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英
摘要: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的重要內驅力,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就高,就能孜孜不倦地學習、探討和創造。由此可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收獲,就一定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關鍵詞:物理教學 學生興趣 提高
楊振寧博士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法布爾也說:“興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點,其力量好比炸藥,可以立即把障礙物炸得干干凈凈。”可見,興趣的力量是極其巨大的,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得想學習、愛學習、會學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求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中去,在積極的探索活動中,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在知識的發現和問題的解決中,體驗到探索科學的樂趣,激發起他們進一步探索科學的熱情。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激發學生興趣的的幾點淺見。
一、結合學科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物理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門基本學科,實踐性強、學生參與程度高,而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恰恰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特別是物理課堂上的實驗部分,學生通過自己親手做實驗,找規律,最終得出科學的物理結論,這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的印象和培養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都很重要。
不同類型的實驗應有不同的側重點,演示實驗應當突出簡單、明了、啟發性好,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學生分組實驗應當突出實驗原理、實驗技能的初步訓練,使學生養成動手習慣和增強學習興趣;學生小實驗應當突出趣味性,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求知欲也會更強,真正達到玩物益智的目的。
結合物理學科的這些特點,教師在講課時,要把生活中的事例作為導入課程的切入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材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實驗的作用,創造條件,盡量將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分組實驗,變演示實驗為在教師指導下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動眼、動口、動腦,親自去觀察、操作、記錄、分析、歸納。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注意要及時跟蹤學生的實驗操作,保證實驗的科學性、準確度,使學生能夠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這樣學生一方面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知識會掌握得更扎實。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是死的,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得到發展,在發展中才能升華為能力。我們傳統的物理課堂,很多教師因為過于追求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消化吸收的環節,導致了很多學生上課雖然能夠聽得懂,能夠聽明白,但是一到靈活運用的環節就出錯,原因就是因為教學過程太死,缺乏靈活性,束縛了學生思維,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
在這樣的現實狀況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很多教師都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把所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結合起來,使學生領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通過解決學生不了解的問題提升對物理知識探究的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汲取知識的動力,有疑惑才有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通過不失時機地設置疑惑,制造懸念,營造強烈的問題情境,這對促進學生興趣的形成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師應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展開教學,有意識地創設物理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所學知識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教師舉的例子最好是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而又不容易引起人們注意,既能夠使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物,也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重視學習對于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知識的實用性。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情境的創設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要求。此外,還應根據中學生“少年多志”的特點,通過介紹物理學史,介紹國內外科學技術新成果、科學研究信息,把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引向志趣。
三、探索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和小實驗、不斷出現的挑戰性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學生討論,這些都能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任務和要求,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機會。明確他們所承擔的任務,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要讓每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教師通過改善教學態度,深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愛是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架起師生之間的教育橋梁。物理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學生才會對物理課感興趣,才會積極參加物理教學活動并奮發學好物理。中學階段的學生最需要教師感情上的同情和關懷,最討厭教師的偏心。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往往喜歡哪位教師就愛上哪位教師的課。學生喜歡的教師人格特征為:熱情、知識豐富、友好、富有啟發、有趣。所以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熱愛、尊重學生,當學生向教師問問題時,教師應有足夠的耐心,態度要溫和。教師能親近學生,時刻關心他們的成長,這樣學生才會和教師交朋友,學生才會信賴和愛戴教師,更真誠地聽從教師的教誨。
總之,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也是一條基本原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要按照興趣發展的一般規律:有趣——樂趣——志趣。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有計劃、分步驟地加以培養。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