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靜
【關鍵詞】農村中學 初中生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6A-
0099-01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會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能力。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農村初中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農村初中生開展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及意義
(一)農村初中生開展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
1.由于受升學率的影響,有的教師還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即便是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也只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而已,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和開展合作學習的機會比較少。
2.教師的認識不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最好能夠通過課外實踐活動這個平臺來實現(xiàn),但是有的教師沒有意識到合作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意義,同時也擔心開展合作學習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課業(yè)負擔,因此,學生失去了開展合作學習的機會。
3.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沒有意識到合作學習的積極意義,并且學生缺乏足夠的時間開展合作學習,因此,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
(二)農村初中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意義
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情感。此外,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和參與意識。
二、引導農村初中生開展合作學習的做法
(一)教師要做好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
教師要意識到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活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出一份語文單元測試卷。在教學完一個單元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要求出一份語文單元測試卷。學生在出語文單元測試卷之前,教師要與小組成員交流共同出語文單元測試題的做法和步驟,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分工合作,如在一個小組里,有的小組成員負責出選擇題,有的小組成員負責出默寫題,有的小組成員負責出閱讀題。在每一個小組分別完成語文單元測試卷后,教師可以請各個小組交換語文單元測試卷,并對試卷進行評分。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認知水平,把握了考試方向,學會了如何分工與合作。
(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習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的機會
1.利用重要的新聞事件讓學生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2008年12月,筆者所在的地區(qū)開展“第三屆南寧市馬山黑山羊文化旅游美食節(jié)”活動,于是筆者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對此次活動進行調查訪問,了解活動的相關情況。筆者先組織學生成立合作小組,然后各個小組成員進行分工,每一個小組成員需要共同商量采訪調查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采用了生生合作和師生合作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展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都很不錯。有的學習小組關注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衛(wèi)生、經濟等問題;有的學習小組在采訪時提出的問題比較尖銳,關注的社會問題也比較深刻;有的學習小組對舉辦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學會了用成人的眼光關注民生、關注社會。學生通過開展調查采訪活動,提高了交際能力,學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2.利用本地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民俗風情等資源,讓學生明白合作學習的意義。在教學了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文《社戲》后,筆者要求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調查本地的廟會戲,收集廟會戲的資料。筆者還要求各個學習小組盡可能多地收集材料,然后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并以書面的形式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介紹。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有的學習小組將地方廟會戲中師公的服飾、頭飾畫出來,有的學習小組將壯族的廟會戲與瑤族的廟會戲進行對比。這樣做不但促進了學生對地方廟會戲的理解,學生還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了如何與人分享,明白了合作學習的意義。
3.利用課外拓展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學習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傷仲永》一課后,筆者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會,全班學生分成2個學習小組,由學生確定辯論主題。正方的觀點是“天資聰穎是成材的關鍵”,反方的觀點是“后天學習是成材的關鍵”,2個學習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材料,各個小組的組長組織組員完成分工任務。在辯論過程中,2個學習小組的成員表現(xiàn)都很出色,從而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了信心,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著積極的意義。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