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天人合一”是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資源

2014-09-27 10:33:10徐誠壽楊賓
關鍵詞:生態文明

徐誠+壽楊賓

[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古老的天人觀,是中華民族文化庫藏中的瑰寶。“天人合一”既肯定“天人一體”,又劃定“天”“人”的職能,從而明確“人”對天地萬物的責任和擔當。這種責任和擔當主要體現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上。這種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理性的智慧,推動著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共生共長,走到了今天。可見,我們提出生態文明,亦是由之演化、發展而來。因此,應以“天人合一”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資源,溫故知新、撥亂反正、務實創新,為我們的中國夢而奮斗。

[關鍵詞]“天人合一”;生態倫理;生態文明;思想資源

[中圖分類號]B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372(2014)02-0028-05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 the important ideological resour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U Cheng1, SHOU Yang-bin2

(1.Institute of Harmony Culture,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2. Historical Records Office of Qingdao C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is the oldest view on man and nature in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it is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ethnic culture. The view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not only reflects “nature-man integral whole”, but also designates the functions of “nature” and “human being”, thereby to make cl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human being for nature. This responsibility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cological idea or the ecological ethic of Chinese ethnic culture, which shines with the brilliance of human being and the wisdom of rationality to drive the life and the growth of creation today. It is thus clear tha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lso comes from the ecological idea or the ecological ethic of Chinese ethnic culture. So undoubtedly, we should take the idea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as the important ideological resource of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t to gain new insights through reviewing old material, to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to focus on practical work and innovation, and to struggle for our Chinese dream.

Key words:“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nature”; ecological ethic;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resources

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四大文明,即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現在,生態文明被定義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即工業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態。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1]。

實際上,從“天人合一”理論縱觀歷史,早已生成的一系列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已經有文明的種子、萌芽、枝葉、花朵、果實,或者進而說,生態文明不是從人為的歷史時段出發,也不是從概念出發,它是從來就存在的。就如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為因應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被著意提出的一樣。“天人合一”是哲學層面的觀念、理論,無論從哪種視角而言,都是生態文明重要的思想資源,甚至可以說,是生態文明之源頭。離開“天人合一”,生態文明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應該而且也必須重視“天人合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啟迪及其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一、“天人合一”定位天人關系,明確人的責任和擔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古老的天人觀,是中華民族文化庫藏中的瑰寶。它起源于先哲對天人關系的探索和認知、對自然萬物的探索和認知、對地球乃至宇宙的探索和認知,是先哲們對未知世界探索、思考和認知的人文結晶與理論碩果。可以說,“天人合一”觀是一種大智慧、大眼界、大境界[2]。

“天人合一”的核心內容是“天人一體”“天人之分”“天人相參”。對于“天人一體”,孟子曰:“天地萬物為一體。”(《孟子?盡心上》)荀子曰:“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荀子?天論》)程顥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識仁篇》)張載曰:“性者,萬物之一源”“萬物雖多,其實一物。”(《正蒙?誠明》)王陽明曰:“視人猶己,視國猶家,而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傳習錄》中)“大人者,以天地萬物一體者也。”(《大學問》)最早明確提出“天人之分”的是荀子,所謂“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荀子?天論》)其對“天人之分”的理解,一是天人各別,二是天人不同,三是天人分而不離,即天人各別、不同、不離,統言之天人還是一體。其中,荀子對“天人之分”中“分”的理解尤為重要。所謂“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荀子?禮論》)“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荀子?天論》)“萬物同宇而異體。”(《荀子?富國》)荀子先是十分淺顯地說明了天人不同、天人各別,然后在《荀子?王制》中荀子進而闡述道:“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從水火、草木、禽獸和人的比較中,說明只有人類才有高級的思維、認知、感情、責任、意志、追求的能力,最后他得到人“最為天下貴”的結論。不獨如此,儒家認為,“故人者,天地之心也。”(《禮記?禮運》)“唯人萬物之靈。”(《周易?秦誓上》)“天地之性人為貴。”(《孝經?圣治》)“人是天地中最靈之物。”(《朱子語類》卷二)“人,超然萬物之上。”(《春秋繁露?天地陰陽》)等等。人類既然在天地萬物間有這樣無與倫比的作用和至高超然的地位,那么,人類如何才能無愧于這樣的地位?又如何才能和這樣的地位匹配呢?荀子曰:“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能參。”“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荀子?天論》)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認為,人類必須有使命感,必須有為天地萬物“舍我其誰”的責任和擔當。這個責任和擔當,就是通過成己成物,做到盡人之性和盡物之性,從而達到“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并立”的崇高境界。這個責任和擔當,就是張載所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語錄》)“這個責任和擔當,就是維護天地萬物運行發展的自然性、完整性、連續性,也就是維護人類進化發展的自然性、完整性、連續性。”[3]

