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紀軍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讓學生寫出言辭優美、富有新意的文章,不但要做好作文教學的課外功夫,還要強化課內訓練。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 課內外方法 體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如何讓學生寫出言辭優美、富有創意的習作,是許多語文教師在作文課上的終極目標。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讓學生通過作文充實精神家園,提升人生境界,是目前新課程作文教學的關鍵。筆者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對初中作文教學的體會。
一、作文教學的課外功夫
(一)督促學生做好課外閱讀量的積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谧魑慕虒W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常有意猶未盡以及行文單調枯燥的弊病,究其原因無非是“源頭少活水”,即詞匯儲備少,素材積累少,作文規則少。常讀書,常讀好書,好多精妙詞匯,典型事例及作文技巧會在無意識狀態下不斷進入學生的思想。試想,有了這些儲備,學生每拿到一個命題便不難妙筆生花。所以,在學生的課余生活中作為語文教師要不遺余力地提倡,鼓勵學生博覽群書,這是寫出好文章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養學生養成“耳聽六路,眼觀八方”的習慣
學生作文中缺少真實感,缺少生活氣息,缺少時代感的弊病也經常存在,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生活“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說“有眼無珠”也不為過,甚而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經歷及感受都會“麻木無知”。正因如此,每寫作文,他們就會顧此失彼,瞎吹胡編,任由自己空想亂猜,這樣寫成的文章當然毫無生氣,更不用說時代感了。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們明白“藝術源于生活”的道理,明白不關注現實生活就不會寫出錦繡文章。我們可以讓學生留心他們家,他們鄰居,親戚以及同學、朋友們的變化與軼聞趣事,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他們回家的路上,在一次外出,在自己獨立干某一件事的時候多用耳朵聽聽那些在當時毫無關系的聲音,用眼睛看看哪些在當時索然無味的一株小草、一顆石子等等。設想,當這種習慣久而變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生活內容,我們何愁學生寫作文沒有真情實感。
(三)走進生活,開展情境教學,激發寫作熱情
傳統的作文教學都是在課堂內完成的,這樣做的優點是教師可以集中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可以一起鑒賞美文等。但這種“閉門造車”的作文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自主寫作的熱情,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完成的習作很多時候是無病呻吟之作,沒有激情,缺少新意,胡編亂造都有可能在作文中出現。最好的作文方式是把學生帶到特定的現實生活中去,讓他們自由去感受、評價、判定。不難想象,在這種鮮活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描寫一幅景觀,評價某種現象,發表一些觀點時都是源自內心,有感而發的,這樣的文章可能會少一些虛假做作,多一些真情實意。
二、作文教學的課內功夫
(一)重視寫作方法指導
初中階段學生的寫作水平一般要求達到能順暢地敘述事件,能清楚地抒發情感,能用較典型事例闡述觀點就行了。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憑借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尋找值得一寫的事件、情感以及觀點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篩選素材,布局行文,做到詳略得當,主旨清楚。許多學生在行文時,不會去認真考慮素材的篩選,文章的布局以及情感、觀點的表達。他們只是一味地盲目組合素材,最終寫出的文章要么拖泥帶水平白無味,要么內容空洞大而無當,更有甚者離題萬里不知所云。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學生忽視寫作方法在寫作中的重要性,隨意成文。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共有必讀作品180篇(首),課外閱讀作品60篇(首),這些例文均為各類體裁的美文,它們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的寫作方法。這些文章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和技巧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憑借這些美文適時從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各方面給學生悉心指導,讓他們知道萬事都需按規則行事,做事如此,作文亦然,“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我們千萬不能小瞧寫作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二)片斷練習,陳清利弊
作文教學中,課外長時寫作需要,課內短時訓練,亦不可忽視。在作文課上,我們可以就某學生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校園內的一株花、一顆樹進行片段練習,通過現場評比,讓學生明白其中優劣,時間久了定會產生“指物作詩立就”的效果。
(三)經典推薦,師生共賞
在作文課中,我們可專門設立一堂名為“經典品評”的課堂,即把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名篇佳句推薦給全班學生,師生共同品評,領略其中的精妙之處,寫景佳句也罷,抒情名段也好,只要是學生認可的,我們在課堂上細嚼慢咽,只要學生多多少少品評出點好的理由來,這難道不是一大收獲?這樣既鍛煉了學生鑒賞文章的能力,又增添了他們課外閱讀的動力和興趣,是兩全其美之舉。有時,教師也可推薦一二,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侃侃而談,真是其樂無窮,何樂而不為?
(四)多管齊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提高學生想象力的途徑很多,比如讓學生擴寫《木蘭詩》中“木蘭從軍歸來”的場景及人物肖像和心理,續寫《我的叔叔于勒》的結局等。在學習《天凈沙·秋思》一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營造的凄涼意境,我特意在課上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先畫了一幅《秋思圖》簡筆畫,然后又布置了作文——擴寫《天凈沙·秋思》。結果有一部分學生寫的的確不錯,其中有位學生是這樣寫的,“這時,他看到小溪里的溪水也在結伙成伴的往下流,而我呢,卻是單身一人。”還有一位學生寫道:“當他思念家人時,他覺得大自然的每一樣事物都在針對他,秋風是那么刺骨,枯藤和老樹像仇人似的緊緊盯住他,幾只可惡的烏鴉在殘陽斜照的樹上哇哇叫著。明明水流很慢,可他覺得水也好像要回家和家人團圓似的,流得很快。他一個人在晚霞映紅了的天空下,孤獨地騎著瘦馬在漫無目的地走著?!辈煌难哉Z,但都準確地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文章所營造的凄涼意境。教師經常要求學生進行擴寫、續寫,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幫助學生寫出佳作。當然教師還可借助一個實物,一幅漫畫等具體物象激活學生的思路,展開奇思妙想。還可適當創設情境讓學生打破時空局限,“穿越”一下。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