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琴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的確立、新課程的及時推出,社會對教師的教學、教師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礎。這也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課上好,而且要把課上精彩,也就是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 全面發展 提高效率
高效課堂也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率的教學活動,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那么怎樣打造高效課堂,使學生思維活躍,學得輕松,掌握得牢固,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要精心安排和巧妙設置。
一、精心備課是教育教學的基礎
1.吃透教材。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為了能讓學生高效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首先要規劃出一套高效可行的授課方式,高效可行的前提是要吃透教材,對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明確編者意圖,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框架結構、內容重點和難點,然后根據班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規劃,使得教材內容能夠很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時候,有些教材內容單一、片面,所以教師不能完全依賴教材,照本宣科,可以根據自己授課時的需要將相關的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課本與課外的材料相互補充,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有趣,更加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了解學生。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性格特點,了解不同學齡段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才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一定要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或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的學習知識,進而達到自主創新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根據班情、學情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做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備課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種情況,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
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且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我們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年齡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小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在生活中、學習中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性格、習慣,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要適應他們,否則,就會在不經意間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毛病,這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假如一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游戲、競賽等多種激發學生興趣的形式時,學生就會有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他們就會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學生會學得特別有勁,效率會特別高。
二、巧妙的學習方法與技巧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再好的課前備課和情景預設,如果沒有科學可行的教學技巧和學習方法,那產生的效果也只是事倍功半,所以巧妙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時常發現有一些學生,教師布置什么,他們就做什么,沒有自主去看書學習的習慣,依賴性很強,結果時間一長,他們養成了不能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若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調整教法,長時間下去,就造成了學生被動地學習,成為知識的容器。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即使再賣力,方法再巧妙,學習質量也依然會上不去。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注意這方面問題,依據課堂內容,巧妙設置引發集中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問題,多表揚、勉勵能自主學習的學生,想辦法讓學生擺脫依賴性,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我認為,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并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創新地解決很多具體問題和實際問題;其次,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就會大幅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大量的相關圖片、動畫、聲音和學習知識結合起來,直觀的畫面,形象的描述,使課堂活了起來、動了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課堂教學變得有滋有味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有些不易理解的知識學生更加容易掌握了,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再次,課堂教學除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時,教師也可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自制一些教具,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一些不易理解的內容。最后,教師可以利用數學課后拓展訓練題目,把學生的興趣引向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精彩的評價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
在課堂上,教師就如同一個指揮棒,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下面學生學習的情愫,有時候一個手勢,一句話,甚至一個微笑,都能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力量,特別是教師的評價,對小學生而言,就是他們學習興奮的催化劑。怎樣才能使教師評價精彩呢?我認為,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精神飽滿,情緒控制適當,既不缺乏激情,又能娓娓道來,教師面帶微笑地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學生拉回到課堂中。其次,面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恰當的評價是整個課堂和全體學生積極氛圍的推動力,它會讓學生自信地暢所欲言。最后,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評價,也要讓學生也成為評價的主體一起參與評價,使教學變為互動式的探討學習。特別注意的是,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的創造火花要及時鼓勵,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創設的課題環境,就會使學生心情放松,始終保持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當中,自動地激發學生在自主中創新。
四、創造性的鞏固練習是學生鍛煉思維、掌握知識的目的
練習是一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還是復習課都離不開它,同時也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數學課堂要注意設置一些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題目,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善于從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所以我們的課堂練習的設計盡量做到:少而精且具有典型性,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作業分層布置,盡可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有不同的作業要求,提升作業布置的有效性;讓學生不僅僅只把題目做完,而且去考慮這個題之外更多的東西,培養學生全方位立體性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問題,讓生活真正成為學生鍛煉思維,實現自主創新的大舞臺,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
總之,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目的、講效益的活動,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摒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反思,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才能打造真正的“高效課堂”,讓教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開心。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