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亮 李秀香
摘 要:有關小學數學計算題、應用題和幾何圖形知識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中教師積極探索的問題。如何應對時代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下面本人就從計算題和應用題以及幾何圖形知識的教學中談談體會。
一、在計算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思維
二、在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的意識
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所謂“創新”并不是要求學生要有新的發明創新,而是要讓他們獨立思考、積極發現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手段,給學生提供自主創新的機會,例如,在練習應用題“某某工程隊修一段公路,已修與未修的比是5:3,已知已修比未修的長200米,求這段公路共長多少米?”中,先出示題目,再向學生提出看誰的解法多?學生聽后,精神振奮,各自思考幾分鐘后,我叫學生上臺板演,學生自告奮勇,紛紛舉手,“我來。”“我還有一種解法?!薄拔业慕夥ǜ啽恪!薄痪?,黑板上便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解法,但最終結果一致:
三、幾何圖形知識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的意識
小學幾何圖形知識的教學是比較抽象的,是要靠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空間想象才能形成的知識。教師必須讓學生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重視探索的過程。如,教學“圓柱”這一知識點時,我首先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品,如水桶、茶葉瓶等,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把一個圓柱形的紙筒進行分解,學生會觀察到圓柱有上下兩個相同的面,周圍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同時,讓學生觀察和思考,長方形的長=?,寬=?等有關問題,學生隨后馬上說出長方形的長=c,寬=h,此時教師適時提出:“你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嗎?”,學生便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會!就是求長方形的面積?!贝藭r,學生很快說出求圓柱的側面積的公式是:s=ch或s=πdh或s=2πrh,這樣就把抽象的圖形變得形象而具體,學生也會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主掌握新的知識點。從而輕而易舉地突破了這節課的教學難點。又如,在教學“圓柱體積”時,我讓學生對切割的圓柱教具動手拼一拼,然后自行觀察并思考:把圓柱分開拼成近似的長方體后,它們的體積有什么關系?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該如何計算?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討論,然后各自匯報交流,教師同時進行適時地點撥,學生很快地認識到長方體的長=πr,寬=r,高=h,又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所以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就是v=πr2h,隨后我出示一些基本的鞏固公式的練習題。接著在學生已掌握的基礎上我提出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嘗試解答,自主完成。如:
1.把一個圓柱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已知長方體的長是6.28厘米,高是5厘米,求原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個圓柱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已知長方體的寬比長短6.42厘米,高是5厘米,求原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這時學生都會聯系剛才體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進行認真的思索。這時我對學生提出:(1)中長6.28=?,學生立即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πr=6.28,那么可求出r=6.28÷3.14=2 cm,然后學生便會利用v=πr2h求長方體的體積是3.14×22×5=62.8 cm3。(2)中6.42 cm又是通過怎樣的關系式得出的?有些學生回答說是πr-r=6.42,對了,那么r=6.42÷(3.14-1)=3(cm),隨后學生就會對所求問題作出準確的解答。通過以上的練習,既讓學生掌握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又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想象的機會;既充分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讓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中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通過挑戰性題型的練習,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對學習數學才會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自覺性強,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陳志亮: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中心小學 李秀香: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