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洪亮
【摘 要】化學實驗是課堂的基礎,使學生深入認知、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二氧化碳的性質”的教學實踐,闡述新課標下的課堂理念;分析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尊重學生的發展,實現課堂的趣味性、高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二氧化碳;有效性
初中化學是學生進入化學殿堂的第一扇門,是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不但要激發學生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真正的在課堂上找到探索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高效課堂。“二氧化碳性質”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開發設計出現象明顯、簡單易操作、趣味性強新實驗,實現學生的主體性,課堂的高效性。
一、豐富理念,明確目標
教師不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而去上課,而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力而去上課。在教學中,教師“怎么教”要與學生“怎樣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做到教師教的“有效”,學生學得“輕松”,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的雙邊關系,確定三維目標。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結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將課堂設計為了探究性為主的課堂。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趣味實驗,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
2.過程與方法
激發興趣—觀察現象—分析—猜想—設計實驗—操作驗證;交流—歸納;理解—運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2)通過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科學方法。
(3)通過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事實.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對比實驗的設計與思路。
通過這樣的設計,教師做到了“心中有數”,在學生的即時生成中,就可以有方向性的進行引導,使課堂教學看似隨意,卻很精心。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主體性,又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優化課堂,快樂學習
1.創建情境,激發興趣
歡快輕松的課堂情境,會使學生積極的進入思索狀態。課堂情境的創設,能夠順利的抓住學生的心,順利的導入課堂的內容,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個“?”,激發學生在接下來的探究中找到答案,從而進入求知狀態。例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質”這節課的導入時,就采用了簡單明了的投影方式。
[投影展示]學校的元旦晚會,班里的“小歌星”在舞臺上演出,周圍云霧繚繞,仿佛仙境一般。
學生看到自己班里的同學這么美麗的演出,都很興奮,于是趁機提出問題。
[老師提問]咱們班的“小歌星”成仙了,怎么會有“仙氣”升騰?
學生在紛紛表示那是干冰造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老師導入]大家說的很好,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通過這樣的導入,使學生對二氧化碳產生了“好感”,覺得很神奇,都想指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激發了學生心中的那個“為什么”,是下面的探究就變得積極順暢了。
2.螺旋上升,合作探究
學習就像登山一樣,誰都不會一步登上山頂,都要借助階梯一步步的上升,學生的思維也是一樣的。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為學生建立一定的梯度,不能太簡單面,學生認為沒有挑戰性而失去興趣;又不能太難,學生會覺得解決不了而喪失信心,要采取“跳一跳,摘桃子”的方法,讓學生享受攀登知識高峰的樂趣。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中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時,就利用了對比的方法來建立臺階。
[演示實驗]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搖晃震蕩,觀察現象?
學生看到瓶子逐漸的變癟了,很是興奮,紛紛提出這是為什么呀?學生經過討論總結出二氧化碳溶于水,根據這個性質,順勢的過渡到汽水—碳酸飲料。
[探究實驗]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什么?
學生紛紛開始進行猜想,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對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進行猜想,設計實驗驗證。
實驗1:取兩只試管,分別盛放少量的稀硫酸、稀鹽酸,在兩支試管中各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并總結。
實驗2:取一只試管,在里面盛放少量癟瓶子中的溶液,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并總結。
實驗3:取一只用干燥的、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紙花放入廣口瓶中,向里面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觀察現象并總結。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受到實驗現象的刺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推理、得出結論,逐漸的清晰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產物。
[學生總結]二氧化碳與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做成的花無變化,說明二氧化碳與紫色石蕊不反應,另外兩個實驗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鮮紅色,說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應該是碳酸。
通過這樣的實驗探究,學生逐步的理解了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產物,建立了干燥二氧化碳與石蕊的實驗、酸與產物分別與石蕊試液反應之間的對比,使學生的思考降低了難度,掌握了化學中對比的方法,同時思維也得到了鍛煉。
三、多元評價,張揚個性
學生不是課堂的接受者,而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時時的激勵這個主人的“主動性”,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正確的對待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找到解決問題的癥結所在,肯定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取得的成績,既要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又要幫助學生樹立面對失敗的勇氣,激勵學生善于探索、勇于探索。
[老師]在實驗設計時你的思維很嚴密,同樣也要用在實驗上科學的操作
學生受到鼓勵,毫不猶豫的重新做了一次。通過這樣的鼓勵,無疑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建立了學生不怕失敗的精神,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素養。
由此可見,在化學的課堂上,巧妙的利用教材內容,變“演示實驗”為“探究實驗”,變“教師指導”為“學生提問”,尊重學生的生成,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師生一起能夠順利的“從生活走進課本”,再由課本走向生活、走向應用,挖掘課本中的隱性資源,才能真正的實現“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課程理念,實現化學課堂的高效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護漕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