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瑤
【摘 要】科技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變化,也催生了媒體的誕生和發展,播音主持行業依托科技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隨著傳媒技術日新月異,特別是從廣播電視時代到互聯網時代,傳媒技術的飛躍,對廣播電視時代建立的播音主持職業標準產生了沖擊。同時,國家大力推進的三網融合戰略,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新的挑戰,播音主持人才的選拔標準也將更為嚴格。
【關鍵詞】三網融合 播音主持 選拔標準
一、廣播電視時代的播音主持選拔標準
從廣播誕生時起,播音主持人就承擔著重要的信息宣傳作用,受眾被看作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隨著傳媒技術的進步,電視的興起,各種類型的節目越來越豐富,受眾也不再被看作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
1、廣播時代以聲音為重要條件
廣播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1932年國民黨“中央電臺”曾舉辦過中國最早的大規模播音員選拔,由此誕生了中國播音員歷史上著名的“南京夜鶯”劉俊英,她吐字準確、清楚,音質圓潤。而最初的播音員標準要求擁有優美的嗓音和一定的文化水平。
播音主持行業在中國的規模化、專業化起源于北京廣播學院,由于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播音員主要是為廣播服務的,除了文化水平外,對聲音條件的要求是第一位的。
中國的廣播事業發展之初,播音員的語言樣態以“宣告式、朗讀式”為主,而隨著廣播技術的進步,電臺的節目開始逐漸變得豐富,語言形式的變化也更加多樣,特別是隨著車載廣播時代的到來,豐富的節目形式,伴隨性的節目特點,也對電臺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和個性表達提出了更多要求。
2、電視技術改變播音行業標準
隨著電視技術的發展,伴隨著改革開放,電視在中國逐漸普及,各大衛視、地面頻道的開辦使得媒體對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播音主持人也迅速成長、成熟,對外形、數量到聲音條件的要求都有了質的飛躍。播音主持行業職業標準除基本素養外,也從單一的聽覺要求,發展到對主持人的外形條件、個性特點等具體要求,主持人隊伍和各種標準越來越完善。
視覺效果對電視有著很強的影響,也對播音主持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第一,播音員主持人的形象更加多元;第二,語言形式更加豐富,副語言也更為重要;第三,播音主持行業的入行門檻從傾向于本專業人士到許多其他專業的主持人在電視節目多樣化的背景下大放異彩。
二、網絡時代,刷新播音主持行業職業要求
網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再一次沖擊了現有的播音主持行業標準。網絡使話語權不再是少部分人的專利,人人都可以成為意見領袖。網絡主持人的興起,再一次挑戰著播音主持人的行業標準。因為傳播方式再也不是被動接受了,每個用戶終端都可以成為傳播者。
1、人人都是傳播者
自媒體時代,每個用戶終端都可以成為傳播者,每個人可以自己錄制視頻音頻傳播到網上,比如中國傳媒大學林白的《麻辣書生》系列節目,在網上引起了大范圍的關注,被譽為一個人的電視臺。一臺攝像機,甚至是手機,隨意的地點,就可以完成一個節目的制作,簡單的成本,使自媒體播出形式迅速發展。
《麻辣書生》是一檔由林白(網名林中白狼)主持的網絡脫口秀節目,開播于2009年11月3日,錄制地點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公寓,每期約為15分鐘。節目宗旨為:通俗而不低俗,風流而不下流;理性與幽默并重,正義與調侃共存。2011年11月,河北新聞廣播特邀國內最優秀的網絡脫口秀節目《麻辣書生》落地播出,安排在每天晚高峰的《新聞觀天下》版塊中。
越來越多的終端用戶開始自制節目在網絡上傳播。播音主持成為了一個更加廣義的概念。如果說從廣播到電視,主持帶給受眾的是從聽覺感受到聽覺與視覺感官相結合的巨大進步,播音員主持人代表媒體發表的聲音,引導著大眾的思想。那么,互聯網的興起,則給傳統媒體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也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顛覆性的革命。
2、專業播音主持的加入
許多傳統媒體里的播音主持行業相關人員把目光轉向網絡,比如央視的王凱跳槽至網絡開辟《凱子曰》。勇敢地打出自己的廣告詞:人間極品事,盡在凱子曰。這里是光頭王凱的個人自媒體——凱子曰。每周六更新,歡迎關注!曾任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財富故事會》、《讀報時間》、《對手》的王凱,2013年3月14日,通過微博宣布了從央視辭職的消息,同年8月23日,其自媒體節目《凱子曰》正式上線。王凱稱,他的自媒體傳播至少做十年。自由、自在、自我成為自媒體吸引王凱勇敢走出傳統媒體的重要因素。
