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萬婧 (1985-), 女,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公共基礎教學部德育助理講師。(廣東 廣州/510440)摘要:職業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重視知識與工作任務的聯系,與學生將來的工作崗位銜接,有效培養學生的關鍵和職業能力。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能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生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行為改變,有助于職業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德育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154-02一、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內涵
所謂“行動導向” ,是指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和諧統一。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它不是單一的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指導思想,由一系列具體的教學方法所組成。此模式的主要內容為:小組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引導文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頭腦風暴法等。
二、行動導向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一)教學形式
傳統教學方法是“粉筆+課本”,以知識為本,以教師為中心,是一種教師講授、學生靜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師生之間是單向型互動。行動導向教學法則以能力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作為學習的行動主體,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
(二)學習內容
傳統教學方法以傳遞間接經驗為主,教師向學生灌輸教學所要求的書本知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進行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則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并舉,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和應用學習新概念、原理知識和技能,在驗證間接經驗的同時,某種程度上能更多的獲得直接經驗。
(三)教師作用
傳統教學方法教師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教學過程的主要承擔著;行動導向法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學習輔導者和主持人。教師設計教學流程,下達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形成作品、展示作品,教師進行點評。
(四)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方法注重認知目標的實現;行動導向教學法則兼顧認知目標、情感目標、行為目標的共同實現,行動導向教學中采用的諸多教學方法,都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完成任務,這就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鍛煉與人溝通、交往、協調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素質。
(五)教學評價
傳統教學方法以書面考試、學科標準為評價的指標,對學生的評價是“一次考試定終身”,評價過分偏向終結性評價;行動導向教學法采用多手段、多形式的師生互動評價。
三、基于行動導向法的德育課教學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靈活實施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完成課堂教學。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過行動來處理問題,在扮演中讓學習者認識自己所處的角色類型即角色定位,然后進入角色,體驗未來職業崗位特點和內涵。筆者在講授《恪守職業道德》時,采用“角色扮演”的授課方式,結合專業特點讓學生自主地扮演不同角色,如地鐵站務員、汽車維修人員、車站售票員等服務行業的人員,從中感受各行各業人員的社會意義。例如,讓學生甲扮演汽車維修人員,學生已扮演一位投訴的顧客,設置兩種不同的情境:第一種,乙氣沖沖地找到甲,將甲大罵一頓,責罵他維修水平低,沒能徹底維修好汽車出現的故障,在汽車駕駛中出現類似的問題,甲以同樣的方式回擊乙,最后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第二種,甲很耐心地傾聽了乙的投訴意見,并且很耐心地給乙解決了故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不同角色的扮演體會到汽車維修人員和顧客的特點。
(二)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選用具體的、真實的、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些困難、選擇或行為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筆者在上“恪守道德規范,加強道德修養”一課時,以一篇“熱心高中生扶摔倒老人反被誣陷幸好有目擊者證清白”的新聞報道為例子進行討論,通過高中生與老人表現出來的善于惡的強烈對比,說明道德的內涵和特點,并進一步剖析社會上出現“扶不扶”現象背后的道德原因,呼吁學生加強道德意識,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教法·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初探(三)模擬式教學法
模擬式教學是通過模擬學習、生活、工作中的某些場景,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體驗,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筆者在講授求職禮儀時,根據專業的特點設定一個面試場景,由學生抽簽決定扮演的角色——考官、求職者、觀察者。事先讓求職者收集招聘過程中應注意的禮儀,考官收集一般面試過程中會涉及的問題。在面試過程中讓求職者展示從進門到落座、與考官交談、離開的禮儀,以及面試現場的反應、表達、溝通等能力,在面試結束后,由觀察者根據記錄進行點評,再由老師進行評價。
(四)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來統領整個教學過程,調動學生探索、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思想和教學方法。筆者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講授變化發展內容時,給學生提供8個與學校汽修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公司名稱,讓學生以抽簽的方式決定收集信息的任務。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海報的制作,內容是反映某一汽車公司的發展歷程。通過該任務,學生不僅掌握到一切事物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知識點,更讓他們對與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德育課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綜合素質制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
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必須具有綜合的知識結構,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面料突發狀況的隨機應變能力。同時,德育教師往往缺乏對職業行業的了解,在設計情景時若想對接學生在就業中會面臨的真實環境,會有點力不從心,目前,德育課教師在教學中與職業行業的結合度還稍顯不足。
(二)學生的綜合素質影響“行動導向”的教學效果
中職學生的素質普遍偏差,不僅缺乏社會知識,行為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比較差,要讓他們主動地學習,或與團隊協作完成任務,學生一開始會感到無所適從,教師試試起來也感到吃力。
(三)教學資源不足制約了“行動導向”的有效實施
行動導向教學往往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小組人數若超過8人,就難以保證教學效果,但目前教學班級的人數都在50人左右,這樣就要求學校要加大教學配套硬軟件資源的投入,增加教學成本。
五、應對策略
(一)提高德育教師綜合素質
學校應加強教師對行動導向教學內涵的理解,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關于教學設計方面的學習和培訓。德育課教師應加強人文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掌握具有時代氣息的新知識、新信息。同時,若要在課程中要體現“以就業為指導”,必須注意加強與就業指導老師等其他熟悉行業背景人士的溝通交流,學校可安排德育教師到與學校開展合作的企業中走訪、調研,收集有用的信息并運用到教學中。
(二)改變教學評價方式,使德育課程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教學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行動導向教學在考核方法應該區別于以知識掌握為主的傳統考核體系,考核重點應該放在以下幾個方面:重視過程考核、重視操作考核、重視團隊考核、重視情智考核等。
(三)進一步強化和完善教學的實施環境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對物資資源的需求比傳統的教學大大增加,學生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等硬件環境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現有的學校物質資源難以適用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駱娟.“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4).
[2]邱燕.基于行動導向法的中職德育課教學方法初探[J].職業,2013(12).
[3]張皓明.職業技術教育中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研究——中德職教現狀對比及其啟示[D].華南師范大學,2006.
[4]張群英.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0.
[5]楊小英.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運用與反思[J].科教文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