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一垚
摘 要 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對培育青少年生態文明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來自教師傳統文化素養、教學方法、應試教育、網絡文化沖擊和家庭教育環境等方面的現實困境。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改進教學方法、構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應用現代科技和構建家長與教師互動機制等是有效推進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思路。
關鍵詞 傳統文化 現代文明 思想政治教育 中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XIAO Yiyao
(Colla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ng people to cultivate the values of civilization. It is facing many reality plights including teachers' traditional literacy,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network culture shock and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including enhancing teachers' traditional literac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construction learning atmosphe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pplication modern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etc.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青少年樹立現代文明理念、傳播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傳統優秀文化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內在一致性和契合關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傳承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培育青少年價值觀和現代文明建設中應該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理念。
1 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學的障礙分析
首先,教師對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不足。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是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實施者,肩負著對青少年世界觀、價值觀的引導、啟迪和培育使命。然而,受應試教育、多元價值觀、經濟利益等多種影響,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對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不足。
其次,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形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積極性。傳統優秀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將以文言文為主導的傳統優秀文化傳播給現代青少年,需要通過喜聞樂見、形象生動和富有樂趣的多種教學方式進行。筆者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如果中學思想政治教師以填鴨式、滿堂灌、照本宣科等方式進行教學,只有33%的學生表示能夠注意聽講,58%的學生表示存在思想開小差的現象,6.3%的學生表示幾乎沒關注課程內容,2.7%的學生表示幾乎完全放棄課程學習。偶然的課堂提問主要表現為對學生的考查,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與碎片化。傳統文化教學與其它學理性、知識性學科教育不同,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內容形成價值認同,力求通過文化知識熏陶來培養其現代文明理念,內化其心理和價值觀念。在調查中發現,高達65%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缺乏系統認知,73%的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知識缺乏系統認知,傳統文化的欠缺和人文素養的缺失使傳統優秀文化難以有效和系統傳播。
第四,網絡沖擊與傳統優秀文化教學的扭曲。互聯網已經成為開闊學生視野的重要渠道,對于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學生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獲取信息、相互溝通的重要平臺,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學校成為影響學生價值觀的重要載體。98%的學生使用過互聯網,由40%的學生每天上網1~2小時,20%的學生每天上網3個小時以上。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常受到網絡信息的干擾,尤其是受網絡傳播的封建迷信、謠言和西方文化沖擊,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產生疑慮,導致傳統優秀文化融入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遭遇障礙。
第五,父母文化素質與家庭教育的局限。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優秀文化既需要教師的主導和推動,也離不開家庭對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可與支持。很多家長受知識局限而對傳統優秀文化缺乏科學認知,尤其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家長在子女教育中認為傳統優秀文化在高考中的比重較低,沒必要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系統學習。家庭教育的局限使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面臨障礙。
2 傳統優秀文化難以融入思想政治教學的原因分析
首先,傳統文化底蘊與生態文明理念不足。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傳統文化底蘊不足,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積極性和掌握程度不足,難以將傳統優秀文化以生動有趣、樂以接受的方式傳播給學生,進而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受多元價值觀和經濟利益導向的影響,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對學生傳統優秀文化的培養觀念相對淡薄。這對學生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哲學基礎和文化理念自然不利,學生汲取傳統優秀文化和樹立現代生態文明理念能力勢必削弱。
其次,功利性的應試教育。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提升高考成績的目標導向,主要圍繞考試大綱和考試重點進行教材鉆研、課堂提問設計,而對傳統優秀文化等內容相對重視不足;現階段我國中學教育面臨著激烈的考試、升學壓力,學校和教師基于學生前途和社會公眾壓力而積極追求升學率,教師教學圍繞升學考試設計內容,學生學習成了任務,考試成了目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注重對科學知識傳播和考試技能培訓,而對人文精神的培育相對欠缺,導致傳統優秀文化教學的功利性和碎片化。
第三,網絡文化的沖擊。由于互聯網的信息良莠不齊,網絡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念的影響具有雙重性,在成為學生獲取知識、信息和進行交流溝通平臺的同時,互聯網中的一些負面信息、虛假信息也會對學生價值觀培育產生沖擊,造成學生思想觀念的困惑與迷茫,導致其價值觀的錯誤認知。
第四,家庭缺少傳統文化氛圍?,F代大多數中學生的父母出生在上世紀60~70年代,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尤其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內容較少。受市場經濟競爭文化熏陶,這一代父母為了孩子在未來的就業與發展競爭中取勝,對孩子的教育多是“高標準、嚴要求”,希望子女能夠通過中學教育中應試技能的提高,考入知名大學,實現較好的就業。很多家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過度追求應試能力和成績提高,而不顧孩子成長的客觀規律,忽視孩子的興趣與自身條件。
3 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建議
首先,提升教師文化素養與教學積極性。中學政治思想課教師應該以一顆虔誠的心和崇高的使命感來傳播傳統優秀文化,以提升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優秀文化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教師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課程中需要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結合新時期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要將傳統優秀文化與新媒體結合,以創新的形式和內容進行講授、討論,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提升學生學習、接受和內化傳統優秀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改進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傳統優秀文化學習興趣??鬃又赋?,“不憤不言,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在進行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過程中要善于抓住“憤”與“悱”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啟發,通過“循循然善誘人”的教育啟發過程達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的教學目的。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要讓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感悟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如在“天人合一”、“仁愛萬物”等內容教學時,可組織學生考察嚴重污染導致生態破壞的地區和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地區,通過比較增加學生的直觀認識。使學生領悟傳統優秀文化的現實價值,培育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
第三,構筑濃郁的傳統優秀文化學習氛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將傳統優秀文化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滲透到校園、書店、家庭等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融入到高考試卷中去。學校在教室、廣場、草坪等場所以板報、標語等為載體宣傳優秀的傳統優秀文化,校園建設著力保留和建設傳統建筑、文化遺跡,提升學生生活環境的傳統優秀文化色彩,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從學校實際出發,構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傳統優秀文化學習興趣的氛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傳統優秀文化的教學效果。
第四,運用現代科技提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師可以積極運用現代信息與網絡技術,將抽象的傳統優秀文化知識改編成影視作品、小說戲劇等中學生感興趣的文化載體,通過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方式傳播到學生頭腦中,增強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現實價值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樂趣與熱情。通過網絡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頭腦中形成的錯誤思想觀念和扭曲的生態觀進行疏導,占領網絡輿論陣地,通過“網語”與“網事”對學生進行釋惑解疑。利用微博、微信和短信等新型網絡傳播媒介對學生開展傳統優秀文化知識教育。
第五,改善家庭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氛圍。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同努力。教師在進行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家庭的積極參與,提高家長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能力,激發家長參與學生傳統優秀文化知識教育的主動性。通過主題報告會、家長會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優秀傳統生態化和現代生態文明契合性的宣傳教育,利用校訊通、QQ群等媒介及時、不定期與學生家長進行信息溝通,讓學生家長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優秀文化教學的進度和內容,鼓勵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予以積極配合,增強家長引導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學習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學校與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傳統優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創新實踐研究”(2013-JSJ YZD-015)
參考文獻
[1] 朱鳳琴.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思想的現代闡釋[J].科學社會主義,2012(5):100-102.
[2] 傅云龍,陸欽.《老子·莊子》校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3] 陳鼓應.《老子·25 章》譯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 劉宏章,喬清舉.《論語·孟子》校注[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5] 張秉福.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及其現代價值[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2):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