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利彩
導學案,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案,把傳統的、由原來教師自備的、自用的“教案”設計成一種師生共用的學案。相應地,教學的重心也由以教師為主的如何教變成以學生為主的如何學會、會學上,主要由預習導學、課堂研討、延伸拓展三大板塊。導學案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教與學的關系,提高了課堂上的民主性,特別是在預習環節上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目前,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預習情況并不容樂觀,存在種種不良現象。
一、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的預習現狀
目前,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學生的預習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有兩方面。
1.教師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英語教師往往總是把較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課堂教學上,而較少對課前、課后下多少工夫。雖然有初中英語教師也會讓學生去預習課文、會給學生布置不多的預習作業,但仔細觀察這些預習作業會發現:它們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明確的預習目的。這主要表現在:預習的要求不明確,有的只是說要預習,但是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教師并沒有給學生交待明確,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預習時主次不分,時間分配不均,在哪感興趣就在哪預習,這樣預習的效果就不會明顯,當然也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教師對朗讀過程的監控不力。雖然很多教師是要求學生去朗讀課文,但只是要求學生朗讀幾遍,在質量上卻沒有過多的規定。這就造成只是數量上達到了要求,質量上卻很難保證了。對于一些發音不準的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單詞、讀不通順的地方也能使敷衍了事;英語教師提出的問題處于較低水平中,在指導學生預習時,英語教師一般不想讓學生在困難面前嚇到,所以提出的問題一般比較簡單,幾乎不存在需要努力思考的問題,所以學生一般也不需要認真思考,也能回答,這就導致預習的必要性放在了懷疑的地步。
2.學生方面。由于初中英語教師對待學生預習的隨意性處置方法和態度,學生也是習以為常,對待預習從認識上也是覺得可有可無,這就導致學生預習的結果質量不高。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問題能力也沒有得到好的發展。
因此,教師要深思這些現象,要抓住預習這一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好英語導學案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我根據自己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幾條有效的在預習應用導學案的方法。
二、預習導學設計中應遵循的規律
導學案方法在預習階段中應用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也不是只要采用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應用時應注意導學案本身的特點和師生本身的特點,所以在應用時應遵循以下規律。
1.問題設計應有側重點。初中英語雖然相對簡單,但是學生也處于學英語的初級階段,一篇文章知識點可能較多,如果要求學生在一次預習就去把握所有內容,學生一般會達不到要求,也就起不到預習的效果,學生甚至還會因為課文的知識點過于繁雜,不易理解而知難而退,進而影響以后學習英語的興趣。特別是一些課文長、新單詞較多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采用避重就輕的辦法,圍繞其中的一個話題去展開,去設計預習作業,這樣就可以在這個話題中來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討,來激發學生了解有關事物的興趣。
2.問題設計應有縱深度、有層次。初中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時應該有主有次,讀為主,其他為次。但是,如果英語教師只是簡單要求學生劃出文章中的新單詞、新短語來,或是讓學生自己回家聽錄音,還要求學生在家要大聲朗讀課文等。由于教師的這些要求都是在學生有很好的自控力下才能完成,教師是無法監控的,學生完成的怎么樣完全是由學生本人單方面來訴述的,完成的哪個層次的,這都不好說了。所以教師在設計預習導學時應有意能把控,有深度,讓學生從心里真正意識到,只有詳細地、認真地、有思考地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深入思考的習慣。
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還需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層次不同,學生的需求亦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難度,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
3.設計時注意知識的銜接問題。預習這一環節,在知識上既是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的一個鋪墊,也是對學生以往所學知識的一種總結、一個回顧。所以,教師在設計預習的問題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問題,要把握好銜接點,既要對新知識有啟發、引導的作用,也要對舊知識進行總結、延伸。
三、布置預習任務應多樣化
預習任務的布置不應是單一的一種形式,教師應注意變化預習的形式,使學生對經常要學的知識有新鮮感,當然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方式。
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可以分為常規型作業形式、閱讀型作業形式、完成型閱讀作業形式和趣味型作業形式。常規型的像自學生字詞、摘抄好詞好句、通讀課文、根據指定文章完成填空、搜集與文章相關課外閱讀材料。閱讀型的像有目的、有計劃地閱讀有關話題的英語短文。完成型的像指導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上網查、問長輩等方式來收集資料,讓學生掌握多種學習渠道。趣味型的作業,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設計一些趣味型的東西,如做英語小報等、英語小統計,從而激發學生興趣。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初中學生的思維發展階段是以形象思維轉變到抽象思維的關鍵階段,因此,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階段的特點,實現他們的成功轉變。
四、預習的成果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評估、考察,要對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這些問題。
綜上所述,在預習階段運用導學案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備受教師的親睞。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