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軍

籃球運動具有非常全面的健身、交友、豐富生活、調節心理、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的功能,它是具有對抗性的體育項目,能夠較充分地鍛煉身體。讓人變得更強壯,更有活力。讓人變得做什么事都富有激情。籃球課程在各級學校體育教學和課余校園文化生活中,已成為增進學生健康的教育手段和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手段之一。因此,結合籃球運動集體性和對抗性的特點,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質、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良好的體育文化修養等。
本文通過對安定區四所中學籃球發展的條件、環境、現狀的調查研究,對安定區四所中學對籃球的整體水平提高和可持續發展以及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
以定西市第一中學、定西東方紅中學、定西英才高級中學、安定區中華路中學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訪談法。親自走訪安定區四所學校,并通過和體育教師及學生進行座談,對這些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師資情況以及教學情況進行調查。
2.文獻法。根據研究的內容,查閱了有關學校體育學,《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以及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有關資料,并且有針對性地查看了近幾年國內關于中學籃球相關論文十余篇,以提供理論研究依據。
3.問卷調查法。對安定區四所中學體育課進行了實際考察,并在安定區籃球專業體育教師及學生中進行調查,調查內容涉及體育教師的看法、要求、對場地的滿意程度、學生的興趣等。問卷發放了110份,其中發放給籃球專業教師10份,回收10份,有效率100%,發放給學生100份回收96份,有效率94%。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安定區中學籃球教學的現狀。安定區各學校的籃球教育模式較為單調,都是傳統的教育流程,課前準備→示范、講解→小組練習→錯誤糾正→小組練習→放松活動→通知下課。該教學模式雖然運用廣泛,但是存在以下幾方面明顯缺點中:(1)教育較為呆板、枯燥,趣味性較差,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學生雖然喜歡籃球,卻不喜歡上籃球課。(2)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偏重于如何教會學生,忽視了學生如何學會的問題,以“教”為主,忽視了與學生的主體性,缺乏互動。導致學生對問題做不到主動思考,只是被動學習,無法全面、正確地理解。(3)籃球教育同具有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文化課相比,硬件設施水平差,教學手段陳舊,使學生的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無法高度融合,限制了其對籃球運動的把握及理解。
2.學校領導與家長的重視程度。要想更好地改變城區中學籃球運動現狀,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從表1中可以看出,并通過教師及學生的交談中透露出城區中學及家長支持籃球運動的重視程度,四所中學領導對學校開展籃球運動的態度都不夠積極,因此,學校領導也應努力為學校籃球運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加大經費投入,建立相關規章制度,采取各種有效的措施。
中學期間,家長的支持對學生從事體育鍛煉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從表1四所中學的94名家長對籃球運動的態度調查中,有71名家長表示不支持,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家長認為籃球運動會讓孩子分心,從而致使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家長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就要從思想認識開始,解放了家長思想也就解放了城區中學籃球現狀的舊模式。
表 1 四所中學、家長對籃球運動的態度
表2 體育教師的年齡分布
3.籃球教師師資年齡結構。從表2不難發現城區中學籃球師資年齡結構比較合理。30歲以下的教師雖然具有明顯的體力優勢,但是教學經驗不足,實踐時間較短,還需要慢慢積累;45歲以上的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其身體情況大部分很難滿足中學生的訓練要求和特點;而比較具有優勢的便是30—45歲之間的教師,他們既有一定的教學與訓練實踐經驗,又年富力強,是教練工作的主力軍。籃球教學與訓練需要教練員經常風吹日曬,而且頻繁的講解示范需要消耗大量的體力,是一項長期艱辛的工作,教練員需要具有健強的體魄才能保障完成這項任務。雖然教練員整體年齡結構分布比較合理,但從事籃球訓練的平均時間較短,還需要在更長的工作實踐中積累訓練經驗,提高訓練能力。
通過調查發現,本科學歷的有3人,大專有5人,相對城區中學體育教師學歷偏低,體育教師的學歷直接影響著體育教育的程度,體育教師的文化水平直接阻礙著理論和實踐的相結合。
四、安定城區中學籃球落后的原因
1.沒有強化身體鍛煉及籃球學習的意識。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為學生主體活動創造良好條件。
2.沒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未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教學組織的核心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擁有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學歷、年齡及職稱配備。
3.安定城區經濟是體育發展的基石。經濟的發展水平制約著城區中學體育、籃球的投資,也影響著城區中學生對體育和籃球的熱情。因此,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大對城區中學體育場地的建設。
4.學生自愿參與籃球運動較少,意識不到自己的一生應該堅持不懈地參與籃球的學習與鍛煉,成為“終身體育的實踐者”“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沒有培養他們終身從事籃球活動的興趣、習慣和能力,讓他們能在籃球運動上有一技之長,激發他們對籃球運動的參與意識,形成自覺地經常參加籃球運動,養成籃球鍛煉的習慣和獨立鍛煉的能力。
五、建議與對策
1.各級政府應認真貫徹“科教興國”的戰略和教育法、體育法,加大對安定城區中學學校體育的投入, 尤其對籃球的重點投入。
2.根據目前安定城區中學缺乏體育教師的事實,建議對籃球教練員的招聘人數加大,調整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結構,對那些確實有專業水平的教練員,提高工資待遇,并設法留住他們,使其安心工作。
3.增強學校籃球業余訓練的水平。增加各級各類籃球競賽,使訓練的隊員有一個發揮特長的舞臺,在升學中能有明顯的一技之長而金榜題名。
4.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對安定城區中學體育工作的檢查評估制度,首先檢查評估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與教育效果,不能僅以升學或達標檢查為目的,要以全面發展的思想去發展安定城區中學籃球教學現狀。
參考文獻
[1]唐建倦.湖南籃球傳統校運動隊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4):2—3.
[2]李敏杰.少年籃球運動員生長發育特點及其力量訓練[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1998(4):30-31.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