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誠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教育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62-01
目前,農村留守兒童日漸增多,由于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照顧和關愛,有的留守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很多難題,有的留守兒童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據相關資料顯示,有54.83%的留守兒童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告訴同學和朋友,有8.30%的留守兒童愿意將自己的心里話告訴父母,有12.10%的留守兒童根本不愿意對任何人講心里話。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幫助和心理疏導,通過多種途徑彌補留守兒童親情的缺失,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一、建立留守兒童個人檔案
教師要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研究,摸清每一位留守兒童的情況,為每一個留守兒童建立個人檔案。留守兒童個人檔案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生家長的姓名、家庭的詳細住址、家長的聯系電話、監護人的詳細地址和聯系電話等。此外,教師要把自己的聯系方式告知學生家長,以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
二、用愛感化和溫暖留守兒童
愛學生不僅要尊重學生,還要走進學生的心里,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減輕心理負擔,感受老師的關愛和集體的溫暖,以及同伴之間的友誼。學生梁淑靜(化名)的父母長年在廣東打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家人的照顧和監督,上課經常遲到,課后也不做作業,更不愿意與同學一起玩。有一次,梁淑靜穿了一套幾天沒洗的衣服來學校,班上的同學看見她都遠遠地躲開了。放學后,筆者找到梁淑靜,把新買的一件衣服和一個書包送給她,叮囑她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要學會照顧自己,勤換衣服,勤洗襪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父母放心。第二天,梁淑靜穿著干凈整潔的衣服來到教室,還把頭發扎了起來,同學們看見了都說她變漂亮了。筆者還悄悄地對她說:“你今天可漂亮了,要繼續保持喲?!绷菏珈o聽完筆者的話,臉上露出了笑容。隨后,筆者還組織班里的學生與梁淑靜結成幫扶小組,在學習上幫助她,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慢慢地,不愿與人交往的梁淑靜變開朗了,還嚴格要求自己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在周記里,梁淑靜寫道:“老師,謝謝您對我的關心,我會努力學習的?!笨粗菏珈o的轉變,筆者感到很欣慰。在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從小事入手,給予學生溫暖和關愛。
三、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留守兒童存在品行偏差和心理障礙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方式,引導留守兒童規范自己的言行,通過開展情感教育、生活教育等活動,讓留守兒童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和幸福,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筆者所帶的班里有個學生名叫尹曉倩(化名),該生8歲時父母就離婚了,媽媽長年在外打工,姐姐也在外讀書,她跟親戚生活在一起。在班里,同學們都嘲笑她沒有爸爸,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這讓她感到很孤獨、很自卑,她還多次表示不想上學了。筆者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決定到她家進行家訪。通過家訪,幫助她樹立起了生活的信心,筆者還逐步引導她走出心理“陰影”,讓她感受到老師的關懷。此外,筆者還開展了“堅強的他們”主題班會,通過案例的形式說明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堅強、學會樂觀。在筆者的幫助和引導下,尹曉倩變得樂觀開朗,不僅放棄了退學的念頭,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提高。可見,教師要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關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和生活狀況,采用多種方法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樂觀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四、對留守兒童進行感恩教育
我國教育專家郭健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逼綍r,筆者注重向留守兒童講述與感恩有關的故事,如“羊羔尚有跪乳之恩,烏鴉也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知恩圖報”的美德故事,還收集了毛澤東感謝老師的故事,通過典型的事例來教育留守兒童。此外,筆者還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給學生做好表率。例如,有的學生為筆者搬椅子或倒水,筆者會對他們說“謝謝你”“辛苦你了”。對于學生的幫助,教師要及時表示感謝,這樣做能夠給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學會感恩。
對于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教師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他們心理疏導,促進留守兒童的成長。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