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萍
【摘 要】較強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升華情感,凈化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因此,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尤為重要。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升初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就需要培養學生濃厚的音樂興趣,實現音樂審美范式的靈活、高效教學。
【關鍵詞】音樂審美;初中生;引導
音樂審美能力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自己的審美方式來把握音樂世界的一種能力,通過這種能力人們能夠感受音樂、記憶音樂、判斷音樂、享受音樂、激發創造能力。初中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是素質教育下培養學生美育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可以與德育、智育培養并列的教育方向之一。較強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升華情感,凈化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精神的動力,構建學生完美的心理結構,讓學生多才多藝,各方面全面發展。
中學階段是培養一個人音樂審美能力的關鍵階段,但是目前的音樂教育現狀是普遍缺少對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合理引導。一部分學生擁有比較好的音樂天賦,他們可以聽到音樂后學會唱歌,但是并不了解音樂常識,說不出自己為什么喜歡,另一部分學生則了解音樂常識,了解音樂對他們的吸引在哪里,但并不能很好的去演唱和創作。深入剖析學生存在這兩種問題的原因不難發現,其實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缺少對音樂對學生群體意義的挖掘,缺少對學生感受音樂美感的有效引導。筆者從實際教學工作出發,淺談幾點關于提升初中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幾點對策。
一、培養音樂興趣是提升音樂審美能力的第一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基于對音樂充滿興趣的基礎上的。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開設一堂課之前,首先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這基礎上才能讓學生快樂主動的接受音樂,提升對音樂美感的敏感度。筆者認為,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站在學生角度,為其提供他們易于接受的音樂。雖然書本上都是名家的作品,從音樂角度來講雖然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但是由于學生本身的學識和欣賞能力還達不到,因此這些作品在學生眼里總感覺很遙遠,不可親近,當然興趣也就提不起來,更不必說提升音樂審美能力了。作為教師可以適時的引入學生們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尋找通俗音樂同書本中的名家曲目的共通點。如在教學中筆者發現2012年到2013年一段時間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成為很多學生喜歡的曲目。在歌曲中運用了京劇新貴妃醉酒為藍本,輔助時尚的編曲和配器,頗為流傳。在初中音樂教學中也會涉及到京劇常識的學習和京劇篇目的賞析。這時候教師可以以李玉剛的流行音樂導入課堂教學,進行分析,再結合傳統京劇賞析,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對京劇的音樂審美能力。
二、通過音樂審美范式的靈活、高效學習,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一般來說,音樂審美范式包括音樂的內容、形式、風格、審美價值觀,教師通過對審美范式的教學可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首先,通過對節奏、韻律、音階等音樂要素的現代化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學生只有具備敏銳的音樂感知能力才能對音樂的美感進行鑒賞。而各種音樂要素的學習是學生形成音樂感知能力的基礎。比如在著名音樂家德沃夏克曲目《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念故鄉》中,采用的是降D大調,4/4拍子,旋律優美絕倫,表達了作曲家對祖國和家鄉的思念之情。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節奏、節拍、音階、音色、力度等基礎常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這些基本要素能夠辨識,這樣才能了解和感知旋律、整體樂章,才能了解音樂中傳遞的美感和感情。但是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學生對于節奏、音律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實現更加形象化的教學。比如在欣賞歌曲《雪絨花》的時候教師就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美國故事片《音樂之聲》,讓學生在優美的畫面中感受視聽的樂趣,也感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率。
其次,要通過引導學生聽音樂,想象情景的方式,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來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是人們情感的宣泄和表達,當然音樂作品當中就滲透著作曲家的人生經歷和情感表達。而不同的音樂符號、旋律、樂器都會傳遞不同的信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想象情境,更加深入的理解情感,能夠真正的走進音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聽音樂,然后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從音樂中感受到一種或悲傷或歡樂的情緒,或從音樂中想象到某種情境,甚至聯想到自己的人生經歷,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不禁錮學生的思想。例如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學生在欣賞后便能夠根據嗩吶歡快的表現有的學生想象到了在陽光明媚的深山當中鳥兒齊名的大自然盛景,有的同學甚至想到了自己站在森林中與鳥兒和諧熱鬧嬉戲的場景。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傾聽,積極去聯想和想象,從而感受音樂的魅力,在自身主動的感受中拓展情感。
此外,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欣賞的音樂曲目的基礎上更高一層樓,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學生在學習音樂常識,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會形成較為強烈的音樂創造欲望,通過音樂創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教師可積極鼓勵學生的創造,并且對其加以指導。
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應該與音樂審美相結合,去真正感受音樂帶給自己的樂趣和幫助,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思維。而教師只有通過靈活、有效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為音樂所吸引和陶醉。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音樂教師也將發現更有效的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措施。
【參考文獻】
[1]王霏霏.音樂心理學理論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D].上海音樂學院,2010.
[2]王麗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李念.初中生音樂學習興趣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徐中睿.師范音樂審美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