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蘭 楊妹琳
摘 要: 全世界正掀起新一輪教育改革浪潮,不斷提出新的改革措施,以實現國家競爭力的提升。為了順應時代潮流,作者從“體育育人”角度出發,根據新時期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分析體育教師在新時期高校體育中的角色定位,進一步促進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提高,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貢獻。
關鍵詞: 新時期 高校體育教師 角色定位
為了在新一輪教育改革浪潮中,保證我國教育處于領先地位,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我國教育部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發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和教育強國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進而確定了“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體”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是目前高校并未實現理想的體育課程目標,未充分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出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因此,為了進一步適應高等教育改革潮流,高校體育教育必須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出積極調整,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作為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執行者,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改革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必須促進高校體育教師的素質提高和角色轉換。
一、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和基本素質要求
1.高校體育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作為高校體育活動的執行者,體育教師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在新時期的高校教育改革浪潮中,高校體育教育要以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為方向,凸顯高校體育教師“育人”的角色定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現。
第一,作為體育知識的傳播者。高校體育教師要承擔傳播體育健康知識、技能的重擔,使自身成為引導、評價和激發大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啟蒙者。
第二,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體育教師的處世態度和教學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深遠影響,教師要提高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積極引導學生健康發展。
第三,作為集體的領導者。由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分層選項”教學模式會產生“臨時教學班”,為此針對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的領導策略和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個體發展。
第四,作為人際關系的協調者。體育教師要采取積極措施,創造和諧融洽的體育教學環境,加強“臨時教學班”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活躍體育教學氛圍。
第五,作為學生的心理輔導者。體育教師要積極承擔學生的心理輔導角色,及時消除學生心理上存在的障礙,消除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消極情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素質:第一,注重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運用自身高尚的職業道德魅力,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熱情和興趣;第二,內化公民的道德素質,實現對學生道德觀念的積極影響;第三,提升自身創造性設計教學的策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四,提高教育能力,即通過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觀念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第五,通過對體育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的深入研究,實現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新時期如何實現高校體育教師的準確角色定位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作為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依據,培養方案應明確科學文化素質提升、教學能力提高、創新能力提升所需要的具體條件,進行更合理的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認真嚴格貫徹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與之對應的考察監督機制,將學生體育素質和能力作為衡量學生的重要參考標準;轉變教師“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學習技能教授”的落后觀念,通過提高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營造多樣化的文化氛圍和人文環境,幫助學生內化自身道德品質。
高校體育教師要確定自身準確的角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高校體育教師要對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進行全面認識和充分肯定。由于體育教學具有包容、開放的特點,教師與學生之間要進行頻繁交流,可見教師的言傳身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觀念和行為,為此體育教師要正確認識體育教學的育人價值,深刻領會其中的責任與道理,從課程復制者向課程結構設計者和組織者轉變。新時期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扮演被動的復制和執行教育的角色,更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開發教學資源,組織課堂教學,加強對運動項目的開發和改造。
2.體育教師要著重從教書育人、關愛學生和愛崗敬業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首先是高校要加強宣傳和教育,讓體育教師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是通過外部激勵和教師內部自省,讓體育教師樹立正確工作態度,調動參與體育工作的積極性。
3.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首先是建立導師機制,將資深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其次是將聽課制度嚴格落實,發揮對體育教師的鞭策作用;再次是定期進行培訓,及時將先進的教學經驗傳授給體育教師;最后是開展體育說課、講課比賽,對成績優異的體育教師進行獎勵,激發其教學熱情。
4.提升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首先是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各類體育專業書籍的學習,其次是積極參與教學方案的制訂和修訂;最后是積極申報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教學研究。
5.體育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教學角色從傳授者向引導者、合作者的方向轉化,師生之間以更加平等的姿態進行交流,不拘泥于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比如在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比賽中,與學生共同分享運動的快樂、想法,并結合自己的體育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更好地學習和感悟所學知識。
三、結語
“體”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但是目前高校并未實現理想的體育課程目標,未充分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出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因此,研究者應該從“體育育人”的角度出發,根據新時期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分析體育教師在新時期高校體育中的角色定位,進一步實現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提高,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華榮.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角色定位的再審視[J].體育與科學,2013-07-25.
[2]林萌.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定位[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7-25.
[3]郭敏.基于教師專業發展視域的高校體育教師職后教育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2-10-01.endprint