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宏炬(1981-)男,增城市職業技術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數學教學。(廣東 廣州/511316)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法適合中職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也適合中職數學的教學內容。把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念和方法運用于中職數學教學中,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數學;行動導向教學法;探索法;引導文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090-03上世紀80年代,德國職業教育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開展職業培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對德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近幾年,我國職業教育也引進了行動導向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實現了做中教,做中學。但是,由于德國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源于職業培訓,所以我們很自然地運用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上。值得注意的是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理念。因此,筆者把這種理念和教學方法運用于中職數學教學中,比較好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一、數學教學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法分析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只用腦,而是腦、心、手共同參與學習,提高學生的行為能力的一種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包括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探索法、項目教學法、小組教學法和引導文教學法。不管哪種方法都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活動來激勵學生,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愛好來進行教學,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和提出自己的想法,使學生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來說,傳統教學的教學目標幾乎都是定在最低的三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上,并沒有利用我們的教學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更高層次的提升。從課堂的情況來說,有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能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15到20分鐘。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講授超過20分鐘,剩下的時間學生根本就無法認真聽講,那么學生的接受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說是無效教學。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法。
(二)中職學生適合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學生需要行動導向教學法來學習數學。首先,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差,傳統教學比較注重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學生接受起來就感覺困難,但是行動導向法更多地強調學生的活動,比較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研究表明動手型學習要比聽覺型學習的效率要高,這就說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活動教學、做中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更加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強調活動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盡管不像專業課那樣有實訓設備,可以動手操作。但是,可以利用學生喜歡活動、案例等特點,借助一些外在激勵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其次,很多專業課老師可以已經運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來組織教學,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等方法改變了傳統的講授法,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并由此帶來了思維上的進步,最終達到了學習的目的。這種大量地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來進行教學,使學生已經形成了行動導向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學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就容易接受。
(三)數學教學內容適合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
我們說數學教學適合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有利于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比如,運用探索法探究數學法則、定理和解題規律;運用案例教學法分析典型例題,形成數學模型;運用引導文教學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其次,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來講,數學教學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參與比較少,行動導向教學法則主要依靠學生來做,易于學生感受知識,理解知識,構建知識。如,學習集合的交集,可以讓學生分析兩天學習課程的集合的元素,尋找兩天的相同元素,感悟交集的定義。再次,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開展基于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以前置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再通過學習小組制定計劃、組織實施和評價開展合作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數學教學的應用
1.探索法
探索法是引導學生沿著簡化的思路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一種科學理論和科學概念的一種“再發現”。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轉變,從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在學習公式推導時經常使用這種方法。比如,先通過一些特殊案例讓學生感受規律,然后再通過猜測得到一個一般規律,最后再通過嚴密的推論證明得出我們的結論。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與辯論,就問題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案例的研究對知識的認知不是停留在孤立與片面的記憶上,而是注重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深入討論,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數學的課堂中,教師要善于選擇、剖析一些具體案例,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熟悉一些具體的模型,生成為熟悉經驗,如:
案例: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的和。
在一個會議室,第一排有15個座位,往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個座位,一共有10排,請問:
(1)每一排各有多少個座位?
(2)第n排有幾個座位?(1n10,且n∈N)
(3)這個會議室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在這個案例里面,分別涉及到如何求通項公式、第n項的值和如何求和。學生可以先通過最簡單的列舉來解決這些問題,再引導學生通過公式來解決,這樣就完成了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教法·中職數學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研究3.引導文教學法
引導文教學法是借助一種專門教學文件即引導課文(常常以引導問題的形式出現),通過工作計劃和自行控制工作過程等手段,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和工作的項目教學方法。引導課文的任務是建立起項目工作和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間的關系,讓學生清楚完成任務應該通曉什么知識、應該具備哪些技能等。在熟悉教學中我們通過引導文,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即所謂“課前做準備,課上早交流”。
數學的引導文(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做到:簡單,根本,開放。簡單是指設計的問題要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讓多數學生都能自主研究;根本就是抓住問題的本質,抓住知識的生成點,能夠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放就是問題的設計、思路、研究方式都是開放的,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選擇自己適合的角度投入學習。
4.小組教學法
小組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小組學習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注重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共同研究問題。這是構建生態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
在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時,筆者布置了三道題:
x2-2x-3>0(x+2)2>0x2-2x+5<0
首先,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引導學生獨立解答這三道不等式題;然后,在小組中交流結題過程和結果,互相質疑,尋求一般規律;再次,通過全班討論,引導學生對這三道題進行概括、總結,獲得Δ>0,Δ=0,Δ<0三種不同情況的結論;最后,擴充到一般情況,構建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識結構。
endprint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既要突出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迪、合作學習;也要強調學生個人的冷靜思考、理智分析、自主學習。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效果與反思
通過一段時間的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后,學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前置任務的學習中,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并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等多種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小組內,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分配任務,各展所長,分工合作,各抒己見,通過與其他同學討論交流來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大大地提高了學習參與程度。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能分析、收集和評估信息,分析事實,提出多種解決方案,并做出決定,展示集體成果。在引導文教學中,學生培養了獨立學習能力、計劃能力、團隊工作能力、評估能力和批評能力等各種能力,提升了學生全方位的素質。
為了檢驗成果,我們在教學中采取了實驗班與對比班“前—中—后測”的對比方法。在我們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法前后,我們分別對實驗班和對比班的學生進行了四次測試,測試數據如下:
測試數據:實驗班與對比班之比較
班級N前測中測1中測2后測XSXSXSXS實驗班4859.111.9563.211.88 69.38.4371.97.40對比班4657.711.7458.812.1560.713.1561.713.23
從上面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實驗班中測和后測的平均分和標準差都好于對比班,即實驗班平均分高于對比班的平均分,實驗班的標準差小于對比班的標準差,成績比較穩定,說明實驗的效果是明顯的。
通過對我們傳統教學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后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各種渠道來獲取所需的知識,使參與學習的學生越來越多,每個學生都能與組員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并能將成果升華,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知識。并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使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從這些角度來看,行動導向教學法更像是一種思想而非一種方法,它培養了學生“行動—學習—反思—形成”的學習能力,讓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養成了能力,有了這種學習的能力,那么我們學習起任何一門學科任何一個知識點都會事半功倍。因為,行動導向教學法首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討論、去發現,從活動中學、做中學,使學習變得生動具體、可操作。其次,讓學生從注重知識變成了注重能力的培養。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從發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都是依靠自身和同學,教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這就培養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達到了我們“學會學習”的目的。最后,行動導向教學法也促使了教師的發展。以活動為載體,以小組為形式,按照行動導向指導思想,開展的教學是生動活潑的,對學生的引導也促使了教師加深思考,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