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摘要:江蘇省南通市中考英語學科書面表達的考查內容不再是要求考生翻譯完整語句,而是只提供信息詞或信息短語,讓學生有了自主發揮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表達差異很大。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該善待學生的表達差異,因為有了差異就會有“碰撞”,有“碰撞”才會生成地道表達,才會自覺運用地道英語去表達信息。
關鍵詞:中考英語 書面表達 表達差異
思維碰撞 地道表達
南通市中考英語學科書面表達的考查方式越來越傾向于表格形式,內容不再是要求考生翻譯完整語句,而是提供信息詞或信息短語,讓學生有了自主發揮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表達差異很大,有的學生只能寫出簡單的只言片語,有的學生僅能完成表達信息,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運用地道英語完整表達出來,因此中考英語滿分作文很少。教師需要以近年中考書面表達發展趨勢或閱卷評分要求為“指揮棒”,來指導書面表達英語教學——培養學生運用地道英語完成書面表達。本文試圖通過對英語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的表達差異、如何讓學生自覺運用地道英語去表達信息等問題的探討,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達差異產生“碰撞”
善待學生的表達差異。教師必須堅持“正確對待學生差異”的教學原則,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因為學生的智商水平、知識儲備、生活環境等都不盡相同,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留出表達的空間,實現共同成長。
學生表達的差異給教學以啟迪。在教學中,無論是批閱學生的書面表達還是課堂講解,教師都要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多種方式的表達。這種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欲望和積極性。例如,在初一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卷中,有這么兩個短語:“不吃早飯上學”“十五分鐘到校”。學生的表達收集如下:
1. They dont have breakfast, and then they go to school.
2. They go to school without breakfast.
3. They go to school without having breakfast.
4. Before going to school, they dont have breakfast.
5. They dont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6. They dont have breakfast before go to school.
7. They spend 15 minutes going to school.
8. It takes them a quarter to get to school.
9. They spend fifteen minutes to get to school.
教師在課堂上將這些表示方式投放在屏幕上讓學生比較,對比的過程中就產生了思維的碰撞:學生用審視的目光從語法角度分析句子結構,結果發現第5、6、9這三句有誤,再次討論發現第2、3、8三句表達更地道,是本學期學過的重要句型。在這種課堂批閱的形式中,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既加強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能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
二、“碰撞”生成地道表達
表達的多種方式并不意味著要求學生對不確定詞句冒險使用,有許多學生在中考書面表達中“推陳出新”,反而出現一些生硬的英語表達,甚至是錯誤的表達。例如,南通市2013年中考英語試卷中的書面表達題,其中有四字詞語“(老師)耐心教導,(學生)樂于分享”。中考閱卷中收集如下表達:
1. Our teachers are patient teach us.
2. Our teachers are patient and teach us.
3. We students are happy share things.
教師在課堂上展示上述句子,討論發現第1和3句錯誤,第2句表達不夠地道。在比較分析后,學生得出結論:書面表達的語句中大部分句子需要用習得的固定詞組才能表達得更加地道。于是產生答案:
4. Our teachers are patient enough to teach us.
5. We students are glad to share our ideas.
學生通過思維碰撞生成地道表達。那么在教學中怎樣能讓學生一步步走向地道表達呢?
第一,充分利用教材每個單元的“task”模塊,因為它是語言現象的“展示廳”,書面表達素材的“集散地”。教師應指導學生閱讀和背誦教材“task”部分精彩的語句或段落,鼓勵學生對其中重點語句進行句型轉換,力求熟練掌握其內容。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的發展,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根據這一教育原則,教師在課外要求學生進行非限時作文訓練,給他們自己修改和發現問題的機會,使得學生的個人見解趨于成熟。
第二,個別批改和集中批改相結合。個別批改一般選取各種基礎典型作文展示,學生有了對比就會有思維的碰撞,并在交流討論后進行取舍,歸納出地道的表達,進而聯系教材思考作文中語句所運用的知識點。個別批閱后學生再次將自己的作文精心打磨,教師進行二次集中批改,并將其中的地道表達加標注,促進學生地道表達。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相信學生通過這種表達差異的展示和交流后會產生思維的碰撞,碰撞會生成地道表達,長期強化后學生的作文將會越來越流暢、越來越地道。
參考文獻
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