二、“天人合一”鑄就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顯透著理性的智慧

“天人合一”說既然明確了人對天地、對萬物的責任和擔當,由此生發出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乃至約定成俗的習性和法令,無不閃耀著文明的光輝,顯透著理性的智慧,更值得我們追溯、緬懷和反思。《易傳?系辭下》提出“生生之謂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說天地是生生不息地創造萬物的淵藪,即認為天地有生生不息地創生萬物、撫育萬物成長發展的本質特性。儒家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正是順應和發展了天地之特性,從珍視生命為本,促使萬物生生不息而持續發展。據傳夏禹時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入夏三月川澤不網罟,以成魚鱉之長。”(《逸周書?大聚》)西周時期,有在特定時段“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伐崇令》)的規定。《淮南子》綜之曰:先王之法,“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禮記?中庸》)孔子也提出“釣而不綱,戈不射宿”(《論語?子路》)的主張,即主張捕魚用釣具而不用網具,以避免大量捕撈;不在鳥類夜宿時捕捉(一說不在鳥類懷孕時捕獲);甚至指出“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的主張。(《禮記?祭義》)這些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是值得后世永遠銘記并遵行的。

很顯然,儒家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建立是基于“天人合一”“天人一體”的。換言之,“天人合一”“天人一體”是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精神支柱。孔子曰:“開蟄不殺當天道也,方長不折則恕也,恕當仁也。”(《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孔子譴責“不以其時”,提倡“時禁”,把草木、禽獸的命運與孝道、仁道、天道聯系在一起考究,具有非凡的意義。實際上,孔子是把“仁”“孝”“義”“禮”這些道德范疇從人推及物,并把對萬物的態度提高到人文關懷和道德追求的高度,這是“天人合一”“天人一體”最好的寫照。儒家的“天人合一”“天人一體”觀具體為:

第一,人要敬天,要感恩天的賜予。天是什么?“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在這里,孔子明確指出天是包括了日月律動、四時運行、萬物生長在內的自然界。由此出發,孔子曰:“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論語?泰伯》)孔子主張敬天法天。《禮記》則歷數天的恩賜:“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禮記?中庸》)孟子認為要“知天”,先需對天要“盡心”。朱熹見解也獨到,曰:“天地以生物為心,天包著地,別無所作為,只是生物而已,亙古至今,生生不息。”(《朱子語類》)也就是說,天地以生物為心,以萬物生生不息為心,朱熹之“知天”,真正達到極致,短短數語,敬天之心,感恩之情,顯露無遺。

第二,有珍惜生命、珍愛萬物之心,要了解掌握萬物生長的自然規律,要把握“時”“度”“節”“權”。所謂“時”,即時機;所謂“度”,即適度;所謂“節”,即節制;所謂“權”,即權變。在儒家看來,人要尊重自然規律,善待萬物,使之“養長”“豐長”,人只要“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參天地之化育;可以參天地之化育,與天地參矣。”(《禮記?中庸》)孟子“盡物之性”說特別強調“時”,孟子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繼承發揚了孔孟思想,荀子曰:“故養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圣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這真可以說是“愛物”“盡物之性”而“致其用”的精粹。

儒家愛護萬物,而使萬物“養長”“豐長”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意義是非凡的。當然靠人的愛物心是不夠的,靠人的道德自覺也是不夠的。儒家認為應將其納入“政府”的行政日程,納入行政的律令,納入行政管理、指導、教化的范疇,成為行政的官職、官責。荀子論王者序官之法,列職官計宰爵、司徒、司馬、大師、司空、治田、虞師、鄉師、工師、傴巫、治市、司寇、冢宰、辟公凡十四,而天王總之。其中,“修堤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時決塞;歲雖兇敗水旱,使民有所耕艾(艾,同刈),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視肥磽,序五種,省農功,謹蓄藏,以時順修,使農夫樸力而寡能,治田(官名,即司田)之事也。修火憲,養山林藪草魚鱉百索,以時禁發,使國家足用而財物不屈,虞師之事也……”(《荀子?王制·序官》)其列職官中,職司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有司空、虞師、治田,占其三,可見荀子序官職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不僅是一以貫之的對動植物的愛和“時禁”,“修火憲,養山林藪草魚鱉百索,以時禁發”,而且強調“修堤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以時決塞;歲雖兇敗水旱,使民有所耕艾”“相高下,視肥磽,序五種,省農功,謹蓄藏,以時順修”等等。顯然,儒家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之對象不僅僅是動物、植物,也包括山川水土,包括生態環境,包括人的行止。其至高行為準則是“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禮記?月令》)

