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罡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導火線的點燃;語文教學的改革在教育界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革也成了教師特別關注的焦點。但是,面對學生寫作時抓耳撓腮,一副“狗咬刺猬,無從下嘴”的表情,如何改變學生在習作中的內容空洞、虛情假意、思路單一,缺乏生命力與張揚的個性的現狀呢?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面對作文教學中學生“我手不能寫我口”“我口不能說我心”的困惑,打開學生的思想盒子,得尋求辦法。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作文;生命力;寫作;困惑
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我結合自身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面對學生害怕寫文章的心理,在學生習作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初探:
一、拓寬學生的生活,豐富作文的內容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語文老師,要主動為學生安排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挖掘生活的寶藏,開拓寫作的天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的圖書應合理購置,做到藏書豐富、開放面廣及時間要長。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生活,采集自然與社會的信息,豐富寫作的素材。還可以經常請些名人來作讀書報告,或校內教師舉辦文學作品欣賞講座,或讓學生討論交流讀書心得,讓學生掀起喜讀、樂讀課外書的熱潮。
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其樂于作文
大多數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該如何寫,寫什么無從下筆。是因為他們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快樂,提不起興趣,沒有興趣如同用鐵錘敲冷鐵,沒勁。一旦有了興趣,再苦再累的事也變得其樂無窮,動力十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會抓住學生的每一個表達欲望。首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或多面性。例如,去觀風景時下了雨。你可以認為很麻煩,天氣不巧,但換一個角度你就會覺得雨中觀景,煙雨朦朧別有一番新意。什么事物換一面去想你可能會得到更美的東西和更廣的視野,讓學生常這樣做收獲的不僅是作文素材,還有許多生活的哲理。其次,讓孩子擁有豁達的胸襟。老師以自己的言行為榜樣,大方行事,豁達為人,用自己的達觀感染學生,使他們改變“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怯懦和狹隘。最后,學生應學會觀察,拓展視野。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觀察生活、自然,讓其從中得到知識,受到啟發。觀察得多了,知道得也多了,寫起作文便言之有物,自然得心應手,就不會討厭作文了。
三、注重學生的作文評價,提高寫作信心
作文評價是對一篇文章優缺點所作的分析、指點和改進說明,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生了解自己習作效果和教師獲得作文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那么,我們應怎樣評價學生的作文呢?首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寫作評價“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還指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評價。”在這方面,我學會了采用“立項、判等、結分”的辦法,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其次,作文的立項、判等、結分,是對學生作文進行量化,它是作文評價機制上的變革。這種做法可以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作文,限制胡亂打分。對雷同的問題教師可以一言以蔽之或一劃而了之。老師按要求操作經過一定時間后,可以加快批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這又解放了教師的勞動。作文的評價要因人而異,以鼓勵為主。教師在評價、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作文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異、對癥下藥,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學生作文必須“求精”,而對另一些學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千萬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一刀切”。教師批改作文時要把嚴格要求與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用發展的眼光和戰略的眼光對學生作文進行公正的評價。
總之,在小學作文中要善于激發學生寫作的激情,用積累的知識去點燃寫作的欲望;必須用觀察的視野去開拓寫作的新局面。寫作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教師義不容辭的事;在寫作中讓學生怎樣去收集各種素材,是教師刻不容緩的事;在寫作中客觀評價學生的習作是教師不能掉以輕心的事。激情在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才能爆發。沒有知識的儲備談何靈感,小學生怎樣儲備知識,關鍵在于我們的語文教師,也許他會鑄造你成為優良的成品,也許他也會毀滅你,讓你成為廢品。所以,我們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作者單位 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三板橋鎮三板橋小學)
?誗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