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妍 張少華 潘瑞華 劉燕 劉建東
摘 要:我校是廣東省內開展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唯一高職類院校。5年多來,改革創新,積極開展新專業的建設工作,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摸索出一條適合我省高職高專培養衛生檢驗與檢疫人才的道路。通過構建適宜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園實訓仿真基地等措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衛生檢驗與檢疫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088-03
我校于2007年提出設立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新專業申請,同年獲教育部門批準,并于2008年秋季開始招生。五年來,已培養300多名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畢業生,至今仍是廣東省內開展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唯一高職類院校。
為了更好地適應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合地方經濟建設的檢驗人員,我們從2009級開始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構建衛生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5年多以來,我校改革創新,積極開展新專業的建設工作,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摸索出一條適合我省的高職高專培養衛生檢驗與檢疫人才的道路。
一、改革的背景
我校是廣東省內開展該專業人才培養的唯一高職類院校,省內并無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經驗可參考借鑒,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發現諸多問題。
(一)人才培養方案與崗位需求聯系不夠緊密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有些還是沿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培養模式,技能訓練有的放在專業課學習之后的最后一個學期集
中進行,有的安排在課堂之余到學校實驗實訓室或者單位走馬觀花,沒有充分體現以工作項目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人才培養要求培養出的學生的知識技能與素質不能滿足崗位需求。
(二)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我校醫學檢驗專業創建于1984年,是省內最早開辦醫學檢驗專業之一的學校,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是我校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多年辦學基礎上開設的專業。專業開辦之初由于衛檢相關專業背景的師資力量不足,2008級課程體系是在參照衛生檢驗專業本科層次的基本構架的基礎上加大醫學檢驗課程的比例,理化專業和公共衛生相關基礎課程相對弱化。原有傳統的課程體系已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不適應性,學生反映醫學方面的知識學習過多,有些課程教學內容相互重疊,必修課程學時過多,選修課程太少。
(三)學校實驗實訓條件不能完全滿足崗位需求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是一個高成本多投入強技能的專業,為滿足其教育教學的實踐性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儀器設備。可是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儀器,對于經費缺乏的院校來說只能購置一般的儀器設備用于學生的實驗實訓。但由于資金問題,目前工作崗位使用的儀器普遍比教學所用的先進,自動化程度更高。因而難以適應工作崗位所要求的。相應的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從事實驗室的技術工作,但目前有些院校沒有對實驗隊伍建設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既懂理論又熟悉實踐的實驗教師。由于衛檢專業是小專業,招生數較少,實驗室的利用率不高,學校沒有專門配備實驗員,這樣將不利于儀器設備的日常使用和維護,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驗實訓教學的質量。
(四)教材未能體現高職特色
目前尚沒有專用于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的專科層次教材,衛檢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我們一直采用人衛出版社出版的本科層次教材,該教材部分內容太注重理論,晦澀難懂,不能滿足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技能培養需求。由于沒有針對高職高專配套的實驗實訓教材,采用校內自編教材,并根據理化實驗室建設情況不斷更新實訓教材。對于三年制的高職高專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來說,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獲得扎實的理論知識,以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又要有足夠的學時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就必須走教學做一體化之路,這就要求對教材進行相應的改革。
(五)在校生對該專業的認同度不高,就業崗位的專業對口率不高
由于大眾對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這一專業的認識度不高,我校開辦該專業以來招收的大部分學生都屬于從別的專業調劑過來的,仍希望畢業后能進醫院工作。而我們開展衛檢專業人才培養是面向各級疾病控制中心、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生檢驗中心、衛生監督所、環境保護部門的衛生檢驗技術崗位,這類崗位基本都屬于公務員或參公管理,對學歷要求比較高,因而畢業生對自己的畢業去向比較迷茫,就業崗位的專業對口率也不高。因此需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就業心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拓寬學生的就業面。
二、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解決的方案
(一)構建適宜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