當然還要有制度保證和法律懲處。實際上,先秦時期及秦漢以后各時期頒布的法律中都有保護動物、植物和生態環境的條文:“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入夏三月川澤不網罟,以成魚鱉之長。”(《逸周書?大聚》)這是規矩。西周時期,有在特定時段“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的法令。(《伐崇令》)漢代,“賊伐樹木禾稼,……準盜論。”(《漢律類纂?盜律》)“漢諸陵皆屬太常,有人盜柏者棄市。”(《太平御覽?引三輔舊書》) 對那種“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其天養,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喪天功”(《荀子?天論》)的暗天、亂天、棄天、逆天、背天、喪天者,確應用重典,確應繩之以法,確應有西周那種“不如令者,死無赦”的嚴令。

第三,人要強本節用,克勤克儉,開源節流。天地萬物雖然生生不息,但自然資源并非無窮無盡,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天人合一”所以孕育催生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就是因為自然資源的局限性以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生生不息的需要。人類要節制貪欲,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要有長遠的眼光。須知“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禮記?中庸》)“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呂氏春秋?義賞》)所以孔子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淫欲、鋪張浪費,明確指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述而》)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嚴厲斥責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認為統治者“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亦強調“節用”,認為“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主張“節用御欲、收斂蓄藏以繼。”(《荀子?榮辱》)這是儒家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深入化、人性化、社會化,“節用”是和“愛物”“養長”一致的,是生態鏈條上重要的一環;而反對浪費、反對奢靡、反對腐敗,同樣是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重要內容。

第四,人堅持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人本原則和仁民原則。“天人合一”,意指天人是同生共死、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的。人要“生生不息”,需仰仗于天,得益于天。人和自然萬物結成密切的依賴關系,人之一切均仰仗于大自然,仰仗于天,所以要合情合理地取用于大自然,取用于天。所謂“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東海則有紫魚鹽焉,然而中國得而衣食之。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國得而用之。故澤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魚,農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賈不耕田而足菽粟。故虎豹為猛矣,然君子剝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上以飾賢良下以養百姓而安樂之。”(《荀子?王制》)是講人除了應該感恩于天、愛護萬物之外,還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挖掘自身無窮的潛力,這也是責任擔當。荀子還創造性地闡發了人本思想和原則,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與聘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荀子?天論》)荀子告訴我們,把天(自然)看得非常偉大而思慕它,何如把天當作物來畜養控制它;順從天而頌揚它,何如駕馭自然變化的規律而利用它;盼望天時而坐待好收成,何如順應時序之所宜,使天時為我所用;聽任物類自我生長而求其增多,何如發揮人類自己的智能使物類發展變化而增殖;空想役使萬物,何如治理萬物而不失其對人類的功用;指望萬物自然生長和發展,何如掌握物類生長的自然規律而加以培育改造,使其功能更臻完備。放棄人對自然的責任,而只是被動地依賴自然的功能,是違背萬物發生發展的實際的,是無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

在這里,儒家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尤為強調“愛人愛物”“仁民愛物”“民胞物與”,并從“仁民”“愛物”兩方面考慮問題、處理問題。朱熹從理學的角度講“仁民愛物”,認為:“事事物物皆有至理,如一草一木,一禽一獸,皆有理;自家所得萬物均氣同體。見生不忍見死,聞聲不食肉,非其時不伐一木,不殺胎,不妖火,不履巢,此便是和內外。”(《朱子語類》卷十五)從根本上把愛人與愛物統一了起來。即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時也不要忘了“己所不欲,勿施于物”。

三、“天人合一”奠定了生態文明的基礎,對現實社會具有啟迪意義

時下理論認為,三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征,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也沒有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需要開創一個新的文明形態來延續人類的生存,這就是“生態文明”。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1]。

工業文明被稱為“黑色文明”,大約不是褒義。但工業革命傳遞的正能量,開創了人類現代化生活,對人類和世界的貢獻是劃時代的,不是簡單地冠以“黑色”就可定論。所謂“世界工業化的發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達到極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態危機說明地球再也沒有能力支持工業文明的繼續發展。”這是悖論。因為結點不在于18世紀的工業革命,而在于西方世界的人類中心主義,在于西方世界的歷史特征是侵略和擴張,是圖謀主宰自然界、主宰世界,在于其利己主義的行為,在于其所遵行的并非是基督教義;其結點還在于忽視或無視“天人合一”“天人一體”的觀念,在于忽視或無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另外,在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排序上,似乎缺少或者不符邏輯聯系。

