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水蘭
摘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去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始終是一個難題。因為它不是由教師或學生一方面所決定的,它需要雙方的合作,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影響因素,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去處理,從而營造出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關鍵詞:自主學習 和諧高效課堂 高效學習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體。而如何讓學生做好這個課堂主體的角色,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引導。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摒棄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將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而創建和諧高效課堂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營造和諧高效的課堂?筆者現就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個人對教學實質目的的理解,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生成和諧高效的課堂
學習是能力培養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全部都教完,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學習課文,教師只需要提出一些關于這篇文章的問題。然后再離下課還有十五分鐘左右時,與學生交流一下關于問題的答案。(這里的時間可以具體根據學生自學的情況來定。)在交流之前,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提問,畢竟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是非常自覺,所以適當地督促是有必要的。課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記一些文學常識和成語等,這些東西沒必要放在課堂上。任何學習過程都必須以理解為目的,而不應該只是記下來。就像背一篇古文一樣,如果僅僅只是記下來,那也只能在考試中完成填空的幾分,而真正理解了,將會運用自如。這樣看來,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能夠營造和諧高效的課堂。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達到和諧高效
學習總是需要自主去學,才能有所收獲。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對學習感興趣的人。只有感興趣了,學生才能去自主去學習、探索、思考。課堂的時間一定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教給學生,所以課下的自學對學生才是最重要的。教師在課上只能起到引導和激發他們興趣的作用。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傳授盡可能多的知識作為教學目標,而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現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多閱讀、多思考,比如說可以閱讀一些具有文學氣息的文章,然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分組探討,并和學生一起去討論。這樣的效果應該會比一天到晚拿著課本去背誦效果強。生活在信息時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時事進行討論,培養他們的批判精神,讓他們也對這個社會有更多了解,讓他們自己去體會這個社會的冷暖。只有自己親自體會了,學生才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另外,在課堂中應該有更多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別人與自己觀點的不同,了解自己與別人為什么不同,別人能想到的自己為什么沒想到,自己在以后應該怎樣去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有進步。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課堂就能達到和諧高效。
三、注重培養學生個性,促成和諧高效的課堂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考試都是一種重要的考查方式,所以考試直接影響了課堂。而要想擁有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就必須將考試的側重點由課本知識向能力轉化。因此,教師可以在試題中增加一些“言之有理即可”的題目。在閱卷過程中,也不應該去制定唯一的標準答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心理上去接受這種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課堂。所以,教師不能把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優劣的唯一標準,也不能把提高成績作為他們教學的目的。只有將課堂的重點放在能力的培養上,課堂才能真正變得高效。而不是把基礎知識傳授多少成為判斷高效課堂的標準。
總之,不論如何,和諧高效的課堂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去營造。但教師畢竟起引導作用,所以只有正確引導,才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和諧高效課堂,內容和形式應該是多樣的。教師應該盡量去豐富課堂,不要讓學生對課堂感到厭煩。只有有興趣了,才會產生動力去學。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去豐富課堂。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應該注重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不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只會考試的人。只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努力,和諧高效的課堂一定會形成。只要用心去做,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只要教者和學者用心,學生一定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仁清.構建和諧高效課堂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09(Z1).
[2]孫艷茹,遲風梅.淺談怎樣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0(11).
[3]李翠蘭.和諧高效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1(S2).
[4]田文.共析“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J].當代教育科學,2008(24).
[5]許麗華.對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的幾點思考[J].生物技術世界,2013(4).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