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玉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艱巨的工作,班主任既是教師,又是學習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做表率,關心學生,采用多種教學手法,合理處理各類突發事件,保護學生自尊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關鍵詞:班主任 愛心 素質
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班主任,讓學生對班主任言聽計從呢?根據多年班主任工作經驗,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加強自身的人格修煉
教師做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對小學生的一舉一動有巨大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因此,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班主任,無論精神面貌,還是思想品德、治學態度、為人處世、舉手投足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首先,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本身就要是一個淵博、仁愛、寬容并樂觀向上的人。因此,我利用有限的課余時間,廣泛涉獵各學科知識,努力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內在素養,努力做一個學者型的教師,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自己能夠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不以成績做為關愛的標準。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泛愛”的教育理論,并提醒每一個教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我把這句話當作我的座右銘,把“愛”做為班主任工作的信條,并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不偏愛,不歧視,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
最后,教師要學會寬容。做了這么多年的教師,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花樣百出的錯誤,我總結出處理問題的關鍵是:一要冷靜,不能跟著學生一起情緒化,懂得暫時延緩處理;二要理智,無論發生何事,要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替對方考慮,懂得溝通;三要寬容,學生是成長的小樹,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錯,教師要分清主次,寬容對待學生,允許學生犯錯,但不允許犯原則性的錯誤,懂得獎罰分明。
二、利用主題班會,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主題班隊會可以提高學生分辨事非的能力、組織活動能力和班級凝聚力,還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因此設計好主題班會,是組織班級教學的重中之重。班會主題要鮮明,是愛國教育還是感恩父母,或是人際關系,都要讓學生有明確的概念以及努力的方向,避免無效的工作。
同時,在主題班會中,教師要避免兩點:
1.不能以說教的形式來進行,手法要多變,以能調動學生的共鳴和參與的積極性為佳。例如講故事、引經據典、生活實例等,教師要把主題思想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滲透。
2.激發學生的談話興趣。只有學生說出來,教師才能了解問題的所在。因此,要讓學生說,允許學生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可以通過辯論、查證、求實的過程,把教育思想內化,深入學生的身心。例如,感恩父母的班會,我設計以下問題:你知道書中哪些感恩的故事?我們身邊感恩的小故事你發現了嗎?對父母,我們如何做才是感恩?這些問題由易到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
三、淡定處理突發事件
學生是一個個鮮明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負。特別是現在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即使在農村,也個個是家中的小太陽,本質也許不壞,但在這樣的環境中,難免有些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試想,這樣的一群小皇帝、小公主,脾氣又這么大,在一起相處摩擦和碰撞肯定是難免的。
因此,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不可莽撞,千萬不能在不了解事情真象時就妄下結論。要知道現在的學生還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會避重就輕地強調自己在事件中的委曲,強調自己的理由,而不想面對自己的錯誤。
教師心態要平和,分清輕重緩急以及事件的性質,教育方式要靈活多變。鼓勵學生自己解決,教師只做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引路者。當然,教師反復強調的原則性問題,面對再犯的學生,可采用質問的方式,讓學生無從躲避,直面自己的錯誤,并承擔事件后果,同時還要寫出整改方法并公開道歉,承擔因自己的錯誤造成的惡劣影響。
班主任做好上述幾點,可以使班主任工作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加游刃有余。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班主任工作中的可變性。因此,班主任不可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更不可武斷,要以一顆平常的心,積極、熱情而又不失冷靜地對待工作中的任何事,做到公平、公正、仁愛。
總之,做為一名班主任,要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做一個終身學習型的班主任。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