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杰
摘 要: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不僅對學生的世界觀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數學教學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德育觀念,注意捕捉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并將其融入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蘊含著的思想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才能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品德教育;滲透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寓德育教育于數學教學之中,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職責,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不僅對學生的世界觀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數學教學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根據中學數學新課標的要求,中學數學的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了解這些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結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數學課程目標的智育目標和德育目標相互滲透,實現和諧統一。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德育觀念,注意捕捉數學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并將其融入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蘊含著的思想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才能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我想有以下幾個有效途徑:
一、通過對我國古今數學成就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國古代許多的數學家,對數學發展有過很大的貢獻。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于世界其它國家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先于其它國家400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洲早1000多年,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令世人矚目。再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于圓周率》、《我國古代有關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國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閱讀教材后,告訴學生,自古以來我國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誼,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等,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
二、通過學習數學史,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介紹數學史以及數學家的事跡,不僅可以點燃學生心中理想的明燈,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數學家迫求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的精神氣質,還可以感染學生,鼓勵學生克服困難,頑強拼搏。比如在學習牛頓定律時,先介紹牛頓的豐功偉績。牛頓出生兩個月父親就去世了,少年牛頓成績并不突出,但酷愛讀書和制作玩具。17歲時,牛頓的母親把他從學校召回田莊務農,是他的舅舅和校長勸說他的母親又允許牛頓返校學習。1661年牛頓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就在他剛剛結束大學課程時,學校因為倫敦地區鼠疫流行而關閉。他離開劍橋,回到家鄉,在那里開始了他在數學、機械和光學上的偉大工作。再如,大數學家歐拉雙目失明,但他沒有放棄,仍然保持了他對數學的高度創造力,以致于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里,他的論文仍在持續的發表。在數學史上,這樣的數學先輩還有很多,他們崇高的理想,頑強的意志,為真理獻身的精神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后人應該繼承的寶貴遺產。他們堅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付出了一生的努力。這些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全新的體會,而且培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通過數學教學訓練,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
數學是一門系統嚴謹、論證嚴格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應著意引導學生分析、推理、概括、判斷、遵循一定的邏輯,做到步步有據可依、有理可推。通過對數學解題規范性的訓練,嚴格要求書寫整潔,認真練習,有錯必改,使學生形成嚴謹認真的作風,明白數學來不得半點虛偽和欺詐,需要的是誠實、正直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數學中蘊含著大量的美的因素,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數學美,啟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喚醒他們對數學的熱愛。例如,數學結構和諧美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它具有對立性、對稱性、對偶性等特征,楊輝三角形就給人一種和諧、勻稱、對稱的美。數學美還體現在對困難和復雜的數學問題的簡捷優美的解法上,對例題和習題,要提倡一題多解,開拓思路,靈活思維,在此基礎上評估最優解法,鼓勵學生追求優美解法而積極思考,勇于創新,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美的享受,以此激發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意愿,提高對數學美的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
總之,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熟悉數學發展史,了解數學學科在科學技術中所起的作用,選準知識的結合點,形式應靈活多樣,使科學性、文化性與思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容易接受,樂于接受,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龍川九年制學校,甘肅 隴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