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琴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習效果,這已是不容置疑的結論。針對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問題,著重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通過教師調動學生主觀感受,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課堂在情景中擴大,幻化成課文中的各種意境,不妨從“情境創設”方面著手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當前語文課堂的情境創設進行再思考,努力探索出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情境創設之路。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情境創設;興趣激發
通過課堂教學的情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呢?我認為情境教學是重要途徑之一。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由此,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情境教學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學,亦不同于教學論,它僅僅是依據教育學、認識論、心理學和教學論原則,在認知活動中充分開發非智力因素,從而實現愉快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那如何才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呢?
一、深入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美,感受生活
讓學生在感受中不自覺地感受其性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學生較難理解五壯士跳崖時的心情及內心感受。所以在教學中出示課本中的插圖,讓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仔細體會五壯士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使學生理解五壯士在勝利完成掩護任務之后的喜悅和面對死亡的不屈服,以及對人民無比熱愛、對祖國無限的依戀之情,接著放“五壯士英勇跳崖”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五壯士英勇跳崖的壯烈場面。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一幅幅悲壯的畫面,完全沉浸在五壯士那感人的事跡中。這時,再配上悲壯的音樂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圖等讓學生反復品讀,以具體的形象讓學生品讀五壯士以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這樣學生用心感受著五壯士為革命勇于獻身的崇高品質,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這種引導學生深入情境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用腦、眼、耳去體味其中蘊含的美,避免了教師干巴巴的說教。
二、利用豐富的想象,創設情境
文學作品形象不是學生一接觸便能把握其中豐富的內涵,而是通過學生的心靈體味之后,才能觸動其情感,產生共鳴。如,以《灰雀》為例,我在教學中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三只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列寧站在一旁微笑地觀看,他的身旁多了一個小男孩,他的臉上也露出天真的笑容,專心地看著灰雀。然后出示問題:“看到這兒,你想對列寧和小男孩說些什么?你還想對自己和同學們說些什么?”這樣的情境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在情境中拓展,注重情感教育
新課標要求教師對教材合理開發利用,學生學和教師教都不應僅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要重視教學過程,在情境中對知識進行延伸,使情感目標升華。如,在《我有一盒彩筆》的教學過程中,我問:“要是你們手中也有一盒彩筆的話,你會畫些什么呢”學生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他們把那種善良的童心、豐富的想象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他們說道:“我畫許多房子,讓那些在地震中無家可歸的人都住進新房子里。”“我畫太陽,讓陽光灑滿世界的每個角落,到處都有溫暖。”等等。由此可見,只要創設合理的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感。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能夠大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一堂語文課,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藝術的享受,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立體的教與學的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更好地理解作品,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以此帶動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更好地得到知識素養和生活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韋志成.語文教育情境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慶民.李吉林與情境教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3]李宏鈞.淺談情境教學.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06).
(作者單位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石山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