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摘要:葉圣陶先生說:“訓練學生習作,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通常作文,胸中有一腔積蓄,臨到執筆,拿出來就是,是很自然的。”葉老的話揭示了提高寫作的關鍵在于豐富學生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自然成文。
關鍵詞:素材 作為 措施
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來受應該教育的影響,教師只注重寫作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情感的培養,忽視學生素材的積累,許多學生往往因為無內容可寫而在寫作時生編硬套,缺乏童真、童趣,內容空洞、語言匱乏。學生認為作文難寫、教師認為作文難教,學生整體寫作水平低下。因此,讓學生愛上寫作,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課題。那么,如何幫助小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呢?
一、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一)觀念陳舊
教師教學生作文,較多考慮的是使學生在統考或中考中取得較高的分數,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夠迅速奏效的方法,從寫什么到怎么寫都給學生作了限定,學生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有的教師甚至猜題押寶,考前念上幾篇文章,并教給學生所謂的“應試秘訣”,如何把寫過的作文改頭換面,而忽視了切切實實地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作文能力。這樣的作文教學,學生連真情實感都難以表達,更談不上作文的創新了。
(二)形式單一
多年來,教師是上作文課無非是老調重彈的三步曲。即教師作前指導,學生照框作文,最后是教師挑燈夜戰,精批細改。這樣的作文教學,教師背得滾瓜爛熟,學生聽得心煩意亂。學生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文就想要完成一項技術任務一樣,寫夠字數,寫對格式了事,毫無興趣可言。
(三)重課堂、輕生活
寫作來源于生活,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便是“空中樓閣”。但現今作文教學,把學生關在教室,苦思冥想,閉門造車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封閉式作文訓練,導致初中生作文無話可說,假話連篇,東拼西湊。原本想象豐富,思維活躍的心靈,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寫出來的東西往往蒼白無力,毫無生趣可言。
二、針對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佳作欣賞,激發寫作興趣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都會有《優秀作文選》或者其他的作文參考,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單元的體裁,叫學生去找些有關的作文,然后給一定的時間在班里閱讀。我同學生一起欣賞作文的精辟之處,以這種方法來積累素材,豐富寫作知識,激勵學生寫作。
例如,在上《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去找些通過描寫身體的某部位來體現父愛、母愛的文章,學生找了很多,有《父親的腳》《母親的手》《皺紋》等文章,我們就按照以上的方法來積累,并鼓勵學生,學生的激情被調動起來了。
(二)注重教材語言的積累
在平日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比較重視學生的語言文字基礎,強調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把字寫清楚、工整是最起碼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盡可能不寫別字、不用錯句。我通過對學生作文逐字逐句地批改。但是我發現,這種效果并不很好。我便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組織書法比賽,展示學生習作(起初全體學生的習作都要展示,只為了能督促一部分同學把字寫工整,后來才展示優秀習作),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文。這些方法很好地起到了糾偏的作用,讓學生的寫作基礎逐漸夯實起來。
堅持寫日記、隨筆、讀后感,也是提高寫作的關鍵。雖然一直以來都在倡導創新作文,強調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使得學生只是為了作文而寫作,沒有讓學生養成自覺、自愿構思作文的習慣,作文內容往往空洞無物,有的只是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很少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更談不上有什么創新。
(三)走進生活,學會積累
鄭淵潔說:“經歷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和別人不一樣的經歷則是更寶貴的財富。”中學生的經歷雖說不多,交際圈子雖說不廣,但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也很豐富,所以讓學生建立一個積累素材的筆記本,每周讓他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他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記錄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定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及時做好反饋。
同時為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鼓勵學生走進生活,關注身邊的景物、人物,學會感悟景物的內涵,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吸取日月之精華,走進學工生活,走進學農生活,走進趣味運動會,走進義賣,讓學生把心理感受及時地記錄下來,積累下來,這不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嗎?對于學生來說,不是沒有東西可寫,而是沒有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何不讓我們助其發現生活中的“美”。
(四)重視寫作的中心思想
文章要寫出意義,對讀者要有啟發,雖然中學生的作文做不到令人擊節贊賞,但要盡力往這方面靠近,文以意為主,就好像人以德為主一樣。作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完全可以打破。寫作不要墨守成規、循常習故,要有創意,但是文章總要有個目的,說明一個道理,或抒發某種感情,或贊揚一種品德,或者批評什么行為,讀完了文章,讓人深思,回味無窮,這就是寫作的目標。
(五)靈活批改,及時反饋
學生作文寫完后,在講評課上,選兩篇作文,一篇寫得好的,一篇較差的,先由學生寫出對兩篇作文的評語,再跟教師的評語比較,得出好的文章好在那里,差的文章有哪些不足,這樣做,對全班學生來說,都是大有好處的。寫得好的學生從中得到教訓,以后會寫得更好,寫得差的學生從中可以學到寫作的方法,得到提高。另外,對于一些較好的作文,我們把它們貼上墻,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競爭的心理,而且也使他們有一種責任感,增強了寫作的投入感。
總之,初中語文作文訓練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教學常規內容,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延續性也強。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需要長期堅持研究作文教學方法,不斷更新作文教學觀念,不斷總結作文教學經驗,并付諸教學實際工作。因此,教師要進一步改革教學思路,把傳統與創新、實際與想象、鼓勵與激趣、傳授方法與學生練筆、確定目標與開放作文等方面結合起來,完成好作文訓練這一重要教學內容。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