛盾,但是只有在扎實的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創設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讓學生掌握最多語文知識的同時,教師努力讓課堂充滿魅力,讓學生愉快學習,這才是最終的學習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要做到語文教學的精細化點撥。所謂精細化點撥就是要在某個設計中進行精細、扎實的講解,然后在這個點撥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愉快教學。例如:教學北師大版的《女媧補天》這節課時,教師要針對第二自然段進行精細講解。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女媧難過極了。”是為了什么?聯系課文來體會一下。這時學生會仔細分析得出結論:人類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心情當然難過。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女媧焦急的心理呢?學生回答:從立刻,求等詞中進一步體會女媧焦急、難過的心情。這部分的講解就屬于平實化的講解,然后教師讓各個小組仿照老師的講解方式,詳細地進行以下課文內容的分析,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一方面分析為什么?一方面分析哪里可以看出?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文章主題,同時也了解了分析課文的基本方法,可謂一舉兩得。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由于課堂容量大,活動形式豐富,會讓教師擔心時間、浮光掠影,學生淺嘗輒止、疲于應付。教師要注意應該圍繞教學重點,用主要任務、關鍵問題統領一堂課,保持相對穩定的教學情境,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扎實。
2.2互動生成
魅力靈動的課堂需要學生展現自己的理解,展現個人的學習觀點,因此互動教學必不可少。建構主義理論也認為,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是一個利用大腦已有的知識結構去固化或順應外部世界的過程,而不應該是消極被動的機械接受的過程。教學中,提倡擴散性提問,它追求的目標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學生獨創的見解;同時注重學生主體思維過程的展開,以深化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學北師大版《田忌賽馬》的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讀出恰當的語氣。自學提示:A分角色朗讀對話。B反復讀讀、想想,感受各個主人公說話的語氣?這樣小組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師講授的時間節省下來,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充分地感悟。總之,學生是靈動的生命體,在豐富而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常會有許多預料不到的現象產生。面對這些生成性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于傾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靈光,以自己的教學智慧去比較、判斷、鑒別。
2.3智慧生長
教育是一個過程,是智慧生長的過程,是生命成長的過程,是順應生命成長規律的知識積累。靈動的課堂要重視學生智慧的生成,有魅力的課堂要重視師生智慧之間的碰撞。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動態、靜態的多方面展現。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落葉》這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學習“黃葉一片片飄下來,像一只只蝴蝶在飛舞”。為了實現靈動創設,教師可以畫一片黃葉問:這里有多少黃葉?再問:一片片是多少片?(請一小組同學上來,大家畫)理解一片片是許多片。然后,教師再提出問題:“誰讓黃葉飄?”學生回答:是“風”啊!教師緊接著提出問題:會怎么樣的飄呢?下面請一個同學模仿一下吧。學生模仿完后,讓學生說一說,黃葉飄下來像什么?這樣學生邊玩,邊看,邊說,學生靈動的表現為教師的教學增添了新的思想。總之,訴求智慧的教學應以智慧統率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生產過程,在不斷的思維運動中實現知識向智慧的轉化,促進學生智慧的持續生成與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魅力課堂、靈動課堂的創設,建立扎實平實、互動生成和智慧共長的課堂教學環境,全面提升課堂效率,實現課堂效果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陳海燕.牢記語文教學的根本[J].語文學刊.2008(24).
[2]劉喜有.淺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語文學刊.2009(22).
[3]許婕.讓小學語文課上得更成功的方法[J].群文天地.2011(12).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螺陽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