先對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職業崗位和核心能力等進行調研,組織召開行( 企) 業一線專家和教師聯席會議,共同分析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的職業崗位群崗位工任務和崗位核心能力。以工作項目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職業能力為基礎,逐級分解出每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素質。同時參照“理化檢驗技士” “衛生檢驗員” “水質檢驗工” “食品檢驗工”等國家職業標準中級職業要求,再重構出所需要開設的專業技能課程職業基礎課和人文社科課程。最終整合出人才培養計劃,形成課證融合特色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在設計學習領域時按照具有教學價值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教學過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設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目標,以理論課程服務于能力培養為出發點,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遵循必須夠用的原則,構建出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中的工作任務順序先易后難,按照學生認知規律進行設計。我校開辦衛檢專業以來,經過3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以期達到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素質培養的統一,目前已形成由職業認知模塊、職業素養模塊、職業核心能力模塊、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增加專業選修課及公共素質類選修課程,讓學生自愿選擇。
(三)加大投入,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和校園實訓仿真基地
建設科技含量高、設備先進的實習實訓基地是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的物質基礎。只有讓學生在符合教學需求的仿真實踐體系中,或爭取校企合作的機會,在符合相關專業要求的實際工作中與社會“零距離接觸” ,才能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縮短畢業生校企之間的適應期,達到盡快勝任工作的目的。衛生檢驗與檢疫職場化實訓基地建設目的一是為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學生課程所用;二是開展對外服務,為培養高素質的衛生檢驗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提供切實的保障,也為科研和社會服務提供臺。我們經過四年的發展逐漸添置原子吸收光譜儀、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超靜工作臺、大氣采樣器、粉塵采樣器、722型分光光度計、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細胞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尿液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等理化檢驗設備。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實驗開出率達到100%。
(四)編寫適合高職高專層次人才培養需求的專業教材
從宏觀上衛生檢驗與檢疫類學生的陪養目標和其畢業后的去向, 將其所有可能進行的工作范圍進行交集處理,得到學生工作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 以此作為選擇教材內容及其重點、難點的依據, 教材內容應自成體系力求完整。在選取教材內容時, 還應具有知識和應用的前瞻性, 保證所選取的內容一段時限內不會過時, 注重基礎知識平臺的搭建。加強實踐性教學內容, 教材的知識點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 突出實例講解, 將仿真與實驗引入教材。在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上應有適當的比例, 不宜過深過窄, 也不宜過寬過平,應與高職高專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切忌過多的純理論講述。
(五)采用“教學做一體化” “綜合實訓”教學模式
為了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銜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單元教學時間里融為一體,對主要專業 4門核心課程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畢業實習前6周進行衛生理化檢驗技能、衛生微生物檢驗技能綜合實訓,培訓方式是以小組為單位分項目集中訓練。同時,學校在課余時間開放實訓室,讓學生多練習,查漏補缺,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綜合實訓突破了傳統實訓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束縛,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系統地掌握知識,綜合應用知識,從系統的角度來研究問題。綜合實訓中的實訓方案一般涉及多個知識點,它在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上起著重要作用。開展綜合實訓,從總體上提升了衛生檢驗檢疫檢驗實訓的教學水平,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態度,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實訓操作技能,為其以后參與相關專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頂崗實習與未來就業崗位統一
根據專業培養和就業定位的需求,見習實習單位采用多樣靈活化,包含各級疾病控制中心、環境檢驗、質檢、第三方檢測單位、醫院、生產、銷售等部門,以適應就業市場需求,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就業。
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經過五年人才培養的實踐,達到了預期的結果,最近兩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6.5%。
參考文獻:
[1]黃麗玫,陳志澄,毋福海.新形勢下衛生檢驗人才培養雛見[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3,13(2):236-237.
[2]黃家鈿,李誠,杜宏,張茵.衛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校企共育、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浙江醫學教育,2013,12(3):1-6.
[3]吳文奇,植瑞東,謝永平.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綜合實訓的實踐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106-107.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