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茜
【摘 要】政治社會化是一般社會化的核心內容,對大學生個體政治人格的養成有著重要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渠道,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進程中的地位,不僅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為大學生政治社會化提供理論指導意義,且又有利于大學生政治態度、政治情感、政治價值觀以及政治認知模式的形成。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大學生 政治社會化
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作為社會這一特殊群體的政治社會化,是最重要的社會化內容之一,其進程成功與否,是關系他們的前途和命運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影響我國主流政治文化能否正確傳遞,我國政治體系能否有序運行、政治制度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重要渠道,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進程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從其內容上來說屬于社會意識形態,但從其過程來看屬于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向大學生實施教學的同時,又在潛移默化地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進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向大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課程,這些課程無一都反映著我國政治體制所倡導的政治觀念和主流政治文化,可以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這些政治理論,希望通過此來讓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信念,確立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標準,讓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所需求的接班人。但僅僅靠課堂灌輸、教師課堂講學已滿足不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需求,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來激勵、引導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即以學生的探究式學習為主體,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通過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積極學習政治理論,通過體驗社會實踐活動,把政治認知內化為自己的認知觀念,從而指導個人政治參與行為,完成政治社會化。
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還可以對影響大學生政治社會化諸因素實行控制,擴大積極影響,抵制消極影響。例如互聯網的運用,大學生在網絡上自由瀏覽各種政治信息,聽取各種政治輿論,當然也可以通過網絡參與政治活動,發表政治評論。可以說,網絡在大學生政治社會化過程中有著雙刃劍的作用,關鍵是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其教學活動中對其進行如何引導控制。比如網絡中所宣傳的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我們可以組織觀看;大眾傳媒報道的典型先進人物代表,我們可以組織學習,這都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同時,對于網絡傳播與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相沖突的文化信息及網絡污染,我們要加以抵制制止,要把弘揚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主旋律貫穿大學生政治生活。
二、大學生政治社會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題中應有之義
在政治生活中,社會成員中的每一個人都無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當然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也不例外,不管是否關心政治活動,不管是否參與政治活動,不管是否支持現行政治體制,抑或是隱于世俗之中,對政治生活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每個個體自身都與政治體系發生著的千絲萬縷的聯系。
大學生作為一支即將成為現實的政治力量,在未來參與世界的競爭中,不僅要有相應的知識與能力,還要具備相應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大學生需要堅定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信念,這樣才能在世界上各種政治思想中保持清晰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具備敏感的政治意識、敏銳的鑒別力和分辨判斷政治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在面對西方資本主義思想保持冷靜的態度,用開闊的視野去審視西方思想的入侵; 同時,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沖突之中,還要能正確分辨,選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武裝自己。
同時,學校還是思想斗爭領域的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政治社會化形成的主要場所之一。因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發揮好作用,幫助大學生培養社會所需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積極推動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健康發展。鄧小平同志曾經也強調說:“毫無疑問,高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的政治教育、形勢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教育、道德教育。”“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忠于社會主義祖國,忠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忠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優秀人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有很高的政治責任心和集體主義精神,有堅定的革命思想和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嚴守紀律、專心致志地為人民積極工作的勞動者。”[1]可見,大學生政治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的養成是高校教育的任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題中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