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芬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但由于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教學實踐中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性;缺失;原因;對策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有效教學逐步受到教師的關注。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也就是說把學生有無進步看作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效性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師的青睞,都在積極踐行新課改,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流程,這一切都在追求高效課堂。但人們在感受新課改帶來的巨大成就時,也應注意到實施新課程理念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新課改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有些教師還沒有從思想上接受新課改就開始嘗試了;有的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課堂教學存在模塊化傾向,片面追求形式,從而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如有的教師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準備了大量的學生活動,雖然看起來整個課堂很熱鬧,但學生思考、感悟的時間較少,導致教學有效性的缺失。本文主要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議與對策。
一、英語課堂有效性缺失的案例
某位教師在執教牛津英語7A中的第五單元Lets celebrate!Reading時,他的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給學生播放Lets celebrate歌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聽得很入神,這一環節大概占了4分鐘。然后給學生展示與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相關的圖片、視頻,學生看的很認真,這一環節約占了5分鐘。接著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所喜歡的節日,學生對這一話題并不陌生,課堂氣氛顯得很活躍,這一環節約占了7分鐘。緊接著讓學生討論自己所喜歡的西方節日,只要學生愿意開口,想說什么都可以,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氣氛很是熱烈,這一環節約花了20分鐘,教師期間沒有做評價。最后,教師引出本課的主題,再讓學生觀看西方節日的視頻,這個環節約占了10分鐘。整個課堂在歡快、活躍的氛圍中結束。
這則案例中,學生活動貫穿課堂始終,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教師盡可能少說,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師生情感也很融洽,看似充分凸顯了新課程理念。但看起來熱鬧的教學環節占用了學生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生沒有思考、感悟的時間,思維活動被大大限制,導致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缺失。
二、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一)過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改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即以生為本。一些英語教師為了實施新課程理念,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一切方法營造熱鬧的課堂氛圍,如合作學習、故事表演、游戲競賽等。教師遵循能不講就不講、能少講就少講的原則,否則就會認為是滿堂灌。所以很多教師認為課堂上開展活動就是實施了新課改,不然無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整個課堂貫穿著活動,呈現出一篇繁榮景象。上述案例中教師沒有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學生不知道要學習什么知識?師生都感覺茫然,這樣的教學是膚淺的,過分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即是說忽視了教師的點撥、引導作用,教學是完全放任自由的,只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觀看視頻、聽音樂,這樣學生接受不到有效的信息,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二)過分追求課堂趣味性,忽視教學實效
課堂富有趣味性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了使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有的教師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形式的多樣化。多媒體為師生提供了教學互動環境,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一些教師認為多媒體使用越多,課堂氣氛就越好,效果就會越好。但實際上很多學生在湊熱鬧,多樣的圖片、視頻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在上述案例中,學生一會看視頻、一會聽歌曲、一會討論,課堂甚是熱鬧,富有趣味,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很高,興趣完全被激發。但在熱鬧的背后,學生只是忙著聽、看,少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少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目標、能力目標的深思。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有效教學必須要具備有效教學目標,上面的案例從教師的出發點來說,是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從教學實際考慮這樣的教學忽視了主題,最終偏離教學目標。并且教學活動太隨意,缺乏教師的點撥,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導致教學華而不實。
(三)過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忽視課堂管理
新課程倡導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此觀念的影響下,課堂民主教學成為一種時尚。初中英語課堂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但也出現了不和諧的課堂現象。如上述案例中,一些學生不按照要求做,討論時自由散漫、率性而為;課堂太過自由,偏重于表現,有些學生無視課堂秩序;教師讓學生自由討論,完全放手,忽視了嚴格管理。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有不少人對此提出質疑,但還是有教師認為注重課堂管理只會讓學生覺得束縛,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
(四)過分追求小組活動,忽視教學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著重要作用。有些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片面追求小組合作活動,隨意性大,看起來學生討論的很熱烈,但缺少實質內容。有的任務不需要討論,學生自己就能完成,合作學習也就沒有了作用。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是教師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而是教師沒有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實效。如上述案例中開展的小組討論活動中,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隨意的表達,沒有學生思維的碰撞,也沒有教師的引導。
三、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必須進行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而改變的都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必會伴隨著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深入理解新課標,領會新課程理念的精髓,切實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優化英語課堂管理
課堂管理是極為重要的,有人認為課堂管理會限制課堂的活力,其實不然,兩者是不矛盾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紀律的目標是使學生跟隨別人,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國教學實行的是班級授課制,如果沒有課堂紀律,過分給予學生課堂權利,會導致課堂教學無序。如果學生可以隨意的交流、討論,可以隨意的打斷教師的講課,那么整個課堂就會癱瘓,如何提高教學效益呢?所以紀律管理對教學有效性來說不是約束、限制,而是必要的保證,良好的紀律管理是實效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二)倡導和諧師生關系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指引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也即是說教師是教的主人,學生是學的主人,教師的教是圍繞學生的學進行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案,充分凸顯自身主導作用,控制好教學節奏,促進學生的學習,這樣的課堂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了師生和諧。
(三)追求高效英語課堂
英語課堂教學不能把時間浪費在低效上,很多教師追求新課程理念,組織的活動可有可無,引導的合作學習有名無實,課堂活動形式化,偏離了教學目標,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高效課堂應該是有深度的,既有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更有思想的啟迪。但過分追求知識、技能,忽視了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因此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后,應重新審視教學設計背后的理念,分析教學環節的有效性與合理性,舍棄教學中一些表面的、無效的活動,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一種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只要不斷的反思,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就一定能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