專業人士的加盟,為網絡媒體的主持人行業起到了職業標桿的作用。但更為重要的是,網絡也為專業播音人提供了檢驗的平臺。
3、主持人從業門檻降低
網絡媒體的發展使播音員主持人的從業門檻降低,同時網媒主持人也呈現出新的特點。英雄不問出處,各種職業,各種閱歷的人都有機會為網絡節目播音主持,不論是專業網站還是自媒體,網絡媒體的發展再次刷新著播音主持工作的職業要求。
總體來說,網絡媒體的主持人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接地氣。網絡主持人為網民節省大量的時間并提供較為個性化的服務,傳遞網民感興趣的信息,成為網民遨游信息海洋的導游,讓網絡成為因人而異的個性化媒體。網絡主持人擔當的是“信息向導”和“話題操盤手”的角色。
第二、隨時隨地主持節目。只要有一臺電腦,主持人無論在什么地方,接通網絡就可以即時與網友互動,成本低廉,溝通便捷,不受地域限制。
第三、草根人群的加入。嗓音條件,外形條件,字正腔圓等等職業標準受到了沖擊。越來越多的草根人群,沒有字正腔圓的播音腔,沒有出眾的外形條件,甚至帶著濃厚的地方口音,但是他們卻在網絡上賺了大把的粉絲。
第四、專業性更強。因為技術條件便利,更多的專家學者及名人更方便及時地在網絡上開辦自媒體,或者受聘到網站的相關欄目做主持人,受眾能夠更為直接的與這些專家學者、名人交流。
第五、實時互動。互聯網技術令受眾與主持人實現無縫對接,即時溝通。
網絡主持人可能具備比傳統媒體主持人更加優秀的內在力量:1、視野開闊,思想深刻。知識面廣,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生活歷練;2、機智。網絡交流是實時互動,要求主持人快速反應,及時拿出令網友折服的解決方案;3.耐心。網友間交流的隨意性很強,主持人要有很強的心理素質,除了應對網友的各種言論,還要掌握各種法規、政策,以避免出現尷尬的局面。
三、三網融合,播音主持行業面臨的新挑戰
近年來,隨著國家三網融合戰略的推進,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同時,行業專家大膽預測,未來,視頻將成為“三網合一”之后整個網絡的主流,播音主持行業又面臨著新的挑戰。
1、新的媒體平臺的擴張,急缺播音主持人才
三網融合后,可以通過一根線向用戶提供綜合的業務,即打電話、上網、看電視等。以前國家實施分業經營,廣電網不能提供語音電話、寬帶業務,電信不能提供電視業務,三網融合后,這些限制取消。“三網融合”在技術方面已經逐步成熟,正式進入推廣實施階段。今天我們所說的電視媒體和未來的電視媒體在傳輸形式和接收方式上都會有很大不同,面對以網絡為基礎的新媒體的日益逼近,播音主持行業急需在媒介融合與受眾分化的洪流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行業規模擴大,移動媒體,網絡媒體等新媒體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播音員、主持人,這也使整個播音主持行業的規模不斷增大。
2、播音主持行業標準更專業,要求更嚴格,職業化程度更高
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多媒體、網絡等由廣播到窄播到交互式傳播方式的傳播形式,傳播分類更細,其接收和反饋更為便利,越來越呈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和選擇性,要求主持人有更強的反應能力,更深厚的思想內涵、文化基礎和職業素養。
播音員、主持人的素質要求會更高,個性要求更鮮明。因為電臺、電視臺、網絡等電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員、主持人能出聲在電臺主持,也能上鏡在電視臺主持。節目分化越來越細,主持種類越來越多。如體育節目主持,又可細分為體育新聞類、體育綜藝類等;主持也可有講述式、訪談式、競技式等多種。細化后,崗位多了,可能會出現一人多崗,這更要求主持人的適應能力要強。
播音員、主持人職業化程度加強。隨著傳播技術的現代化,受眾的分化及節目的細化,需要播音主持行業有更規范化的職業標準,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職業化的高水平的主持人,才能在未來的現代化、產業化、市場化中具有適應力、競爭力和生命力。其規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為廣播電視等媒體的新聞工作者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職業道德、紀律、語言的規范,還包括細化后欄目內容的知識儲備、評估體系標準的規范等等。
3、專家型主持人是大勢所趨
隨著受眾的分化,每個電視節目都會有特定的受眾。電視節目會更加細化,每個頻道每個欄目都有自己特定的內容范圍。為了適應節目的需要,主持人必須是某一個方面的專家,才能恰到好處地駕馭節目的內容,與目標受眾互動。但是,他同樣還要是雜家。也就是說主持人要成為涉獵面廣、專業精深的人才。
4、話語樣式更為豐富
網絡傳播比起原先的電視、電臺在內容風格上少了許多限制,許多“接地氣”的網絡用語和更為輕松的主持方式贏得了許多網友的喜愛,這種話語方式也對傳統媒體的播音主持行業產生著重要影響。
三網融合的背景下,依托媒體而生的播音主持行業選拔人才的標準將越來越嚴格,播音主持行業只有敏銳地把握科技的進步和變化,才能站在時代和行業的最前沿,不斷調整思路,在行業的發展中掌握主動權。□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