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榮
內容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斷進行聽課,在之前學習借鑒永威、杜郎口模式的基礎上,努力探討符合新課標理念的適合本學科特點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首先著眼于閱讀教學,同時,通過和一線優秀語文教師的反復切磋、研討和實踐,歸納總結了一種閱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閱讀 提升 語文成績
新課標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隨著新課改的步伐,課堂教學呈現出新的師生關系,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下面,談談閱讀教學模式:
一.對語文課文的整體感知
學生對課文的一個初步的感知、領悟,包括對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初讀課文之后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具體又分為兩個環節:
1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要能激趣,而且時間要短,方法多種多樣,根據不同的課教師靈活掌握。低年級可以通過故事、謎語、動畫、圖片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些形式,中、高年級可以通過相關視頻、人物簡介、作者簡介,或和課文內容有關的一些資料鏈接等,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一步讓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營造情境,在創造的樂趣中展現個性。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學生作為個性鮮活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閱讀教學應提倡標新立異,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地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創造性思考。由此,我們在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參與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獨立發揮,讀出個味。
融入情境,在體驗的樂趣中陶冶情感。情感,是兒童思想意識,道德行為的發動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學正是以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來激發學生的情緒及情感的。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情境為載體,以情感為動因,以審美為手段,感受美中激發情,情動而辭發,辭發即情升,促進學生語言與精神的協同發展。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中,第一次劃亮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火爐,教師可以體會到小女孩需要溫暖,怎樣把這種情感體驗傳達給學生呢?就要引導學生一步步從火爐聯想到光和熱,聯想到可以使人暖和,再達到情感的共鳴:小女孩是需要溫暖啊!使學生真正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期盼。
2.是初讀課文,讀通質疑。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初讀課文要讀通讀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先范讀,讓學生小聲跟讀,模仿,然后再鼓勵學生自由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等形式解決生字詞,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或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
二.對語文課文進行深化理解
這部分是整節課的重點部分,具體又分為三個環節:
一是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對于初讀課文后學生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或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之間合作,探討,借助小組成員的集體力量解決問題。這一點也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
二是小組匯報、交流體會。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充分合作,小組選派代表提出問題全班交流,或說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可適當地進行引導。
三是品讀賞讀、教師點撥。閱讀教學僅停留在學生自悟自得上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咀嚼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經常比較、揣摩并養成習慣。課文內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得出的,學生的悟在于教師巧妙的、適時的引。學生的水平是有限的,教師應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對于課文的重、難點有目的的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細細品味好詞佳句的絕妙之處,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深入探究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教師的點撥應以學生的讀為根本,以學生自己的領悟為主,教師的點必須點在關鍵之處,撥必須撥在疑難之處,無疑而點不如不點。
三.拓展延伸
一是揣摩寫法、積累運用。這是結束部分,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升華情感,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聯系生活拓展思維,積累運用好詞佳句。中高年級的學生在此基礎上揣摩作者的寫作方法,品味作者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進行一些小練筆等等。
小學語文閱讀模式初步確立之后,參加市新課堂評優課,得到了市教科所領導的肯定,可見這個模式是符合新課標理念和小學語文學科特點的,比較科學的。當然,在不同的課中教師要聯系實際靈活運用,真正地使其服務于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河北磁縣磁州鎮學區糧斗莊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