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僧珍
摘要:隨著課改的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現代教學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弊端。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教師大講特講,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獲得的知識少之又少。筆者根據實踐提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希望起到鼓勵教師少教、精教,使學生多學、樂學,讓教師和學生都從繁忙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少教多學 改革
當前,全國各地的課改進行得轟轟烈烈,但在小學,課堂改革取得的成績微乎其微,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在小學教學中占主流地位,教師站在講臺上一刻不停地講,學生在底下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僅限于課堂提問。這不僅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和學校的發展,更影響學生在關鍵時刻的成長。所以,我們要改變這種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理念,希望本文的觀點能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轉變做出一點貢獻。
一、什么是“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其實很好理解,少教是教師要少教甚至不教,多學是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對知識自主自發地學習,并能夠獨立地完成課后相對應的習題。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鼓勵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學習的能動性,幫助學生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盲目跟隨教師學習,沒有目的,自學能力差的問題。
另一方面,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能解決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
同時,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自學能力,更要發展學生在創造力方面的天分,使學生的悟性逐步提高,最終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二、“少教多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1.教和學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少教多學并不是說教師不教,甚至是講得越少越好,而是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與學達到和諧統一。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了少教多學的基本理念,它明顯區別于傳統教學方式。
2.少教多學的基本目的是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少教多學的教學是為了把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實現學生健康科學的成長。教育教學不僅僅是把書本上的知識塞給學生,而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少教多學恰恰能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實現這一愿望,讓學生在他們這一特殊年齡段健康成長。
3.充分尊重學生,把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課堂時間寶貴,但一節課只有45分鐘,如果教師授課占據的時間比較多,那么學生自主學習和消化教師講解內容的時間肯定就少了。因此,少教多學的教學形式最根本的體現就在時間上,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把握好時間,做到精講精練,把時間騰出來,留給學生。當學生時間有保證的時候,少教多學才有意義,學生才能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研究發現、總結規律,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效率。同時,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并為以后學生自學做好鋪墊。
4.以學生為本。少教多學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學生自身的成長需要當成教學的出發點。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時間,讓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得以實現。
三、“少教多學”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教學步驟
1.課前準備工作要認真對待。在上語文課之前,一定要把準備工作做到位,教師一定要先把握好課標,對語文教材熟爛于胸,進而制定課堂教學計劃。
另外,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并且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認知水平、性格特點等。了解清楚之后,備課時就把那些學生會的,或者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知識,省略不講,對那些重點難點,學生不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內容,重點講解,盡量做到教師少講。
2.注重在課堂上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課堂是練兵的場所,是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戰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要怕學生犯錯,甚至要鼓勵學生勇于展現自我。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分析自己出錯的原因,指導學生思考的方向,盡量讓學生多練多學。并且要時刻關注學生,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
3.既要保證自學的時間,也要給予充分的空間。學生要想自學,必須要有自己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最多的肯定。教師盡量簡化課本內容,對繁多的教學內容進行甄選,對學生的講解也要盡量言簡意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展現學生的自學能力,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
4.精選習題,讓學生體驗成功。課堂練習不僅能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回顧,更是學生對知識的一個加深過程,有助于學生構架自己的知識結構。所以,教師課上要少講,多給學生一些自主時間,讓學生自主完成習題。當學生做完習題時,將會產生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要重點選題,開展訓練,總結規律,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5.布置適當作業,科學評價學生。少教多學教學理念強調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時不能給學生留過多作業,或重復無效的習題,更不能讓學生去鉆研超綱難題。同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認真對待學生作業,給學生的評語要多用鼓勵性語言,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希望少教多學教學模式能促進素質教育大步發展,使素質教育科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曦.“少教多學”——新加坡教育改革新視角[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7).
[2]李廷軍,許衛.多媒體教室建設和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J].信息技術,2002(7).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