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函
摘要:除主旋律外的其他聲部都是伴奏聲部,這些聲部構成了和聲,以襯托主旋律。一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樂音同時發響都能構成和聲效果,通常用作和聲的伴奏樂器有鋼琴、吉他等,和聲是音樂學習和創作中的基礎技能。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和聲中低音的意識和感覺展開討論。
關鍵詞:和聲 低音 探析
一、和聲中低音概述
實踐表明,和聲能夠影響音樂的音響、色彩和內容,是吸引聽眾注意力的關鍵因素。在傳統的和聲技巧認識中存在較大的誤區,通常將原始的發音技巧與和聲混合,容易引起人們意識混亂。實際上,應將和聲與音樂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動力關系,使其隨著旋律的發展而不斷地推進。和聲本身更像一個組織,借助于外音,與旋律構成對立與統一的矛盾共同體,為整支音樂的發展提供動力。
二、和聲中低音的意識體現
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和創新,音樂對人們的影響不僅是簡單的傳唱,更重要的是提高人們的藝術創作和欣賞水平,感受各種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沒有和聲的旋律就像油畫中缺少色彩,不能準確得表達出音樂的思想,更談不上從深層次感受音樂魅力。和聲是音樂靈魂的體現,使人觸碰到震撼人心的部分。和聲中低音部分容易體現,以大小調為例,首調唱名若以do作低音,對應和弦為主和弦;首調唱名若以fa作低音,所屬和弦為下屬和弦;首調唱名如以sol作低音,對應和弦為屬和弦;若首調唱名若以la作低音,所屬和弦為主和弦;首調唱名re為低音,所屬和弦為下屬和弦;首調唱名若以mi作低音,所屬和弦是屬和弦。在演奏中聆聽和聲,評述低音效果,是培養音樂感覺的重要途徑。比如,從以下三種常見的口琴的吹奏曲中審查和聲,找出低音感覺。
首先,從單音入手,分聲演奏:
|1-1-|1---|1111|1---|
|3-3-|3---|3333|3---|
其次,在簡單的吹奏中,體驗和聲之美以及與其他樂器在配合上的默契度,例如:
最后,以《羊腸小道》為具體的欣賞曲目為例,探析和聲中低音的意識。曲子第一部使用雙簧管奏出較為搞笑的曲調,再利用椰子殼擊打出驢蹄聲,展現出一幅美麗的旅行圖,即主人和小毛驢悠閑地走在山間小路上。出現第一個主題時,由雙簧管和短笛齊奏,相隔兩個八度,同時奏響圓號,引出第二個主題。隨著音樂的行走,椰子殼、雙簧管、短笛以及圓號等樂器的演奏聲一起跳躍起來,閉眼傾聽,和聲帶來的音樂情緒瞬間沁入人心。
三、實踐中凸顯和聲中低音的感覺
(一)認識和聲布局,觀察低音、和聲與主旋律之間的關系
為主旋律配和聲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可以有多種方案,發揮空間較大。通常情況下,和聲的布局是有規律的,特別是古典主義時期更強調這種規律。比如V-I就是一個古典主義必須遵循的法則。這里不是指必須使用一個屬和弦,而是整體的調性安排。比如一連串豐富的和聲進行被低聲部一個主持續音牢牢束縛住,使得整個樂段被約束在主領域,這種表現方法在貝多芬奏鳴曲副部中較為常見。一段古典主題一般不會出現和弦聚集或跑到偏離主題的現象。另外,有些旋律具有很強的和聲暗示性,比如旋律本身是分解和弦,或者按關鍵性的聲部進行(比如導音上行、七音下行),這時很容易想到旋律所暗示的和弦,如果不遵循它,而用別的和弦代替,造成突兀感。要想使音樂聽起來舒服、合理,不犯錯誤,需要更多地思考和聲布局,把旋律通暢地連接起來。低音線條與旋律主調有著最重要的對位關系,它的寫作具有創造性和靈活性,甚至比旋律構成更艱難,因此,要充分考慮其特性的舒展。和聲部分的安排工作主要涉及到旋律自身和低音間的關系,因為旋律既可依附又可脫離低音,只是終止形式發生了變化。
(二)了解低音在和聲中的作用 ,辨別低音分布
低音對和聲起著很大的支撐作用,即低音與和聲之間的關系和力度的把控、低音與和聲節奏的配合、低音在和聲的調試作用等。首先,在和聲開展過程中,音樂創作者或欣賞者應充分認識到低音之間與和聲之間的力度、關系。低音間的力度在轉換時,產生的音響不同,進而成為和聲中不可缺少的感覺因素。和聲進行中,低音關系要求形成某種規則。盡管有時和聲進行連接無差錯,但是如果低音關系不成規則,和聲效果依然是不良的。例如,將兩個和弦相匹配時,它們因為低音關系就會形成強進行或弱進行(強弱是指以音樂的情感需要為主導,參照但并非嚴格跟隨節拍的強弱定義),與力度處理中的漸強漸弱道理相同,總體來說要形成某種平衡感與秩序感。和聲進行中不能單純考慮到穩定與不穩定功能,和弦連接、和弦的密開排列、低音下限等都應這些都要形成秩序,在整體上達成音響的平衡感。其次,低音在和聲中的節奏常常被忽視。低音有長短之分,隨著不同種類音頻排列次序的變更,和聲的節奏也隨之發生變化。此外,在和聲中的調試作用也是低音的重要屬性之一。三和弦配合低音演奏可以起到穩定的調試意義,主要體現在段落終止或半終止部分,給人鮮明的段落感,從而為下一段落的發展提供動力。
四、結語
在音樂學習或者音樂欣賞中怎樣辨識和聲中的低音部分,成為把握音樂色彩美和享受音樂的基本前提。正確理解和聲中低音的概念,熟練分析音樂曲目中和聲部分的烘托效果,真正了解和聲低音與旋律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是提高和聲中低音意識和感覺的重要條件。
參考文獻:
[1]苗茂林.和聲寫作的整體布局——談為低音配和聲[J].黃河之聲,2014,(05).
[2]吳彪.為低音旋律創作和聲的新思路[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1,(03).
[3]李穎.爵士和聲低音聲部的線性聽覺[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