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利
摘 要:激烈的就業競爭需要大學生具備就業競爭力,大學生競爭力包含素質性就業能力、知識性就業能力、實踐性就業能力、創新性就業能力四個方面。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需要從思想道德教育、應用型辦學轉型、職業規劃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四個方面完成。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1-0188-03
中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每年畢業生數量以30%的速遞遞增,龐大的畢業生數量是導致就業難的客觀原因。然而,部分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是影響他們順利就業的主觀原因,如何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幫助大學生擺脫就業困境是擺在各個高校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內涵
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指大學生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上能夠求職成功的就業能力,即能夠在求職過程中戰勝對手獲得用人單位滿意和實現自身價值的能力。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反映,包含了大學生基本素質、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辯證統一的,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對大學生的求職產生影響,甚至導致求職失敗。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培養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對學生、高校、國家均具有重要意義。(1)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以幫助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如何在激烈的就業市場脫穎而出,勢必要求畢業生具有有別于其他求職者的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培養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幫助畢業生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2)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有利于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競爭力。新一輪的高等學校布局調整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空間提出了市場化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符合時代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勞動者,培養的畢業生是否具備就業競爭力是衡量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質量的標準,因此,培養了具有強勁就業競爭力的畢業生必定能夠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培養的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勢必會弱化學校的競爭力。(3)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穩定。高校大學生是特殊的社會群體、知識層次高、社會關注度強,大學生的就業狀況牽動千家萬戶,具有強勁就業競爭力必將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大學生畢業時實現順利就業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
二、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結構
(一)素質性就業能力
就業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求職者專業文化知識的競爭,更是求職者綜合素質的競爭。良好的綜合素質是求職者取得求職成功的基礎。因此,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要求大學生作為普通勞動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性就業能力,具體包含三個方面:一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堅定的政治信仰,這是對求職的畢業生最基本的素質要求,主要包括積極陽光的人生態度、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積極向上的敬業精神、敬畏崗位的謙卑心態等。二是勞動者基本的為人常識,主要包括交際、溝通、尊重、合作等方面。三是健康的體魄。健康的身體是對求職畢業生的最低要求,沒有健康的體魄便無從談起競爭,因此,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
(二)知識性就業能力
專業知識是從事就業崗位開展工作的直接知識,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取得求職成功的關鍵,也是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核心。專業與求職的職業是相聯系的,專業決定了求職的方向。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必須努力打牢自身專業知識,在眾多的畢業生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全面體現就業的專業性。新建本科院校專業學習一般包括了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核心知識、專業方向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為就業提供基礎理論,專業核心知識為就業提供核心技術能力,專業方向知識為就業提供拓展能力。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了求職大學生的專業性就業能力,知識性就業能力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核心,決定了大學生就業的成敗。
(三)實踐性就業能力
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基礎,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實踐能力的提升,學會把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課堂學習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能夠將書本知識熟練的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要有將書本知識轉變成實際操作能力,避免“紙上談兵”現象,提升自己求職過程的實踐性就業能力。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除了要堅守傳統的課堂學習以外,還要積極走進實驗室、實訓基地,強化訓練自己的實踐能力,避免“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現象,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四)創新性就業能力
江澤民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先進之林。”創新能力不是一個單一的能力,是由多種能力整合而成的,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創新思維和創新品格三個方面[1]。社會發展、民族進步根本在人才,人才靈魂在創新,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學生作為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無法在求職和工作中實現不可替代,就會在競爭中失去比較優勢,積極的創新能力是大學生就業必須具備的強勢競爭力,因此,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利用所學知識,積極思索,努力提升自己的創新性就業能力。
三、培養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措施
大學生畢業時能否順利找到工作完全取決于學校的就業競爭力培養,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培養不是畢業時臨時突擊培訓的,更不是主要依靠學時不多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它應該是貫穿于大學教育階段的全過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應該建立“大學四年抓就業”的人才培養理念,徹底改變“大四全年抓就業”的傳統觀念,全方位地培養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升大學生就業軟實力
