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在菊
摘 要: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語學困生越來越多,他們不是包袱,而是素質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陣地。如何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掌握適合他們學習的方法,樹立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英語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然后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應對策略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現高中英語教材不斷更新與深化,新教材體現出詞匯量大、信息量多、涉及面廣等特點。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種種原因造成基礎差,畏懼、沒有信心,導致他們知識薄弱,因而影響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本文就該問題闡述成因,提出策略。
一、高中英語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分析
1.缺乏學習英語的愛好,學習意志薄弱。高中英語學困生對學習英語知識普遍缺乏愛好,求知欲低,意志薄弱,對于詞匯的記憶更是難上加難。有些學困生,一碰到較長閱讀題目就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堅韌意志和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喪失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有些學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隨著學習英語興趣的消失和學習成績日益下降,學困生對學校、師長及同學的情感也逐漸淡漠。繼而發展到對抗情緒。
2.知識遷移過程中造成的斷鏈與破網。學生基礎知識對現有學業成績影響最為顯著,相比初中學英語而言,高中英語教材結構的邏輯性,系統性更強。表現在教材知識的銜接上,前面所學的知識往往是后邊學習的基礎。因此,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就造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學困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基礎知識掌握不好,更沒有查漏補缺,及時銜接,導致新舊知識的斷鏈,形成學生在“空中樓閣”的基礎上學英語,長此以往,知識形不成完整的網絡,造成基礎知識的破網,跟不上集體學習的進程。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習方法、策略是影響學業成績的又一因素。高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課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努力尋求最優解答,解題后進行總結,歸納,推廣和引仲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注重英語的理解,偏重于課本上機械的記憶,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較,不善于歸納,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他們尚未從初中手把手教的機械識記,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無法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最終嚴重影響了知識攝人的數量與質量,逐步形成了學困生學業發展相滯后的狀況。
二、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應對策略
1.克服畏難情緒,樹立信心。英語學困生絕大多數是英語學習的門外漢,學起來一頭霧水,對英語諱莫如深,寸步難行。覺得自己沒有學英語的細胞。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和恐懼心理,使學生樹立信心。無論在課堂教學,各個環節還是課后與學生的思想工作中教師都要始終把握一切時機,鼓勵學生,讓學生明白一點:英語并不難,只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付諸于努力,就一定能駕馭它。批改完聽寫的單詞后,針對不同學生的進步情況。我都會在后面批上充滿激情、包含鼓勵的話語,比如“你真棒,寫對了一半,加油啊!”“100分保持下去,勝利屬于你”,“我真為你的進步高興”,批改作文時有的學生只寫對一兩句話但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老師應該大張旗鼓地表揚。單元測試后,老師要將成績有進步的學生名字提出來及時表揚,即使只是書寫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也讓他們及時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
2.緊抓基礎,循序漸進。語音、詞匯、閱讀都從最基本的知識與方法人手,逐漸加深。語音知識和拼讀規則是讀、記單詞的前提,而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語法又是閱讀的基礎。比如,講解國際音標中音素的分類,元音字母及字母組合在音節中的發音規律,讓學生習慣于用讀音規則記單詞,先讀音后拼寫。詞匯量的擴大,一方面依賴于課本課文資料,另一方面注意平時閱讀時詞匯的積累。學習課文時不僅掌握詞匯表中的單詞,所有在課文中出現的較難的高級的,不熟悉的單詞一率當做生詞處理,反復記憶、反復檢測。做課本外閱讀時,碰到的生詞,要積累到一個詞匯本上,編好日期,寫上音標和中文釋義,定期復習,自我檢測。精心選擇閱讀材料,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讀后有一種學習英語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注意把握閱讀材料中生詞的出現頻度和難度,對于特別影響閱讀的生詞,可以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生詞密度太集中的話,教師一定要提前預測,并給出注釋,以免挫傷學生的閱讀熱情。高一時,重點抓詞匯的積累;高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高三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不同階段側重點不同,狠抓基礎,逐步加深,層層遞進。
3.加強英語學習方法的指導。最優化教學理論的代表——巴班斯基指出,教師培養學困生學習技能的關鍵:一是幫助學困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式,二是注意加強和指導學困生學習技能訓練,在教學中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強化其掌握、運用、鞏固應掌握的學習方法,并及時檢查和反饋,逐步提高學困生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上,老師要求他們跟緊老師,集中注意力,指導他們加強有意記憶,努力把剛學過的知識記到腦子里,融入原有的知識塊中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盡量做到語言風趣、幽默,吸引學生,達到讓學生專心聽講的目的。課外,要求他們自覺完成作業,認真預習好明天學習的內容。指導他們強化復習,回憶、鞏固學過的知識。只要我們循循善誘,持之以恒,不斷引導,強化訓練,讓學困生從“他律轉化到自律”,最后一定能使他們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的。
4.幫助學生處理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作為老師應對本班的學困生分門別類,認真分析:是學生的智力差異,還是時間的投入不足,是學習方法不正確,亦或是雙基的薄弱。至于學習方法一定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與指導。很多學生沿用初中階段的學習方法,導致高中英語的學習盲目,無所適從。初中學生對詞匯多是機械記憶。對課文強化背誦;而高中詞匯的學習憑音節、看結構.對課文的學習更側重篇章結構的理解.而解題則緊繞語境。
總之,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榮譽感,他們也渴望進步,渴望成功。作為一名外語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都要“不放棄,不拋棄”,用一顆熱情的心去喚醒學生,努力挖掘他們的潛能,指引他們走出學習的誤區,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朱宇航,探索轉變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方法,讀與寫(上,下旬),2014(6)
[2]王延莉,談高中英語學困生及改進措施,華章,2013(6)
[3]熊正瓊,淺談新課標下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