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小莉
摘 要:我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在多年的教學摸索與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情境策略的重要性。為了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一些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情境,來增強教學效果。教學情境不能拘泥于形式,要講究實效;不能形式單一,要多元化。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深入掌握合理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關鍵詞:教學情境;實效性;多元化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新的教學策略孕育而生。我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在多年的教學摸索與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情境策略的重要性。“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而中學生的思維主要處于具體性和形象性之間,為了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一些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情境,來增強教學效果。以下就中學數學中情境的創設談下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的創設不能只拘泥于形式,要講究實效性
數學新教材中,無論是色彩斑斕的圖片、實踐操作的設置,還是實際問題的應用,都離不開情境的創設。教學情境要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系,使知識變的生動有趣,能夠給教學帶來活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情境的創設雖然給教學帶來了活力,但仍存在很多的問題。教師不能只追求是表面的熱鬧,使情境走向形式化。有些教師為了使課堂變的生動,挖空心思的制造熱鬧場景,過分突出興趣話,編造毫無意義的笑話,甚至,一講公開課就用到多媒體。難道只有熱鬧,視覺絢麗,形式直觀的知識展示才能稱之為一堂好課嗎?其實我們在最求新教法的同時忽略了數學本身的魅力。數學的美是內在的、隱性的,一般不能像語文那樣繪聲繪色,直接描繪。也許有時候開門見山的做幾道數學題都會激發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形式上的情境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為學生思維的干擾因素,產生負面影響,這樣就違背了我們實施新教材的意愿。
二、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的源泉。問題情境的創設,雖然沒有絢麗多姿的動態畫面,但卻是一種更直接、更有效、更簡潔的情境創設行為,是依賴教師自身的調控駕馭教學的藝術魅力,由表面上的平靜狀態促使學生從心底里掀起波瀾,以達到激勵促進內化需求的目標。
問題情境既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實情境,也可以是個人頭腦中想象的問題,甚至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的虛擬情境。教師在教學中創設或者選擇什么樣的問題情境,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學生的興趣、愛好、愿望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問題情境可出現在新知識的引入時,也可貫穿于整個課堂之中,還可以布置在課尾。前者可以形成認知沖突,構成懸念,從而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和探求;居中者會使學生剛剛解決的問題又陷入新的困境;后者使學生感到余味無窮,激發起學生繼續學習、繼續思考的熱情,對學生的課外預習起到指導作用。
通過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了自信等等。這些看似無形的因素,一直是我們的教學中所缺乏的,也是將來的教學所應加強的,它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創設實踐操作型情境
實踐操作型情境,就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親身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構建數學模型,以達到動手、動腦目的。實踐表明,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經驗越接近,與學生已有的現實生活聯系越緊密,教學成果就會越有成效。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實踐活動的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實踐活動的地點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教師可以在教室內通過電教、多媒體手段或實物等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上、廣場上進行實地測量、觀察;還可以深入工廠、農村、家庭搞社會調查、統計等活動。活動的組織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是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也可以把這三者結合起來。例如在“過三點的圓”一節中,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每個同學自制一張圓形紙片,然后撕下帶有邊緣的一部分紙片,如何利用撕下的碎片復制出一樣大小的圓呢?問題起初看似很簡單,可就是不知如何復制出的,同學們被一個似曾相識的問題難住了。這時,緊緊抓住學生急切知道謎底的迫切心理,順勢點出課題,通過復習確定直線的辦法,類比探究“幾點”確定圓。學生積極參與,輕松愉快地完成知識目標,也提高了思維的效率,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3. 利用趣味故事或游戲創設情景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有趣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許一個看似簡單的小游戲卻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娛樂中學到了知識,整理了知識,并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提高。學習“有理數的乘方”時,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某王國的一個大臣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很喜歡,為了表示對大臣的感激,國王答應滿足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就在這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個格放一粒米,第2個格放2粒米,第3個格放4粒米,然后8粒,16粒……一直到64格。”國王哈哈大笑說:“你真傻,就只要這么一些米嗎?”大臣說:“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的米呢?”同學們,你們認為國王有這么多米嗎?這個故事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認知沖突,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利用多媒體創設豐富的情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校硬件設施的不斷改善,多媒體教學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發揮重要作用,其強大的動畫、色彩、繪圖等功能在創設情境中更受到教師的青睞.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可以降低學生理解問題的坡度,化抽象為直觀,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把關鍵的、學生想象起來有難度的地方進行還原或模擬演示,鮮活而生動,它可以給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讓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信息技術可以對學生的數學猜想進行演示、驗證,甚至直接把對象構造出來,這就能極大地提高猜想的成功率,提高數學結論歸納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總之,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教學的實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彰顯學習的價值和知識的力量。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深入掌握合理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以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核心,為學生的成功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探索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