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大學生需求素質最看重的前5個指標:專業知識與技藝;敬業精神;學習意愿強、可塑性高;溝通協調能力;基本的問題解決能力。專家表示,工作態度、敬業精神、職業道德、人際關系處理等非認知技能的缺乏是中國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障礙[2]。在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背景下,高校必須牢牢抓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努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就業的軟實力。一是加強大學生“三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學生就業自信心。二是加強大學生“三品”教育。即大學期間教育學生做人講品德、做事講品質、生活講品味,通過“三品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工作態度、敬業精神等。三是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常識,培養學生的交際、溝通、尊重、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四是加強誠信教育。輔導員在考試、團員推優、入黨考察、獎學金評定等日常生活學習的各個環節加強誠信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誠信習慣、樹立誠信意識、形成誠信品格。對“誠信”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營造誠信氛圍。樹立誠信模范典型,在畢業時頒發誠信證書,彰顯誠信品質,褒獎誠信行為,形成畢業生誠信品牌,提升學校的誠信品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endprint
(二)全面推進應用型辦學轉型,努力提升大學生求職驅動力
高等學校是大學生培養教育的主要陣地。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是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靈魂,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等都要服從并服務于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培養。具體:一是優化專業設置。使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動態調節招生專業,停招、間歇性招生就業難度大的傳統專業,擴大新興應用型、就業市場前景好的專業。二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需要引進行業專家的建議,按照行業、崗位要求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促使人才培養與崗位對接,新建本科院校為企業培養合格的勞動者,企業驗證人才培養質量。三是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要為培養學生就業競爭力服務,以學生就業實際需求為原則開設相關課程和設計相應教學方法。課程設置既要保持專業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工作技能的培養,教學方法既要專業知識傳承又要實際動手能力培養。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不僅僅停留在教室,更應該把教學搬到實驗室、實訓基地,徹底扭轉目前高校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作業抄書,考前死記硬背,考場作弊不斷,考后全忘腦后,用時一籌莫展,畢業就業困難的現實[4]。新建本科院校應該全面推進應用型辦學轉型,努力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三)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源動力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并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5]。為了改變傳統的“大四學年抓就業”的就業觀念,新建本科院校應該利用就業指導課程在大一新生入學伊始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確立將來的就業目標、規劃職業愿景、為每一位學生私人定制一份發展規劃,科學設定目標分解任務、制定詳細的時間表,從源頭上、過程上為大學生畢業求職保駕護航,幫助學生形成求職源動力,圍繞職業目標從容不迫地增強就業競爭力,避免畢業生就業的盲目性。
(四)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大學生就業可持續競爭力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上明確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只有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組織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國家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更是新時代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形成競爭優勢的持續能力[6]。大學生要想在就業和未來的工作實踐中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就必須要具有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因此,大學階段大學生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尤為重要。一是大學教育應該遵循個性化差異,針對個性差異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二是教師通過教學設計,改革教學方法、設置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發散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三是營造創新氛圍。四是夯實專業知識,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沃土。
四、結語
大學生就業是政府、社會、家庭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就業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歷史責任。而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復合體,需要站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的高度,促進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培養復合型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鄧輝,李炳煌.大學生實踐能力結構分析與提升[J].求索,2008,(2):162-163.
[2] 王成海,丁金勝.大學生基于職業規劃的就業核心競爭素質培養[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10):63-65.
[3] 楊鷹.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途徑探析[J].學理論,2009,(10):218-219.
[4] 姚圣梅.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德育功能解讀[J].思想政治研究,2009,(4):98-100.
[5]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167-168.
[6] 唐倫剛.新時期青年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探析[J].科技資訊,2008,(34):163.
Training Path on the Newly-built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ZHU Yu-li
(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The fierce competition for jobs requi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employ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at contain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ability,professional employability,employability practical,and innovative employability four field.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T requires from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ransition,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innovative ability to complete the four area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employment;competencies
[責任編輯 吳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