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濤
【關鍵詞】多層面評價 激勵 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016-01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應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而應與日常教學中的激勵評價、課堂中的學習評價、課后的反思評價相結合,實施多層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下面,筆者結合所在學校開展的《分層評價提升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談談在教學中實施多層面評價的做法。
一、日常激勵評價,使學生常享褒獎
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是存在認知差異的,只有這樣,才能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實施分層評價,堅持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促使學生獲得進步和發展。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會評選出“發言之星”“合作之星”“預習之星”“作業之星”,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以評選“發言之星”為例,由于高年級學生發言積極性不高,為了激發學生發言的積極性,筆者除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還會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多元化評價。比如,教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應用》這節內容時,教材中有這樣一道習題:一個曬鹽場用100g海水可以曬出3g鹽。照這樣計算,如果一塊鹽田一次性放入585000噸海水,可以曬出多少噸鹽?多少噸海水可以曬出9噸鹽?根據經驗,學生在做題時看到數量的單位不一致,就會馬上進行單位換算。這時,一個學生說:“老師,我認為這道題可以不用換算數量的單位。” 另一個學生卻說:“題目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數量單位,我認為需要換算數量的單位。”學生在是否需要換算數量的單位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對此,筆者先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結果,沒有換算數量單位的學生第一個完成了習題,待全部學生完成了習題后,筆者請第一個完成習題的學生講解自己的計算過程。這個學生采用不同的解題辦法完成了習題,被評為“發言之星”,不僅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還得到了同學的認同。有了這些星級評比,有效地提高了高年級學生發言的積極性。
二、課中評價,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實施多層面評價,除了體現在日常教學行為上,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下面以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復習課為例,說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評價,從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課前的梳理評價
這是一節復習課,要求學生將知識進行回憶、加工,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因此,課前筆者讓學生自主整理知識,先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識要點,做到“他有我有畫起來,他有我無作記錄,他無我有幫補充”。隨著學生交流的深入,教師對學生整理出來的提綱進行首次評價。例如,對學生的復習成果進行肯定,對學生整理知識的思路進行評價,對學生擬出的提綱進行對比評價。教師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進行簡單評價,為后續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課中評價
因為課前學生對知識進行了復習和整理,所以課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同時通過評價學生的思考過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在學生回憶了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后,筆者對學生在整理知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真態度給予了肯定,同時要求學生系統整理這些圖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通過整合,學生能夠將圓形的面積公式與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聯系起來記憶,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梯形的面積公式與平行四邊形聯系起來識記。學習到這里,有的學生的思維陷入了停頓。這時筆者對學生說:“無論是平行四邊形還是圓形,都要轉化成什么圖形來計算它們的面積呢?”通過多次驗證、思考,學生在探索中打開了思路,理清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對于學生的積極思維,筆者給予了肯定,同時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歸納整理成為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課后反思評價,引導學生自省
筆者設計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表現評價表,包含預習、聽課、發言、合作學習等內容,并制定了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積極舉手發言,能夠客觀評價同學的發言,與同學進行溝通,這些屬于發言情況的評價;善于與他人合作,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敢于質疑,這些屬于合作學習情況的評價;獨立完成作業,自主檢查并修正錯誤,碰到不懂的問題能夠尋求幫助并及時反思,這些屬于作業情況評價;等等。評價標準也分為3個等級,如“我做到了”“我有時做到了”“我需要繼續努力”。此外,每周的自評、同學評、老師評和家長評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教學評價已不僅僅針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它已經滲透到了學生學習行為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要注重實施多層面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