我們尚不知這一論點是否從西方進口,或者是受西方版本的影響搬運或仿制或詞義演化而來。如是,就很可研究了。例如在迄今為止的西方辭典中,有多少反映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文明的詞條?在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中有多少反映中華民族歷史的文字?當然在話語權仍由西方世界主宰、主導的階段,我們應該學習西方先進的東西,但我們更需要識別、審視,而不是盲目地跟風。我們應該知道這個世界有大國、小國,強國、弱國,富國、窮國,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有先進的國家、次先進的國家、落后的國家、很落后的國家,等等,不是一桿標尺就能裁定的,不能一切由人家說了算。比如“全球化”這個詞,首先出自西方,曾風行一時,但現如今卻形消神衰了,而這是因為首倡者意識到其并未能從中獲得預想的利益,似乎還成就了他人的結果。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深省嗎?

確實,人類世界面臨生態危機、環境危機和資源危機,“如果我們認真地回溯和考察人類發展的歷史,如果我們直面嚴峻的現實,如果我們著眼于人類的未來,我們必須面對三條戰線,即自然力存在的挑戰、人為的歷史和現實后果、人類自身的矛盾。”[4]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科學家們就鄭重預言:“再過一個世紀,人類能夠幸存的把握只有50%。”霍金則預言200年后地球已不適合生存。

要探究為什么生態危機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和危及人類生死存亡的地步,首先要搞清楚人類中心主義的危害,搞清楚其妄圖主宰自然界、主宰世界的危害,搞清楚忽視或無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一體”思想的危害,搞清楚忽視或無視“天人合一”生發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危害。

遠的不說,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眼前、我們生活里的許多事,就缺乏“天人合一”“天人一體”的生態倫理觀。禁漁期偷捕,捕撈期間違禁用“地籠網”,大小魚類“通吃”;鳥旺季節,違禁拉網捕殺,屢禁不止,屢罰不改;無良酒店、飯店,以“野味”(有的是國家明定保護動物如穿山甲、大雁等等)招人攬客。再如,有若干城市發生工業污水排入河道,污染水質,危害江河動植物、微生物,市民被迫爭購礦泉水;空氣污染、土壤污染,許多人一邊罵娘,一邊不以為然;所謂綠化,只種不養,造成巨大的浪費;治理河道時,鋪筑水泥河底,完全扼殺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可能;見山開發山,見河開發河,搞房地產,搞風景區,不給后代留原生態……

凡此林林總總,均在呼喚“天人合一”“天人一體”思想和傳統的生態理念或曰生態倫理的回歸。當然,在此應該強調的是,中共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四大文明,即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其中生態文明是創新發展,它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息息相關,是互為依存、共生共長的。毋庸置疑,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和生態文明觀念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國際意義。我們應該接受“地球村”說,因為生態文明建設是“地球村”全體村民的事。我國是一貫履行國際主義義務和責任的,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亦如此。據新華社2014年5月8日電,李克強總理今年5月8日在世界經濟論壇非洲峰會致辭中說:“我們將側重綠色低碳領域的中非合作,促進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中國將向非洲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專門用于保護非洲野生動物資源,促進非洲多樣性,促進非洲可持續發展。”應該說,這是一個典型的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范例和范式。

[參考文獻]

[1]潘岳.生態文明:延續人類生存的新文明[J].中國新聞周刊,2006(37):49.

[2]徐誠,壽揚賓.“天人合一”及其現代意義[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8-11.

[3]徐誠,壽揚賓.說和·說儒[M].香港:孔子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3:106.

[4]徐誠,壽揚賓.堅持和而不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N].青島日報,2007-08-06(12).

[責任編輯祁麗華]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
讀《有機馬克思主義》
論周秦生態倫理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道德與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11:27
淺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落實策略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5:43:03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發揮檢察職能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06:27
美麗鄉村之景觀改造實踐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職教論壇(2016年23期)2016-11-19 09:40:22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亚洲a级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九色91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欧美区国产区|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日本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五月激情综合网|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正在播放|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亚洲色中色|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99人体免费视频| 日韩午夜伦|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999| 在线观看视频99| 激情亚洲天堂| 无码 在线 在线|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欧美成人aⅴ|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 亚洲一区毛片| 亚洲a级毛片| 99热亚洲精品6码| 成人国产小视频| 毛片基地视频| 免费不卡视频| 激情乱人伦|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 九色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免费一级全黄少妇性色生活片|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五月婷婷伊人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黄色| 无码人妻免费|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999福利激情视频| 国产欧美另类| 国产69精品久久|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最新国产在线| 国产另类视频| 91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