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剛
【摘 要】新課標對生物課程提出了要讓學生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強環保意識的目標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不僅要學習相關知識,更要有環保意識和素養,才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本文理論聯系實際,根據高中生物教材內容及當前環境問題不斷出現,讓學生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形成環保意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 環境保護 培養
高中生是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希望,也是未來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肩負著環境保護的重擔。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影響巨大,其環保意識對未來環境的健康發展有直接關系,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關鍵期。從高中開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能夠讓他們形成環境責任感,教育他們以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來學習高中生物,以便進一步對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用環境科學知識來發展自己。
一、高中生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的緊迫性
社會科技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環境改造能力,改善了社會生活環境,但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更多的破壞,如全球變暖、溫室效應、荒漠化等問題。我國的環境問題一直比較嚴重,很多森林、草原植被遭到破壞,工業廢棄物污染嚴重,生物資源消耗過度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高中是學生世界觀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事物接受能力強,思維活躍,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可以讓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的環境問題,明確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和復雜性。通過生物教育來讓學生學到環境科學知識,引導他們學會尊重自然,和自然和諧相處。從生物教學角度來樹立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任務。
二、如何培養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環保保護意識
(一)強化直接環保教育。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高中生環保意識培養需要在生物教學中融入環保教育,直接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積極開展生物圈保護教育,讓學生從生活環境中認識到人和生物圈的關系,幫助他們認識環境資源保護和生物間的緊密關系。教師要在課堂上利用案例教學和數據舉例來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通過案例學習來形成環保意識。譬如在生物遺傳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環境破壞導致基因變異,使人類健康受到威脅;也可以用資源開發和污染方面的數據羅列來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教學可以利用學校的網絡教學強化學生的環境保護直觀感受,用網絡課件給學生展示自然災害圖片或者影像資料。或者在生物課中給學生詳解環境現狀,以案例和數據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對環境現狀有深刻的了解,并引導他們明確自身的環保責任,教會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環保事情,逐步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加強環保意識培養的實踐教學。高中生物教學應該要重視實踐活動,通過實踐讓學生地環保意識變成實際行動,并在活動中進一步強化環保習慣。教育利用多元化的生物教育實踐活動來補充課堂教學,鞏固學生的環保思想,拓展學生的生物、環境視野。教師根據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理解能力來實施實踐教育活動,例如深入到社區,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生物環境知識來給社區居民進行環保宣傳。還可以讓學生在假期進行環保調研,通過走入底層,調查周圍的生物環境情況,并對此進行思考,然后積極思考如何在當地進行環境保護。還可以讓學生將生物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變成環保行動,利用環境保護日、地球日等節日來舉辦環保活動,使學生既學到生物知識,又強化了環保意識。
(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培養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自覺形成環保意識是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標。但是只以教學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是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把生物課堂上學到的環保知識進行深化理解,并落實到生活中去才會有成效。學生要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將個體環保行為和社會環保大陣營聯系起來。生物課堂上的環保教育不只是單純的環境教育,而是通過教育讓學生把環保理念帶到生活行為中去,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環保責任。具體來說,高中生要時刻保持良好的言行,對身邊那些破壞環境的不良行為要進行制止,在親友間進行環保宣傳。學生自己也要用節約用水、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倒垃圾等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學生在環保行為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困惑要多咨詢教師,教師要隨時給予正確的指導,這樣才會讓學生講環保行為積極延續下去,其環保意識也會不斷提高。
三、結語
21世紀是生物學世紀。高中生物教學中重視環保意識培養,讓學生在掌握生物知識、技能、實驗方法的同時,也樹立起了高中生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觀。盡管我國的環境教育有一定成效,不過在認識上、預期效果上還是不理想。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環境教育依然很艱巨。因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環境教育要重新根據可持續發展觀來定位。換言之,生物課堂的環境教學要從課堂走向校外,把自然環境作為教材,以行為價值觀教育來提高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培養新型的環保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小明.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意識淺析[J].科技信息,2010(15).
[2]馬桂新.環境教育教學:中學卷[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