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綺 李春暖 陳泓
【摘 要】本文從服裝立體裁剪這一傳統課程出發,結合課程現行教學的實際情況,研究探討了如何在立體裁剪課程中實現“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問題。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評分體系三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研究為職業教育走“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發展道路提供良好的參考。
【關鍵詞】服裝立體裁剪 項目化 教學改革
1 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服裝立體裁剪》是高等服裝院校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之一,隸屬《服裝結構設計》,在服裝工程專業的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不可替代的作用[1]。目前的《服裝立體裁剪》課程,使用的是傳統課程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問題在于:其一知識體系是基于科學框架里的各個理論以及技能的知識點的,和實際企業對于立體裁剪的實際運用能力差距較大。也容易造成學生學習目的性不強、缺乏興趣的情況。其二,由于傳統的立體裁剪課程考核偏重結果:即重點關注的是最后的作業質量,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對相關立體裁剪技能方法的總結和歸納,一些學生為了應付課程考核甚至存在做好了作業就了事的消極學習心態。最后就是教師示范指導壓力比較大,由于學習過程中,學生碰到的問題各式各樣,教師在教學現場往往是分身乏術,而學生在等待教師指導的過程中也浪費了大量課堂時間。
2 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目的
第一,通過將項目化教學改革,將《服裝立體裁剪》課程里面涉及的體系知識和能力要求分散并貫穿到從簡單到復雜的若干個立體裁剪教學項目中,提升應用能力培養。第二,使得學生的學習重點轉換到對立體裁剪過程中技能和技巧的總結和思考上,提升學生立體裁剪的自學和歸納能力。第三,通過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降低教師的實踐操作示范指導壓力。從而最終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向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實訓情境為中心的轉變。
3 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實現基礎
以上改革如果要落實,需要幾個方面的基礎:其一是需要服裝企業的支持與參與。其二,便于學生交流,需要學生掌握簡單的PPT制作方法,其三,要求學生配備一定的電子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等)。
對于第一方面,基于嘉興職業技術學院與嘉興欣禾職教集團的緊密聯系以及服裝專業和嘉欣絲綢等優秀服裝企業一直保持著的良好合作關系,使得課程的改革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在第二方面,由于暫時還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在課改的初期,可以考慮在課程內容適當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基礎的PPT制作進行簡單講解,幫助學生能順利完成課改后的《服裝立體裁剪課程》部分作業。最后一個方面,由于生活條件的提升,學生都基本配有筆記本等相關電子設備,這使得課件制作過程也變得切實可行。
4 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實踐
4.1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課程設置改革
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下,課程對原來內容所涉及的技能知識點進行了總結和歸納,適當加大了課程的教學課時量。教學內容分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原來的基礎立體裁剪技巧。第二方面,技巧應用企業實例。經過刻意選擇,保證每一個實例包含若干個基礎立體裁剪技巧。在實際授課中,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教學是結合起來的。也就是說若干個立體裁剪技巧講授完成后配合一個相關的企業實例項目組成一個教學模塊,最終將原來的課程劃分為若干個由易到難的教學模塊的項目化教學模式。
4.2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模式改革要求學生從“要我學”的被動學習態度轉化成“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態度。具體方法如下:首先由教師統一講解相關立體裁剪技巧,布置相關模塊作業,接著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完成相關作業,如果碰到了困難,必須先和同組的同學進行探討。其次是向向其他小組求助。最后才轉交給專業教師進行解答。由于每個學生碰到問題,首先可以請教的不是教師,而是同學,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習的過程從原來的“填鴨”模式,轉換成通過交流和溝通才可能獲取的“自主”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4.3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評分體系改革
評價體系的核心要義是評價學習過程而非只評價學習結果。具體改革如下: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通過拍攝圖片等方法,進行總結歸納。然后,要求學生制作完成一個相關的PPT總結。最后,每組推選出最好的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最后綜合考慮,評選出課程成績最終優秀的學生。在項目化教學模式的評分體系改革探索中,考核的重點從原來對立體裁剪作品效果的關注轉換到對立體裁剪過程中技巧和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就是說即使學生的最后作品并不是十分出色,但是只要能將所使用的立體裁剪技巧和方法總結和歸納得相對完整和到位,那么這個學生同樣可以獲得較高的課程分數。
5 《服裝立體裁剪》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5.1課程設置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課程設置上,要針對本專業、本地區、本層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制定與行業企業、運作環節相關的課程內容,將專業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按模塊式教學模式進行,針對企業崗位群的對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需求,實施課程教學過程,以便更大限度滿足企業不同崗位需求[4]。一般是先由服裝企業提供一些比較典型的立體裁剪案例給服裝專業教師,然后由專業教師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對進行一定的修改,變成適合實際教學需要的若干立體裁剪教學模塊,在此基礎上,企業再對教師的案例進行二次提煉,使得其和實際服裝生產要求一致。多次反復直至完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服裝市場的款式每年有一定的變化,也要求教學內容每隔一定的時間需要進行細節方面的的微調以便更加契合服裝市場的實際需求。
5.2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教學模式方面,本次改革的變動還是比較大的——實現由單向傳授到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方法的改變,把學生學習立裁知識的過程變成在教師引導下師生共同探究服裝立體造型的過程[5]。必須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在分組的時候,為了使得小組的團隊模式得以實現,有必要在每一個分組中有意識地加入一個專業理解接受能力相對較好,動手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作為小組的組長。其次,在改革的過程中,雖然理論上設計了三個階段——即教師統一講解布置作業以及小組內討論階段——小組間討論階段,教師最終解答階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是各個階段都會存在,一般到課程的最后,需要的階段越少說明教學越成功。
5.3評分體系改革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學生以往一直缺乏歸納總結知識點的訓練,在改革初期,很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的現象以及一些問題。所以在這一方面還是建議由教師多參與,直至后期,大部分學生基本都習慣了這種新的課程學習和評價模式后教師才逐步從這一過程中撤離。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在這一方面都要有更多的耐心和韌勁。特別是在最后一個階段,班級里的交流和評比階段,由于學生的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到交流的成效,就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生作業的完成和修改過程中,這一點對于改革的成效還是較大的影響的,因此在實施改革過程中務必要注意。
6 結束語
對于項目化教學改革這一大趨勢而言,《服裝立體裁剪》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也只是整個項目化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研究的開展也為其他課程構建新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和借鑒,相信通過學校一線教師和企業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職業教育的項目化課程改革必將日趨完善,深層次地提升職業院校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竇曉琛.淺議項目教學法在《服裝立體裁剪》課程中的實施[J].山東紡織經濟,2011(5):88.
[2]章甌雁.《服裝立體裁剪》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8(23):32.
[3]李鳳仙. 項目驅動法在服裝立體裁剪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職業技術教育,2010(14):60.
[4]韓耀紅.服裝立體裁剪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163.
[5]魏靜,歐陽心力,張振岳.服裝立體裁剪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教育,2011(26):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